第1164章 毛色之謎(2 / 2)

寵物天王 皆破 3568 字 11個月前

張子安似乎明白了一些。

埃及炎熱乾燥的氣候加上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的特殊方法,令屍體往往能保存得很完整,甚至在時隔數千年之後,依然能從木乃伊中提取dna。

《自然》雜誌上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古代世界中貓傳播的古遺傳學》,就是科學家們通過200多個貓木乃伊或者遺骸裡的dna來研究貓的遷徙過程。

這些木乃伊和遺骸來自來自歐洲、北非、東非和西南非,時間跨度從中石器時代到20世紀。

但是考慮到如此漫長的時間跨度,這個樣本數量其實還是小了些。

真正的科學精神就是合理懷疑,不盲從權威,這是科學能夠日新月異的根基。

漢斯他們就對這篇《古代世界中貓傳播的古遺傳學》的結論心存懷疑,他們認為這篇文章的樣本數量不足以支撐相應的結論。

埃及當地的學者也對這篇文章的結論表示不服,因為這篇文章說家貓最早被馴化是在新月沃土,而不是古埃及。

本著不服就乾的原則,漢斯他們與開羅大學生物係一拍即合,合作進行同樣的研究,也是通過木乃伊中dna的研究,打算給家貓的馴化和遷徙過程找到更合理的解釋。

人類沒有把貓當食物的傳統,所以很難在古人類聚居地發現貓的殘骸,這給研究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但埃及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優勢以及古代風俗令這裡保存了大量貓木乃伊和自然形成的乾屍,這成為漢斯他們信心的來源。他們認為隻要假以時日,一定能夠推翻那篇文章的結論。

正巧,衛康聯係開羅大學考古係之後,得知了這項研究,頓時覺得大喜過望,因為通過木乃伊裡的dna,可以發現貓的毛色演化過程。

非洲沙漠野貓的毛色是相對固定的,那麼是如何演化出後世數百種毛色的家貓呢?

說起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但科學昌盛到今天的地步,竟然連貓毛色的遺傳機製都沒有完全搞明白。

貓毛色的遺傳機製異常複雜,是哺乳動物中的異類,跟其他大部分哺乳動物都截然不同。

比如說,兩頭黑白奶牛生下來的牛犢一定是黑白的,隻是斑塊的位置可能不同。

但是兩隻紅棕色貓的後代卻可能是一窩玳瑁色的幼貓——當然不是被綠了。

兩隻重點色的西伯利亞森林貓也可能生出一窩跟毛色與父母都不一樣的幼貓。

所以,寵物培育專家們想培育出新品種的家貓是很難的,往往需要經過數代甚至十幾代的血統和品相固化,才能誕生出一種毛色基因穩定的新品種。

衛康雖然不是搞寵物繁育的,但他作為研究貓類的專家很清楚這點,於是他向漢斯他們發出合作邀請,請他們提供相應的dna研究報告,想從貓木乃伊中發現原始埃及貓演化的關鍵節點。,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Tip:收藏+分享寵物天王,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