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2 / 2)

麒麟兒 三春景 4869 字 4個月前

然而,許盈早就已經學過《孝經》了,可以做到倒背如流。他也沒有做無用功的意思,所以當許仲容說‘若會背了,再說其他’。許盈立刻道:“已會了!”

如果說《論語》還要考慮考慮再說這話,《孝經》就完全不必了,一千九百字出頭,並不會比一篇課文長多少。許盈有母親楊氏口傳心授,又有父親許勳手把手教授,早就已經倒背如流。

“須得流利才好,磕磕絆絆可不能蒙混過關!”對於許盈完全不按牌理出牌,打亂了自己原本的教學計劃,許仲容是有點兒不太喜歡的。

許盈能背下《孝經》這是許仲容意料之外的事——雖然他知道許盈應該在家中就學過《孝經》,並且頗為熟悉,但這和背誦還是不同的。或許常常有傳聞哪位神童‘五歲《孝經》’‘七歲《論語》’什麼的,但之所以這樣的小孩子能被稱為神童,就是因為極為罕見啊!

於是許盈就站起身背誦了一遍《孝經》。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

此時旭日東升,早晨的陽光透過槅扇照射進來,有一小片光正好將許盈罩了進去。他站的很直,小少年如同小白楊一樣的影子就這樣映在牆壁上。他慢慢地背書,速度並不快,但中間沒有一點兒磕絆,斷句也沒有任何問題,完全是理解了之後再背誦的。

有沒有理解原文是完全可以從背誦時的感覺感受到的。

此時門外裴慶背身站著,其他僮兒見到他都欲言又止。裴慶卻揮了揮手,不讓他們開口囉嗦...他就這樣站著聽許盈背完了快兩千字的《孝經》,過後輕笑一聲,然後就搖搖頭走掉了——弄得僮兒們完全不解其意,這位裴先生是閒的無聊麼?

因為許盈好好地背出《孝經》,許仲容一點兒推辭的理由都沒有了,隻能開始講解《孝經》。

其實許盈已經懂了《孝經》,一方麵是他上輩子的記憶和理解能力發揮了作用,另一方麵是許勳手把手教他的時候也順嘴講解過...雖然他當時並不真的認為許盈能聽懂。

但許盈覺得從頭到尾係統了解學習一下《孝

經》也不錯,也能順便鞏固所學,所以並沒有再開口說什麼。隻是許仲容的水準真的一如預料的不高,甚至太過平庸時,許盈還是難免有些失望。

話說許仲容還是有些文名的,許盈原本認為他應該沒那麼差來著...現在看來,他僅有的一點兒名氣水分也很重啊。

許盈這樣的感覺,對也不對。

許仲容的水平在當世確實稱不上高妙,但也絕對沒有那麼差!他的名氣有水分不錯,卻也不能說完全沒東西——許盈在找回上輩子的記憶之後就容易犯一些經驗主義錯誤,他忘了在這個時代,文人的普遍水準是怎麼回事。

此時的生產水平擺在那裡,能夠脫產讀書的真的就是一小撮。除了王公貴族、世家大族外,普通人想要讀書真的是千難萬難。哪怕是普通人中間讓底層百姓仰望的富商、大地主之類,在這種事上也一樣難!

富商、大地主、有錢的寒門等等,他們或許有能力讓子弟脫產讀書,卻也隻是普通的讀書而已!

要知道這個時候教育資源是被壟斷在極少數人手中的,並不對一般人開放。隻是有錢的話,彆說拜名師了,恐怕‘教材’都不一定能收集齊全——這時可沒有印刷術,書籍都靠手抄,既然是手抄就要有一個供抄寫的範本。除了一些大路貨的書籍,其他書籍都隻有少數人有收藏,想要抄書都不能夠呢!

至於拜師的問題,不要說名師,就是稍微有水平一些的老師都難!

此時的學校分為官學、私學、家學,官學就不用說了,從太學到地方庠序,除了極個彆外,都是有身份的人才能進(過去或許不是這樣,但是在門第森嚴的現今已經是如此了)。家學也差不多,家學一般隻出現在有傳承的人家,若是傳承之學局限在經義詩書這類,那就更是隻有世家大族可以了。

隻有私學,因為孔夫子‘有教無類’的提倡,給求學之人留下了一道口子。

但特彆有名氣的老師在收徒的時候還是會有隱形的門檻,不可能說真的來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