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第 147 章(1 / 2)

麒麟兒 三春景 5187 字 4個月前

金銀天然就是貨幣, 鹽天然就是商品,而糖和鹽的屬性是很接近的。唯一比不上的是,可替代性太強了——鹽和糖都是人體必需的, 但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吸收, 不用直接去吃狹義上的‘糖’。

另外, 糖的生產也不如鹽那樣容易被壟斷。

但就算是這樣, 糖也是很好的商品。

在近代史上,出鏡率最高的商品不外乎咖啡、茶葉、大豆、煙草、糖、紡織品幾樣(幾乎都是農產品),這些商品左右了當時的世界貿易!可以說,糖作為一種近乎完美的商品,是經過了自然選擇的!

許盈現在將糖的原料甘蔗拿出來, 隻是‘抄作業’而已。

前期, 南方原有的勞動力缺口還在釋放當中,這個時候許盈就可以推廣甘蔗種植, 與種植甘蔗的農戶、莊園主簽訂訂單, 有多少收多少。隻要種植甘蔗在各個方麵來說是更有優勢的, 大家就會自發種植。

不過,出於古代地主的保守心理,很少有人會把種糧食種的好好的良田改種彆的。這不是不懂變通, 而是更像後世做家庭理財時,總有很大一部分資產會被投入到回報率很低, 但幾乎無風險的項目中。

這年頭,外麵是那麼個世道, 大家就更不會冒險了!

所以, 種植甘蔗得去開新地!種糧的利潤不足以支撐地主做出這個選擇,但種甘蔗可以!

這樣一來,原本的勞動力缺口堵上了, 種植甘蔗需要的人口也就上來了。

李益對於許盈口中的‘甘蔗’是否真的有那樣的吸引力有些存疑,許盈讓人取來了一包紅糖,讓他品嘗:“這便是甘蔗煉製而成,與石蜜仿佛。”

李益品嘗之後再無疑惑:“這哪裡是與石蜜仿佛,看起來相似,實則天壤之彆!”

李益做了這麼多年行商,見過的各地寶貨也多,自然知道石蜜,也曾經品嘗過。而許盈口中與石蜜仿佛的蔗糖,其實已經完全不同了!光是賣相就不同!泥土和河沙,能說仿佛嗎?至於味道,差異就更大了!

或者說,他們確實仿佛,但蔗糖比石蜜表現好太多了!對於相似的商品來說,一件商品比另外一件商品優秀,那麼,他們之間的差距就會比完全不同的商品更大!完全不同的商品可以差異競爭,相似的商品怎麼差異競爭?

東塘莊園的蔗糖雖然已經賣了一段時間了,但產量有限製,且此時信息傳播、商品傳播的速度實在有限。見過東塘蔗糖的人已經有不少了,但沒有見過的比見過的還要多得多!而李益隻是恰好沒見過而已。

李益有著商人特有的敏銳嗅覺,立刻就能看出蔗糖的巨大潛力!而蔗糖不愁賣,甘蔗自然也就不愁沒人種了!

許盈用甘蔗消化北方移民的想法自然再無問題。

至於說人口大量湧入會不會造成短期內的糧荒,這也是有可能的——不要小看這個!南方人口就是幾百萬而已,隻要幾年中弄來幾十萬人,差不多就是增加十分之一的人口,這都是自然增長外多出來的!而此時糧食的種植收獲比又很感人,突然膨脹的人口導致糧價上漲,帶來許多社會問題,這是有可能的。

南方到底開發潛力大,時間長了,糧田也會越多,糧食又會回到安全線內。但問題是,短時間內會不會有衝擊。

當下,李益也問出了這個擔憂。許盈一聽就笑了:“李先生能問此事,足以說明心性,我倒是更好將大事托付了!”

說到這裡,許盈已經認定李益是要加入了...如果李益不打算加入,很多事情就不會開口、不會問了。這都是人家的‘商業秘密’,你打聽那麼多又不加入,是想回頭被‘安排’嗎?這可不是現代社會,此時讓一個商人成為失蹤人口實在是太容易了。

李益聽到這話什麼都不說,顯然也是默認。

許盈靠在隱囊上,緩緩道:“先生可知南越之地?”

李益點點頭...其實南越是一個很籠統的地理區域,至少在此時還很籠統。中原地區的人很長一段時間內用此指代交趾瓊州以南、以西的大片土地,後世整個中南半島都可以這樣概括。

當然,在一些對南方特彆了解的學究那裡會有更清晰的劃分,但在讀書人中這很少——這也是華夏自古以來的傳統了,對自身以外的‘蠻夷’並不很關心,經常出現‘籠統’的概括、稱呼...

許盈很清楚,在這個沒法弄到玉米、紅薯的時代,最靠譜的方法就是從中南半島買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