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從1900年到1949,...)(1 / 2)

夜闌京華 墨寶非寶 3558 字 6個月前

從1900年到1949,整整五十年。

軍校教室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人名。有的耳熟能詳,有的陌生如斯。

從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開始,在天津保衛戰開始殉國的將領名字,到辛亥革命前,為革命捐軀的人,再到反袁,反軍閥,北伐……九一八之後,更是數不勝數。許多都是課堂上的學員們從未見過、聽過的。百家姓,幾乎占全了。

五十年,太多的戰場戰爭。白骨遍河山,豐碑難留名。

授課的教授已離開。

他早年於這所軍校教書,退休後去了香港定居。

這一回他陪妻子回京探親,軍校盛邀他講兩堂曆史課。方才來聽課的人密密麻麻站滿了教室,玻璃窗外也有無數雙眼睛隔著玻璃,努力看寫了再擦去的板書。

過去,這位老教授的每一堂課都是戎裝滿座,時常有教員和教授旁聽。

他講的軍史課,融彙古今、中西,有一堂課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帶來的資料裡就有一戰時歐洲各大報紙的剪報,據說在戰時被收集於當時的俄國。他手裡有一戰前歐洲幾個大城市的地圖,攤開來,能詳細說到博物館、中小學校,啤酒館和畫廊的地理方位,建築風格、高度,還有住戶人數、家庭背景。包括當地的工廠,他都去探訪過。

他曾笑言,凡是到過的城市鄉村,都能第一時間在腦海中構築軍事防禦工事,思考巷戰、伏擊的方略。不止這些,他手中還有蘇聯建立後的軍事學校教材,俄文的鋼琴譜,抗日戰爭前東三省軍工廠的戰車圖紙……其中許多都是他在回憶下,重新寫就的。

更不用說,軍閥混戰時期那些各大派係軍閥的真實家底、用兵方略,偶爾,還能講到某位耳熟能詳的軍閥因姨太太吃醋出家,幾次登寺廟山門求見的趣事。

有人知他生在貴州,長在漓江畔,問他,教授,漓江旁真有十萬青山嗎?

他答,何止十萬。

蔓延在雲層中,遠近深淺的綠,放眼望去,山巒不絕。十萬,隻是一個模糊形容。

“我最喜歡北京城裡的三個胡同名字,一個是百花深處,一個是楊梅竹斜街,另外一個就是南鑼鼓巷了。”

百花深處他們住過,楊梅竹斜街青雲閣他們去過,眼前的這條就是南鑼鼓巷了。

穿著白色長袖旗袍裙的一個背影,走在一個老先生身旁,慢步穿過南鑼鼓巷,走在與之垂直相交的一條小胡同,帽兒胡同。

走著走著,何未站定,取下鼻梁上的玳瑁邊框的眼鏡,凝著一麵青磚牆。

老先生倒背著手,站定於她身後半步:“在看什麼?”

她笑著道:“遜清皇後曾住在此處,這個宅子。”

“是嗎。”老先生笑著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