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書中的設定是處在亂世,壓根沒有票據這種東西,日常的貨幣是銅錢和絹帛,黃金白銀在平民間不常用,銀子一般都是作為軍費或者賞賜等。但出行時,倒是可以將銅錢兌換成金銀,便於攜帶。
苗家一座二進院的宅邸和兩間鋪子,賣了三百貫錢,加上她們原有的存款,總共有四百八十貫。
一貫錢等於一千文,也就是一千錢,折合成白銀是一兩。
由於戰亂不斷,導致物價出奇的貴。
拿安寧縣來說,苗蘭家的一座二進院宅邸,占地總共兩畝,能賣到二百貫的價格。兩間鋪子,每間各五十貫。
這裡的米價,稻米一鬥是十五錢,四十鬥米六百錢,一貫錢不到,足夠他們一家四口人吃上半年。
糙米的價格能便宜些,十錢就能買到一鬥。
尋常百姓一年的收入,大概也就三貫錢,基本不會超過三貫。
張翠玉將四百五貫錢換成了五十五兩金,剩餘的三十貫,二十貫換成了白銀,另外十貫錢則裝在包袱裡,拿來路上花銷用。
收拾完金銀細軟,她又去整理後院屋裡的糧食。
看到雞籠裡那兩隻老母雞和幾隻剛養不久的小雞,張翠玉心痛地歎口氣,探身進去捉出來。
“蘭兒,你們在家等著,我去把雞賣了。”
苗蘭急忙道:“娘,小雞賣了就行,兩隻老母雞留下,一會兒殺了,我做成乾煸雞丁,用油紙封裝好,可以帶在路上吃。”
張翠玉:“哎,那也行。”
她放下兩隻老母雞,用竹籃把幾隻小雞裝好,端去了隔壁趙嬸子家,以最便宜的價賣給了趙嬸子。
回來後,張翠玉便在後院殺雞。
苗蘭眼見著天色不早了,趴在張翠玉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什麼?”張翠玉驚訝地看著她,“你這丫頭,買那些玩意兒做什麼?”
苗蘭摸了摸鼻頭:“留在身上有用,以防萬一。”
張翠玉定定地看著她,感覺自己這個大女兒突然好像變了個人。
她也沒多想,起身去屋裡拿出兩貫錢給苗蘭:“去吧,彆讓人發現了。”
苗蘭拿上錢,分彆去兩家藥鋪各買了三兩草烏,總計六兩。
每兩草烏三百錢,六兩草烏,花了一千八百錢,兩貫錢還剩二百錢。
戰亂時期藥材更是貴得離譜,就這都還是比較便宜的,因為草烏毒性較大,用這種藥材的少。
像尋常的甘草、白術和木香等更貴,一兩野生白術六百錢,一兩野生木香七百錢。
平日頭疼腦熱的,一副藥少說需要二兩藥材,病情若重,藥也就重。
兩三幅藥下來,就得花去兩三貫錢。
尋常百姓,真的是生不起病。一年不吃不喝,也就隻夠看一次病。
買藥真的是太貴了,然而貴也得買。
因為草烏裡含有烏.頭.堿,屬於劇毒。食用0.2毫克烏.頭.堿就能中毒,食用3至5毫克烏.頭.堿,便能致其死亡。
一兩差不多是五十克,她總共買了六兩草烏,三百克草烏,足夠撂翻一群人了 。
之所以買草烏,主要是為了去隴南的路上遇到危險時拿來應急。
將草烏買回來後,苗蘭在後院用舂蒜的罐子把草烏舂碎碾成粉。
張翠玉在一旁拔雞毛,看她一眼,搖頭笑了笑:“你呀,娘罵你那麼多次都不管用,被人狠狠打過一頓後,一覺醒來,倒是大變樣了。難怪老話說,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真是說的一點也不假。”
苗蘭磨著藥粉笑了笑,卻沒多說。
苗薇和苗青,兩人左右各蹲一邊在張翠玉身旁幫著拔雞毛。
當張翠玉三人處理完兩隻老母雞,苗蘭把草烏也磨好了,分裝在兩個油紙包裡,用紅線係著。
她站起身走去井邊,讓苗薇幫她打來盆熱水,用胰子把手洗了一遍又一遍。
洗完手,苗蘭便去廚房做飯,苗青幫她燒火。
“大姐,這麼多雞肉要怎麼吃?”苗青坐在灶前問。
苗蘭刷著鍋道:“先燉一部分,其餘的做成乾煸雞丁,可以封存起來帶在路上吃。”
苗青問:“乾煸雞丁是什麼?”
苗蘭看他一眼,笑道:“一會兒做出來你就知道了,又辣又香的一種肉食,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