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064(2 / 2)

武親王皺眉,瞥了王五一記。

王五手上一抖,板子差點飛了出去。冤枉啊,他真的沒下死手,已經很輕了,實在是這老頭的身體太差了。

擔心將人打死了,武親王不會放過自己,最後十板子,王五乾脆明晃晃地放水,一板子比一板子輕。

打完後,他大大鬆了口氣。這簡直比讓他將人往死裡打都還讓他為難,好在人還留有一口氣。

少年郎幾人見老者還活著,連忙扶著上前扶他:“族爺爺……”

老者吃力地說:“扶我去擊鼓!”

兩人小心翼翼地將他扶到了登聞鼓前,另一人取下鼓槌遞到老者麵前。

老者用儘全身的力氣,重重敲到鼓麵上,發出驚天一響,這響聲仿佛要衝破籠罩在頭頂的烏雲,直達九天。

這一槌仿佛用儘了老人畢生的精力,下一刻,他的手無力地垂落下來,鼓槌骨碌碌地滾到了地上,少年發出撕心裂肺的痛呼:“族爺爺……”

遠處喬裝站在百姓中的葉和通看到老者倒下,死死咬住了唇,雙目通紅。身後一個隨從低聲道:“葉先生,已經備好了馬車,您該走了。”

葉和通對著老者的方向,重重鞠了三次躬,然後扭頭跟著隨從離開了京城了。

他的這番舉止沒人發現,即便有人看見了也會以為是不忍,因為很多老百姓的心都被提了起來。

有人上前探了探老者的鼻息,輕輕搖頭,沉重地說:“沒氣了……”

隨即,城樓鼓聲響起,宮門打開,群臣魚貫而入。

武親王看了一眼那少年郎:“你叫什麼名字?”

“李鐵蛋。”少年郎擦了擦眼淚,沒忘記這個人剛才替他族爺爺說了好話。

武親王說:“雖然敲鼓之人已死,但作為他的晚輩,你也可以承其遺誌向,可願隨我進宮!”

少年正處於憤怒和痛苦中,忘了害怕,道:“好!”

武親王領著他歸了隊,又吩咐人將老者的屍體送去義莊安置。

等人都進去後,周嘉榮才姍姍來遲。遠遠的,他看了一眼登聞鼓下麵的那攤血跡,眼底閃過一抹黯然,他還是太弱了,不然何至於用這種方式,這種手段去打動父皇,引起群臣的憤怒和共鳴。

不能讓這些災民的血白流,他收回目光匆匆趕到朝陽殿。

朝堂之上,興德帝端坐在威嚴肅穆金光閃閃的龍椅之上。

他掃過眾臣,問道:“有人敲了登聞鼓?”

朝堂上靜默了片刻,蔣鈺站出來道:“回陛下,有一老者,自稱是蘇州府長洲縣人氏,是他敲響了登聞鼓。”

這鼓已經好幾年沒響起了。

興德帝皺眉:“蘇州府人,這麼遠,他到京城伸什麼冤,人呢?”

武親王帶著李鐵蛋站出來道:“父皇,那位老伯挨了三十板子,敲了登聞鼓後,已含笑離世,此乃是他的族孫!”

李鐵蛋不懂朝堂上的規矩,直愣愣地跪下,連續磕了三個響頭,邊哭邊說:“皇帝陛下,求求你,要替草民做主啊。草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洪水中失散了,家也被洪水衝垮了,什麼都沒了。小民隻好跟著族爺爺,如今族爺爺也死了,草民一個親人都沒有了,皇帝陛下,求求你……”

周嘉榮站在一旁,聽到他這前言不搭後語,一直說不到重點的話,忍不住有些發愁。不過也許正是這樣的質樸好掌控能夠更讓他父皇放下戒心。

果然,興德帝並未生氣,反而和氣地問道:“此乃天災**,人力不可違。朝廷已經派人去救災了,你們為何還上京城敲登聞鼓?”

李鐵蛋抹了抹眼淚,這才說道:“皇帝陛下,草民沒吃的,家裡的財產牲畜都被衝走了。大米要賣一百多文一斤,草民買不起。朝廷每日的施粥,就五個大缸,清得能照出人影,每人一天限量一碗,可草民從半夜去排隊也不一定能排到。最後大家隻能守在粥棚前,可又被那些大人們給驅離了。我們族裡的沒被大水衝走的族人已經死了好幾個,沒有辦法,族爺爺帶著我們一路乞討北上,隻求朝廷能夠救救我們的族人……”

說完,他朝著興德帝的方向又開始磕頭,一個接一個,咚咚咚的響,讓人聽了都覺得疼。

興德帝被他吵得頭痛,趕緊讓孫承罡製止他。

孫承罡很會做事,在興德帝麵前從不敢擺任何架子,當即跑下去,也不管李鐵蛋身上有多臟,將他扶了起來:“不要磕頭了,站起來,陛下問什麼,你老老實實回答。”

“誒。”李鐵蛋手忙腳亂地站了起來,抬頭沒規矩地望著興德帝,眼睛格外的明亮,再配上額頭上紅紅的印記,看起來真是憨厚又不聰明的樣子。

興德帝很喜歡這樣的順民,緩緩開了口:“蘇州城的常平倉、義倉、社倉等倉庫沒有開放嗎?”

李鐵蛋搖頭:“草民不知,應是沒有吧,若是有族爺爺也不用每天發愁吃什麼,怎樣才能不餓死人了。”

興德帝皺眉:“那蘇州還在下雨嗎?”

“下的,晴半天下一天,斷斷續續的,一直下個不停,連城隍廟都進了水,草民們隻能找個雨小一些的地方,睡在街上。”李鐵蛋如實說。

興德帝不悅地問:“那善堂呢?”

善堂是各地收養鰥寡孤獨的窮人和乞丐的地方,這些難民被衝毀了房屋,無家可歸,照理也應該去善堂才對。

李鐵蛋撓了撓頭說:“我們去得晚,那裡已經沒有能住人的地方了。那裡一間門屋已經住了幾百個人,但凡能躺下的地方都有人了,我們這些族人老弱病殘的多,打不過他們,隻能流落街頭。”

李鐵蛋所言雖是一些民間門的小事,可窺一斑而知全豹,從他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得出蘇州城如今有多混亂。這可是江南富庶之地,繁華的大城市,情況就已經如此糟糕了,那更彆提其他貧窮的小縣城,隻怕災情會更嚴重。若是再不行動起來,死的人會更多。

朝堂上的大臣並不都是酒囊飯袋,隻知道爭權奪利的,他們很多人也是心懷天下,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翰林院侍講學士張玖仟站出來道:“陛下,江南乃是我大齊糧倉,也是賦稅收入最多的地區之一,關乎國之根本。如今江南災情嚴重,民不聊生,懇請陛下,另派得力之人,南下救災。”

這話雖沒點中山王的名,可其實已經在暗指中山王救災不力了。

也是,陛下派了那麼多人給他,還讓他帶了五十萬兩白銀南下,可他半點作為都沒有,江南的災情如此嚴重,他遞回來的兩封奏折還一個勁兒地說好,有氣節的讀書人都看不下去。尤其是想到剛才為了敲響登聞鼓而死的李老頭,他們心裡更不是滋味了。

有了他開口,當即又有一名官員站出來,而且說話更大膽:“陛下,中山王去江南已有二十餘天,江南水患絲毫不見好轉,臣也讚同,召回中山王,另派得力之人南下救災。”

監察禦史頭更鐵,站出來道:“陛下,臣願意隨行去江南。此次救災,中山王辦事不力,還一味欺上瞞下,依臣之見,當追查中山王的責任,查清楚,朝廷劃撥的五十萬兩銀子去了哪兒?還有江南的糧倉為何沒開,裡麵的糧食又都去了哪兒。”

這話更尖銳了,將矛頭直接指向了中山王。

緊接著兵部、工部、翰林院、鴻臚寺、太常寺等部的官員都站出來要求興德帝再派人南下救災,也有要求追究中山王在此事中責任的。

毛青雲急得額頭上汗水直流,知道中山王這次是惹了眾怒。江南學子非常有出息,全國為官者有小半出自江南,定然對中山王的救災不滿。現在武親王、榮親王和蜀王的勢力隻怕也會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他一個人獨木難支,實在不知道該怎樣才能為中山王開脫。

思索片刻,毛青雲站出來,跪下道:“陛下,張大人他們說得有道理,中山王救災不力,當嚴懲。懇請陛下派人南下替換他,主持江南大局。”

他這個舅舅都主動站出來這麼說了,更沒人再反對這事了。

興德帝掃了一眼跪得規規矩矩的毛青雲,刻意晾著他,沒叫他起來,而是望向群臣道:“既然你們都說另外派人南下救災,那可有合適的人選?”

這下大臣們不說話了。有的是自感沒那個本事,能夠力挽狂瀾,迅速解決如今江南的亂局,還有的覺得這事很棘手,一個處理不好恐怕頭上的烏紗帽不保,就像中山王一樣,所以也不吭聲。

偌大的朝堂上,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

“孔祥勝,你說呢?”興德帝開始點名,又把工部尚書孔祥勝叫了出來。

孔祥勝額頭上的汗水大顆大顆地往下掉,也不敢擦,戰戰兢兢地說:“陛下,員外郎向善乃是工部最擅長水利工事修建之人,他已經去了江南,依微臣看來,這次需要一個更有分量,能夠調動江南各派官員和地方的人方能奏效。”

他就隻差說他們工部不行了。

興德帝滾刀肉見多了,辦不到總比誇海口胡亂接差事強。

他目光左移,看向了毛青雲:“毛尚書,你怎麼看?”

毛青雲知道,這是興德帝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可他確實不會治水,而且他這一去,能儘快解決江南的水患,安置好災民,獲得朝廷的信任那是最好。可若是沒辦好,隻怕也要吃掛落。

毛青雲沒什麼信心,因為他比在場的諸位大臣都清楚,國庫裡已經沒有銀子了。那麼多的難民需要填飽肚子,還要興修水利,這哪一樣不需要花銀子?沒錢什麼事都辦不成。

可他也不好直接拒絕興德帝。

就在毛青雲愁得頭發都快白了的時候,一道如同天籟般的聲音,解救了他。

周嘉榮適時地站了出來道:“父皇,兒臣願去江南,為父皇分憂解難。”

毛青雲抬頭看了一眼周嘉榮的背影,心說,這是什麼二傻子?三皇子果然腦子不行,沒看武親王都沒跑出去接這個擔子嗎?他來?他知不知道怎麼救災啊。

不過有個替死鬼也挺好的,他樂得輕鬆。毛青雲頭一低,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興德帝的想法顯然也跟毛青雲一樣,斥道:“胡鬨,你懂什麼救災?”

“四弟都行,兒臣為何不行?況且,救災此事,應有當地的官員,還有精通救災情況的官員隨兒臣南下,處理災情,救治災民,兒臣隻是做為一個監督者,看他們辦得好不好而已。這有什麼難的?”周嘉榮大大咧咧地說道。

給人一種他是心血來潮的感覺。

興德帝更加不信任他了,直接略過了他:“諸位愛卿,可還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眾臣你看我,我看你,對於怕被點到的人而言,周嘉榮願意出來擔此大任是個好事。但對於憂國憂民的純臣來說,一個皇子已經壞了事,耽誤了這麼久的災情,再來一個老百姓還有什麼活路?

就在大家猶豫不決時,順天府尹鄭玉忽然站了出來,道:“陛下,微臣覺得榮親王殿下所言有一定的道理。派他帶隊,再安排幾名擅長救災治水的官員一道隨行,定然能控製住江南的災情。就如榮親王殿下所說,救災之事,不必由統帥事必躬親,他隻需負責監督,及時向朝廷彙報情況即可。”

他的表態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朱強更是訝異地看著他,不對啊,他們跟鄭玉沒什麼交情,這次安排出來支持殿下的也不他。

蔣老頭站出來表態支持榮親王都不稀奇,這順天府尹鄭玉可是跟榮親王和穆加八竿子都打不著,平日裡也沒什麼往來,鄭玉是吃錯了什麼藥?

鄭玉接收到四麵八方的火熱目光,巍峨不動,心裡還有些得意。你們懂什麼?京城糧價這麼快穩定下來,榮親王功不可沒。這樣悄悄出手,沒有利用任何權勢,便悄無聲息的將糧價降了下來,這朝中有幾個人能做到?

現在江南最大的問題,不就是賑災不力,糧價太高,百姓沒吃的嗎?正好派榮親王去將糧價給弄下來。

鄭玉的話還是有幾分重量的,有一批不大堅決反對的沉默了下來,還有一些生怕自己被點名的,趕緊站出來聲援鄭玉,支持榮親王擔任欽差前去江南。

最後朝堂上竟超過了一半的官員讚成讓榮親王擔此大任。

興德帝不大滿意,看向他的好大兒武親王。

武親王對於周嘉榮突然冒出來說要去江南剛開始是持懷疑態度的,覺得周嘉榮是想以此掙表現,出風頭,博取父皇和朝臣的好感。但周嘉榮一個長居於京中,沒吃過苦頭,也沒見識過洪水的人,怎麼會救災?

他覺得周嘉榮這是走了一步爛棋,自是樂見周嘉榮吃癟。

所以對於興德帝的目光,他裝作沒看見。他的名聲已經夠好了,雖然去江南可能會讓他的名聲更上一層樓,眾望所歸,但更大的可能是救災不力,讓父皇和大臣們失望。

他可不想冒這個險。

興德帝見他不吱聲,大臣們也沒人願意南下救災,還一個個支持周嘉榮,窩火不已,憤怒地說:“退朝,榮親王留下!”!

紅葉似火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希望你也喜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