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前任(上)(2 / 2)

扼元 蟹的心 3906 字 2024-03-25

當年隋朝三征高句麗,生生熬垮了自家;契丹三征高麗,最多一次號稱動用鐵騎四十萬,也沒獲得多少好處。金國就更不提了。包括完顏部在內的好些女真部落曾是高麗的附庸,兩方幾次小規模的爭鬥以後,女真人還不是選擇衝進中原?

現在的大周武人政權又不在乎名位,海外的事情就隻圖利益。這一腳插過去,成功固然好,萬一影響到了原有的合作,值得麼?為了成功,又要付出什麼代價?

“什麼代價都不用。”

耶律楚材代替郭寧回答:“尹昌是被褫奪了官職的人;被尹昌帶去的,則是宋國的逃人,此事成或不成,都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支持……請你們幾位提前準備,隻是預防萬一。”

頓了頓,他看一看郭寧的神色,又道:“但我有絕對的把握,此事必然能成。”

眾人很少聽到耶律楚材這麼斬釘截鐵的保證。韓煊一下子就輕鬆了很多;旁邊的汪世顯也擺出如釋重負的模樣,鬆了口氣。杜時升摸了摸越發稀疏的胡子,笑了兩聲。

隨著商業體係越來越龐大,讓李雲一個人始終獨掌大權,不是妥善的辦法。所以除了左右司直屬的若乾商行以外,對其它商人的管理職能最近逐步移交到了杜時升手裡。

杜時升年紀有點大了,身體也不好,但隻是監管遙控的活兒,綽綽有餘。出於他獨特的政治敏銳感,眾多商行和各方的合作都會更加順暢,這其中就包含了和耶律楚材的協調。

眼看大家沒什麼疑慮,郭寧揮了揮手:“那就這樣吧,散了。”

大周有一位官至南京副留守的大人物因遭貶謫,一怒之下自家搞了個商行奔赴海上,打算在山東和高麗之間往來行商的事跡很快就傳播開了。

海商們有人擔心,覺得原本就競爭激烈的商路裡,未必容得下一條新來的鯊魚。也有人覺得下台的官員便是沒牙的老虎,沒什麼大不了的。

至於南朝宋國背景的海商,則大都佩服北方武人的乾脆利落。堂堂的三品大員,在台上想儘辦法抓權,下台了就擼起袖子撈錢,哪一頭都不藏著掖著,不像南朝的士大夫們那麼遮遮掩掩。

這消息在某些特定人士的推波助瀾下,很快就傳到了高麗。

高麗的王氏王朝建立於中原五代的後梁時期,當時中原大亂,統治者無暇顧及東藩;於是高麗僭越禮製,處處效仿天朝的皇室製度,比如把首都稱為“皇都”;王宮稱為“皇城”;國王的命令稱“詔”;國王的繼任人稱“太子”;國王的母親稱為“太後”等等。唯有國王本人,尚不敢稱帝,而自稱“大王”。

這些僭越之處沿襲到現在,足足數百年。數百年來高麗人都習慣了,而來到高麗的宋人或者其它外國商賈們眼開眼閉,隻當不存在。

不過,如果有個大周朝的前任高官來到高麗,然後又看到了這些,會不會有所觸動?

都說大周是強悍凶猛的武人政權,這前任高官名喚尹昌,也是山東一帶殺人不眨眼的賊寇出身。他會不會因此大做文章,將之作為自己在大周翻身的由頭?

高麗禮成港的官員聞聽這個消息,不敢輕忽,連著幾日上書。尤其指出,中原使者從登州出發,通常是經芝罘島東航到高麗國的海州翁津,然後由陸路經海州、閻州、白州直抵皇都開城。

這一條線路,走在高麗國內地的距離太長了,到處探看的機會也太多了。如果那尹某人從這條路來,須得早做打算,將他從海路引到禮成港,安安穩穩地落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