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農民起義4(2 / 2)

這一年,他剛剛讓人重新編排了《秦王破陣樂》,聽到天幕時,他隱隱有些自得,待看到了地圖,他頓時激動的兩頰通紅,感覺自己體內有一股難以抑製的自豪之情。

雖然他目前還沒有達成這種成就,但他知道,他會做的更好,他的兒孫也將繼承他的遺誌,做的更好!

這股豪情,讓他把之前痛罵的不肖子孫都拋到了腦後。

“諸位!”李世民指天而立,在殿中朗聲道:“天幕已經告訴我們了,這就是大唐,是吾輩要努力的方向!”

[這首曲子,不僅代表大唐武德充沛,也包含著太宗皇帝的拳拳愛民之心。

李世民本人為君,勤政愛民,虛心納諫,在他的治下,創造了後世津津樂道、成為帝王標杆的“貞觀之治”,其時政治清明,休養生息,文化繁榮,邊疆穩固,天下宴然。

子民皆以大唐為榮耀,胡人皆視大唐為向往。李世民憑自己的實力,成為整個大唐臣民的白月光。

甚至,在太宗皇帝崩逝後,唐朝多了一項不成文的製度--哭昭陵,即太宗皇帝的陵寢。

宋代趙與虤在他的著作《娛書堂詩話》記載:“唐製,有冤者哭昭陵下。”

還寫了個佐證,即唐代詩人李洞有一首詩《策夜獻廉詩》雲:‘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痛哭一生休。’

不管是臣子還是百姓,有冤而無處申訴的,就會跑去哭昭陵,去找太宗皇帝告狀。

大家總覺得,如果太宗皇帝還在就好了啊!皇帝一定不會這麼胡鬨,當官的一定不會這麼可惡,大家的日子一定會好起來。

太宗,太宗。

太宗皇帝就是後世所有大唐人的心理依靠。

二鳳陛下的福澤蔭蔽之深遠,可見一斑。

當得起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千古一帝不是朕麼?怎麼這個李世民也是?到底有幾個千古一帝啊?

[因此,當鳳翔的招降宴會上,響起了這首《秦王破陣樂》,將士們先是沉默,繼而痛哭。

他們想起了太宗皇帝,想起了大唐往昔的繁榮強盛,想起了如今成為喪家之犬,心中不是滋味。

黃巢的使者不能理解,因為他從來不是大唐的軍人,他生活的亂世,太宗皇帝也早已成為了一個縹緲的傳說。但祖祖輩輩生活在鳳翔的老百姓記得!

他們聽說這件事後,也是慟哭成一片,然後在族老的帶領下,紛紛趕到節度使司門前,表示願意同鳳翔軍共進退,與巢賊抗爭到底!

鄭畋當下大喜,直言:人心尚未厭唐,巢賊堅持不了多久的!

也不顧臉上破了相不能見人,立刻派兒子給逃跑的皇帝送了血書。然後出麵整理鳳翔的防務,並聯絡周圍的節度使,集結兵力,準備反攻。

太宗皇帝,在崩逝兩百多年後,以這樣的方式,又一次保護了他的大唐。]

李世民沒想到故事的發展竟是這樣。

他雙眼含淚,哽咽道:“朕……朕何德何能,得百姓如此厚愛……”

自玄武門兵變後,他總是擔心後世會罵他弑兄迫父,不配為人子,總是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白白搶了這個皇位。

可現在…現在卻聽到後世這樣懷念他,以至於因為他,還願意繼續守護李唐的江山。

可想到“晚唐”時逃跑的皇帝,碌蠹的大臣,使得百姓流離失所,遭受戰火,他眼眶又紅了起來。

鹹陽宮。

秦始皇的沉默,震耳欲聾。

自地圖出現,他就站在門口沒動過,大臣也不敢出聲勸諫。

這就是君主的“德行”麼?

他記得儒家喜歡強調這一套,走到哪裡都變著花樣的講故事,勸君主修道德,行仁義。

但在當時的他看來,大爭之世玩這一套屬實是扯淡。

現在,他是一個大統一國家的皇帝了,他才剛剛轉變過來這個思想,天幕就給他砸下來這麼大一個例子。

若是他在堅持法治的同時,也行一些仁義的政策,讓百姓過得更好,那他百年之後,大秦是不是就不會那麼脆弱,一推就倒?

這就是那大唐能有將近三百年國祚的原因麼?

秦始皇心裡微微泛酸,不對,是很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