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農民起義7(2 / 2)

元朝也太過分了吧!

[朱重八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等他長大的時候,兩個姐姐已經出嫁,三個哥哥裡,大哥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娶了嫂子,生了兩個兒子,二哥三哥因為太窮,直接入贅到彆家去了。

朱重八十六歲的時候,正是至正四年,天降暴雨,黃河決堤,元廷沒錢修的時候。他家所在的鳳陽也是黃泛區,受到了波及,而且不是一般的波及。

洪災之後就是旱災,旱災又造成了蝗災,而因為朝廷的不作為,這一切又馬上演變成大瘟疫,席卷而來。時代的一粒沙,落在老朱家頭上,就是滅門的慘案。

先是入贅到彆家去的三哥,嶽家染了瘟疫,三哥他們全家死絕。而後又在一個月之內,自己家中,父親、大哥、大哥長子、母親先後餓死。

除了嫁出去聯係不上的兩個姐姐,家裡隻剩下朱重八和暫時回家來的二哥,以及大嫂領著小兒子。]

這是世家子王生無法想象的悲苦生活,他便是聽描述都心有不忍,哀歎道:“這朱重八,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麼?我曾以為,為帝王者,當屬那漢高帝和南朝宋高祖出身最為貧寒了,沒想到後世竟出了這般人物!”

漢高帝,即為漢高祖劉邦,應稱為“漢太祖高皇帝”,隻因司馬遷的《史記》中將廟號與諡號混在一起叫成“漢高祖”,是以流傳千年。

而南朝宋高祖,則是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劉寄奴,少時家貧,曾做過許多低賤的工作,後來以軍功才建立劉宋。

宇文在一旁銳評:“劉邦和劉裕--說來劉裕確實是劉邦弟弟的後代,也算一家人--雖然也出身落魄,但好歹是有出身的,就像那蜀漢的劉備--這位也是劉邦的後代,也是織鞋販履,可終究是有門戶的人家。

但這朱重八,卻的的確確是卑賤出身了。”

隋唐時門閥觀念仍舊很重,普通貧寒之家想讓孩子出來讀書做官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更彆說朱重八這樣的佃戶流民,在他們看來已經算是賤民那一等的。

宇文一時又想到:若陛下真能改革科舉成功,可是要有越來越多的寒門來擠占他們的位置了。

[朱重八和二哥找到了他們的主家,地主劉德,希望能施舍他們一塊地,很小很小,隻要能埋葬父母就夠了。可地主嫌晦氣,對他們兄弟拳打腳踢,最後還是劉德的哥哥看不下去,給他們留個塊地方,用來安葬。

安葬過後,兄弟倆想要去投靠大伯一家,結果一打聽才發現,大伯一家十三口,除了一個堂嫂,竟然闔門死絕,竟是連一個後代都沒有留下!

回家後,大嫂帶著唯一留下的小兒子,一路乞討回了娘家,他和二哥也分開去尋找活路了。

朱元璋後來回憶道:

兄雲去此,各度凶荒。

兄為我哭,我為兄傷。

皇天白日,泣斷心腸!

但,二哥一家不久後也都死了。

從平民到佃戶,從佃戶到流民,從三十多口的興旺家族,到隻剩下三四個人。

這,就是元末許許多多普通平民家庭的縮影。

這,他媽到底是個什麼世道?]

“對!這到底是個什麼世道!”應天府城樓上,胡大海也喊了出來。

天幕上的話似乎給了他們更多激憤的勇氣,他們也呼喊著發泄自己不甘的怒火,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也經曆過這樣慘絕人寰的過往。

“這是個吃人的世道!那些蒙古韃子就是不讓我們活!”

“那我們就讓他們去死!”

城牆根的元廷降兵聽到他們的話瑟瑟發抖,一聲不敢吭,害怕被這些紅巾軍就地殺了祭旗。

這時,之前那個家裡在黃淮種地的軍戶哆嗦著聲音,顫顫巍巍的說:“各位軍爺……俺雖然是蒙古……韃子,但俺,俺過得也不好,彆罵俺了。”

“那你為什麼還給元廷賣命!”看押他們的小頭領怒目。

“俺也不想,可俺爹娘都在老家,千戶讓俺集合,俺怎麼敢反抗……”

小頭領沉默,因為經過天幕講解,他們知道這個韃子說的是實情,那些蒙古平民日子也不好過。

朱元璋聽到這邊的動靜,適時站出來,朝他們大喊:“那就跟咱一起反抗!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爺,不僅騎在我們漢人的頭上,也騎在你們頭上,咱們一起去推翻他們,讓他們再也不能為非作歹!”

一些元廷降兵似乎是受到了鼓舞,感覺胸中有一股熱氣湧上來,連兩頰都有些發紅。

“好,聽元帥的,推翻他們!”

[天無絕人之路,朱元璋去了城郊的皇覺寺做和尚。哪怕需要每天的乾活,也總比餓死強。可這種日子剛過了兩個月,就又要去繼續顛沛流離,因為大災後人都快死光了,自然沒有什麼香火錢,方丈不想坐吃山空,於是暫時解散了寺廟。

朱重八拿起缽盂,開始到處化緣。

說來可笑,他在皇覺寺這兩個月,全都在給寺裡、給方丈乾活,根本一句正經經文都沒念過。而現在出來化緣,也不過是給流浪乞討一個好聽點的說法罷了。

他從皖北到豫東,再折返回來。這樣的流浪,他四年間走了兩次。每天早上看到炊煙就興衝衝的趕過去,不顧人家的冷眼甚至打罵,隻為討一口吃的,晚上找不到寺廟隻能睡在野地裡。正如他自己回憶的那樣:“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但天選之子總是與眾不同的,就像黃巢寫的菊花詩一樣,朱重八那念過幾天私塾的小學文化水平,也在流浪期間寫過幾首。

有一天他又沒有找到能投宿的地方,隻能睡在野外,偏生是冬天,寒夜漫漫,身上的袈裟又短又破,根本蓋不住全身,隻能側身蜷曲著,想要忍過一晚,卻突然詩興大發,賦詩一首:《野臥》

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秦始皇點點頭,淪落到如此境地,竟然也能做出如此豪邁的詩,一點也不比黃巢那“滿城儘帶黃金甲”差,不愧是豪傑。

不,不僅是豪傑,聽到現在,這似乎是唯一成功的,而且出身比前兩個還要差上許多,果然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

隻是不知,將來推翻了他的大秦,又建立漢王朝的,又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四年後,朱重八終於結束了流浪生涯,重新回到開張的皇覺寺。這一次,一待就是五年。

這五年間,他除了給寺廟乾活,終於有機會能踏踏實實的看看寺廟的各種藏書。就像是汲取營養的小樹苗一樣,他也在瘋狂的吸收著書本上的知識,結合之前流浪的實踐,在悟屬於自己的道。

就在這段時間,他們濠州,也有人舉起了義旗響應紅巾軍,首領叫做郭子興,但朱重八不感興趣,仍舊宅在皇覺寺裡悟道。

但元廷很重視,於是派了附近的駐軍過來平叛。地方駐軍早已經被腐蝕,而且裡麵很多都是那種自掏腰包上陣的軍戶,根本沒有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戰鬥力可想而知,於是反而被郭子興的起義軍打的節節敗退。

但駐軍將領打仗不行,腦子卻很靈活,他為了領到朝廷的賞錢,居然大肆殺良冒功。把濠州城附近的百姓殺了,再把頭顱裹上紅巾,將封賞裝進自己的腰包裡。

一時間濠州附近人人自危,紛紛又開始逃難。

這場變故也終於影響到了悟道的朱重八,一次他外出歸來,發現家被拆了!濠州騷亂頓起,竟不知誰一把火燒了皇覺寺,等他回來,隻剩下幾個同門和尚擠在僅剩的偏殿裡。

恰好這時,他收到了同鄉發小湯和的信。]

湯和嘿嘿一笑,竟難道露出這樣驕傲的表情,他對朱元璋說:“幸好有我那封信吧。”

誰能想到,他們濠州城,居然真的會出一位真龍天子呢,還是他的發小!

唔,這樣說來,那他豈不就是從龍功臣了?

哎呀,真是祖墳冒青煙了。

[湯和告訴他,自己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現在已經做到了千戶!若是在皇覺寺待不下去,可以來投靠他。

朱重八一時陷入沉思。

他小時候,崖山老兵出身的外祖父,偶爾會跟他講趙宋,講張世傑,講文天祥,講漢家江山。他懵懵懂懂的聽著,不甚理解。經過這些年的變故,外祖父給他種下的種子已經破圖發芽,他也越發清晰,現如今踩在他頭頂的都是些什麼人!

他拿出了卦簽占卜,卜繼續做和尚是連著三次大凶,卜去參加起義竟然是三次大吉!

是天意麼?

好!既然如此,那他就去!

看他如何馬上馳騁,如何袖裡乾坤,如何攪動這天下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