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元末農民起義11(2 / 2)

天,我禦天,你是資始,我是終始。百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

[而有另外一些人提出一個疑惑:既然朱元璋是小明王韓宋朝廷封的吳王,那國號為什麼不叫宋或者吳呢?

這裡就要牽扯到兩個人物的死因了。]

[關於劉福通的下落和韓林兒的死因,幾百年來爭論不休,什麼觀點都有,但是毫無疑問,鍋都在朱元璋身上。]

啥?咱現在是韓宋的大忠臣好不?前兩天他打下了應天,還詳細寫了一封奏疏遞了上去呢!

他是個體麵人!

[按照《明太祖實錄》的記載,龍鳳九年二月,也就是洪都保衛戰前三個月,張士誠派了手下大將呂珍,去攻打韓宋小朝廷所在的安豐。

然後劉福通為守城戰死了,過了幾天才等來朱元璋的援軍,打敗了呂珍,然後把小明王安置在他最初起家的滁州城。

因《明太祖實錄》是最正規的官方史料,所以之後以《明史》為代表的相關官方史料都沿用了這個說法。

但是吧,有一個叫劉辰的人,他當時在朱元璋軍中當著一個叫典簽的小官,後來寫了一本《國初事跡》,裡麵說劉福通沒死,是和小明王一起被送到滁州去了。

因為是近人所著,再加上同時期一個叫權衡的人所寫的《庚申外史》也是差不多的說法,所以這種說法影響力也很多,甚至後來的《新元史》《簡明中國通史》都采用了這種說法。]

[而這也關係到小明王的結局。

朱元璋派人去接小明王來應天,結果半路船沉了,小明王淹死了。之前那些說劉福通沒死的,如《庚申外史》,就說劉福通是在這裡和小明王一起淹死的。

但畫戟我作為一個曆史愛好者有一個疑惑,就是想劉福通這種首先舉起義旗,呼風喚雨當了十幾年領導人的“領導人”,真的是這種甘願寄人籬下,受人擺布的性格麼?

所以,我不信哈哈哈,我就簡單粗暴的覺得,劉福通死在了安豐,是小明王自己去的滁州,然後再去應天的,這也很符合他一直以來當個傀儡的性格,恰如漢獻帝劉協一般。

各位觀眾老爺們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朱元璋十分不滿: “胡說八道!咱怎麼可能做這種事!”“就是,誰不知道元帥高義!一定是後人在胡亂編排。

[至於小明王淹死到底是意外,還是朱元璋授意,還是底下的將領自作主張,那就更難分辨了。

朱元璋的第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編輯的《通鑒博論》裡,稱“廖永忠沉韓林兒於瓜步,大明惡永忠之不義,後賜死。"

你彆說,這個廖永忠還真的有前科,《明史·廖永忠傳》裡就寫了,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時候說:廖永忠功勳卓著,本來是值得一個國公的爵位的。但是這孫子總喜歡派儒生窺探朕的心意,朕不開心,隻給封侯爵。

所以說這個廖永忠還真有可能是自作主張,想替朱元璋解決這個難題,結果拍馬蹄子上,給自己拍死了。]

[當然,這隻是我個人夾帶私貨,替我們八八辯白的,因為我始終覺得他早期是個體麵人,用不著靠這種方式解決問題,但到底他怎麼想的,我也不知道。

我想說的是,如果用“吳”或者“宋”來做年號,那麼就表明,朱元璋的法統來源自韓宋小朝廷。而韓宋繼承自誰?是韓山童宣稱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孫這個血緣邏輯。

那麼就是北宋-南宋-韓宋-朱吳,這條繼承鏈。

但朱元璋並不想要這條法統鏈。

因為這裡麵沒有元朝的位置,北宋不是大一統王朝,南宋更是偏安小朝廷。那他對於那廣大的漠南漠北、遼東高麗、西域諸國的法理去哪裡找?]

嗯?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朱元璋看向坐在一邊榻上的李善長和朱升,他們文人最擅長搞這種東西。隻見朱升撫著胡子連連點頭: "不錯,法理自然重要。"韓宋小朝廷,不夠格。

[雖然我們都說“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內”,但在古代,尤其極上層的官僚階級,是很看重這些形而上的東西的。

所以朱元璋要的是大元的法統,他要繼承的是元廷的法理--宋運既終,元廷入主中原是符合天命的,但元廷多行不義氣數終了,現在輪到我老朱代替元廷,來統治天下了,所以元廷的地盤都需要跪拜我這個新的天下之主!

所以我們能看到,朱元璋讓人編撰的《元史》,裡麵稱劉福通為妖人,管紅巾軍叫賊,明朝也繼續禁止白蓮教。]

[這也是我前麵提到《周易》中那句“大明終始”的原因。]

[好啦

!無論如何,朱元璋不僅是曆史上唯一一個以南征北成功統一的,還是唯一一個以農民,哦不流民……額也可以說是和尚出身,最後一躍成為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的。

他就是得國最正!]

[元末就講到這裡啦,大家一鍵三連,我會儘快肝下一個視頻哦,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