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明末農民起義8(2 / 2)

至於打胎小能手就更搞笑了,朱見深一共生了十四個兒子六個女兒,整個明朝除了朱元璋就他孩子最多。]

朱棣:………

他不服,他和自己的徐皇後才是真正的神仙伴侶好吧。

[反正成化帝十八歲繼位,第二年萬貴妃就懷孕生了皇長子,可惜十個月就夭折了。生這個孩子時萬貴妃已經是高齡產婦,此後再難有孕,因此陸陸續續有其他孩子出生--畢竟朱見深不是漢成帝,他是個出色的皇帝。

成化二十年,萬貴妃薨逝,朱見深傷心至極,半晌說了一句:貞兒已去,我也不久誒。

幾個月後,明憲宗朱見深憂思成疾而駕崩,享年四十一。]

李世民聽到這裡也黯然神傷,他想起了他的觀音婢,已經離開他七年了。

這兩年他自覺身體也有些不好,但他心中還有一個夙願未了,等親征高句麗回來,或許他和觀音婢的重逢就不遠了。

[愛卿很感人,朱見深的政績很不錯。

前麵說過,朱祁鎮時,明朝失去了對河套的控製權,竟然放任韃靼個首領在那裡打內戰。朱見深繼位後,大臣上奏實行“剿套”政

策。就是在探知河套地區的蒙古部眾詳情後,選派精兵迅速出擊,剿滅他們的有生力量。

朱見深欣然同意。

於是在經過幾次小規模的剿套行動後,終於在成化九年,打出了“紅鹽池之捷”,一舉端了蒙古在河套的老巢,成功收複河套。]

朱元璋終於笑了一小下,心裡誇讚道:好孩子,這才是咱老朱家的種。

[但是遺憾的是,朱見深打下來後並沒有穩定後續的治理工作,沒有向河套地區移民實邊。]

朱元璋:又誇早了是吧?!

移民實邊……確實很重要。但對於他現在來說,難度也不小。因為北方這四百年來幾乎戰亂不斷,沒過過幾天安生日子,尤其是剛剛經過的元末亂世,基本十室九空。

更何況南北割裂這麼久,他連鼓勵南方無地百姓來北麵都不順利,更何況是河套地區?

除非……興大案,強製流放……

[因為朱見深沒有加強後續治理,所以來去如風的蒙古牧民依舊瞧瞧跑來放牧。

他死後,他兒子弘治皇帝延續了“剿套”政策,結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軍隊腐敗墮落問題日益嚴重,戰鬥力比成化時低了一大截。]

[除了衛所製進一步崩潰,這其中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也是大明潰敗的一腳猛列的油門--開中法。]

嗯?朱元璋抬起了頭,十分疑惑。

這政策咋了,他為了這次北伐剛頒布實行的,他覺得十分特彆的好啊。

[原本在洪武年,因山西等邊地需要大量軍糧,於是朝廷發布命令,讓鹽商運輸糧食到邊疆,然後換取鹽引,再用鹽引領鹽運銷到指定地區。

這樣一來,運輸糧食的路費和損耗都是鹽商來承擔。而鹽商為了縮短距離會定居在邊鎮,雇傭勞動力來開墾田地,就近生產糧食,使得邊鎮繁榮起來,朝廷負擔便小。其後還陸續出了一些相似的政策,都是指定商人運輸或易物,來換取各種憑證。

本來是個良策。]

秦始皇:咦?鹽居然是國家專賣麼?

聽上去是個好方法。

[但是,隨著大明內部承平日久,皇室、宦官、勳貴、官紳們紛紛當起了蛀蟲,都伸出手來掏大明的老底。尤其是鹽業,乃天下皆知的暴利,鹽引的倒賣更是大行其道,嚴重破壞了這項政策,邊鎮收不到足夠的糧食,國家還得倒貼錢補充。

於是需要改革。]

朱元璋急了,吏治敗壞就整頓就可以了,為什麼要改革政策?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嚴禁倒賣鹽引,恢複到國初的狀態。但插手的撈錢的太多了,弘治不是那種強勢的鐵血皇帝,反而是文官集團喜歡的那種仁君明主。]

完蛋,朱元璋心裡默默歎了一口氣,聽著不像好話。

[於是當時的戶部尚書葉淇上奏,取消邊鎮運輸糧食,讓商人直接給戶部交錢買鹽引。

這樣一來,朝廷一下能收到一二百萬兩的銀子來緩解財政。但代價就是,朝廷要自己給邊軍運糧。

而且如此一來,商人紛紛回到內地繁華之所,邊鎮的屯田和人口都銳減。

很不劃算的一筆賬,讓邊鎮更窮,戰鬥力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