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 明末下7(2 / 2)

想想也正常,咱們之前說過,範孟把反詩都寫在衙門牆上了,蒙古大爺看都沒看懂。

可以說,元廷對他們百般拉攏,就是希望元廷能在江南進行“長治久安”的統治。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江南地區的豪紳之家不再排斥異族統治,開始和蒙古人通婚,繼而漸漸改變了漢家的風俗和語音習慣。搞得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不得不三令五申的用鐵血手段,要求大家“去胡風”,正漢家衣冠。】

李善長聽到這裡,稍微安心一點點。

天幕處處說的都是江南,江南那是張士誠餘孽,跟他們淮西幫有什麼關係?!

【大約是在元廷手底下過得很舒服,元朝滅亡的時候,他們再一次哭的像死了親娘。

本來想再遇到一位恩主明君,結果朱元璋一頓操作下來,他們猛然發現,這位可不像以前

那麼好糊弄。()

這一回可不止江南了,整個南方都有很多心向大元的官紳,對朱元璋嚴厲的政策非常不滿。

∵本作者八扇屏風提醒您最全的《盤點奪權篡位指南[曆史直播]》儘在[],域名[(()

但打又打不過,他們隻能搞點暗戳戳的抵抗。

你朱元璋再厲害又怎麼樣?還不是需要我們士大夫來做官治理天下?我們,就不給明朝當官,略略略……】

朱元璋看著天幕上出現了一隻不知道什麼品種的狗,正仰著頭衝著他們吐舌頭,差點憋不住笑。

想著最近發生的事情,心裡也算出了一口惡氣。

【湖南茶陵,有一個叫李祁的人,他是元惠帝時的進士榜眼,官職翰林學士。元末天下爭霸的時候,他就隱居在江西永新的山中。明朝建立後,朝廷多次征召他入朝為官,李祁理都不理。

最忠心於元朝的還要數丁鶴年,他是元末的著名詩人、文學家,現在北京老字號“鶴年堂”的創始人。

他們家雖是漢人,但連續幾代都出仕大元,忠心耿耿。元順帝從北京逃跑後,這丁鶴年悲痛欲絕,晚年就修行佛法,躲在山中,以為父守墓的借口,誓死不接受明朝的官職。

一次次被人拒絕,我們八八也是有脾氣的。

當時有個大儒叫夏伯啟,朱元璋征召他們叔侄一人來朝廷任職。】

這件事就發生在前不久,殿上眾人自然知道。

【這夏伯啟也是個狠人,他為了不給大明當官,一咬牙把自己的手指頭給切下來了,然後以殘疾為名,拒不出仕。朱元璋忍無可忍,把他們倆給抓了過來。

然後問夏伯啟,在天下大亂的時候,他們叔侄一人身在何處?

夏伯啟頭很鐵啊,直接回答:因為紅寇作亂,所以在福建隱居。

啊這……這就是跳著腳的作死。

“紅寇”是當時對紅巾軍的蔑稱。這基本就是指著大明皇帝朱元璋的鼻子罵他是亂臣賊子。所以最後求仁得仁,被殺了。】

宋濂小心翼翼的安慰道:“陛下,些許不識王化的欺世盜名之徒,根本不配稱為儒生,陛下不必為這等人煩心。”

【那麼出仕的這些就是一心一意為大明,為漢家天下麼?

宋濂,大家都學過的他的《送東陽馬生序》吧?一個被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榜首”的男人。】

李善長心裡納悶,陛下什麼說過這話?開國六公爵裡麵我是唯一的文臣,榜首怎麼也應該是我!

什麼?勳貴不算在文官裡頭?

哦,那沒事了。

而宋濂的第一反應是一喜,他的文章流芳百世了?然後馬上意識到,這時候提他準沒有好事!

【宋濂致仕後,在他的著作《宋學士文集·危公(素)新墓碑銘》中,所敘危素之行事,全部用的都是元順帝的至正年號,不用乾支。比如有一處是“一十八年閏七月,元順帝北奔”。

這裡的一十八年,顯然說的是至正一十八年。可當時朱元璋已經稱帝建國,是為洪武元年。

最過分的是文集的另一處。

宋集《孔公(克堅)神道碑》中,寫道:“(至正)一十八年,皇上(朱元璋)手詔趣公入覲,待以賓禮而不名”。

好家夥,你寫朱元璋稱帝後的事兒,用元順帝的年號。屬實有點大不敬,很難不讓人懷疑是懷念前朝。】

朱元璋冷冷的看向宋濂,臉上就寫著兩個字:解釋。

宋濂心一橫,不卑不亢的說:“陛下,此為未發生之事,臣無可辯駁。”

天幕上說的兩句話,一個是他致仕後寫的,一個是孔克堅死後寫的。前段時間陛下還召集孔克堅來南京呢,都是沒影的事,他解釋啥?

朱元璋點點頭:“你說的有道理。這樣吧,以後你寫的東西,咱都讓錦衣衛拿來看看,是不是天幕冤枉你了。”

宋濂:……?

【上麵說的那個《孔公(克堅)神道碑》,是給當時的衍聖公孔克堅寫的,這位才更是重量級!】!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