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明末下11(2 / 2)

大物(),還順帶著吹起來另一群瘋狗——科道言官。】

崇禎心頭一跳(),心想:來了!

這些玩意兒真的很煩人!

【“科”指的是六部對應的六科給事中,不僅監察六部的職權,甚至還可以封駁聖旨。

“道”指的是都察院各種禦史。這兩類人合起來,就是我們常說的言官。

那言官的職責是什麼呢?

簡單一句話:從京營到六部九卿,從官員納小妾到皇帝睡妃子,天底下就沒有他們不管的,什麼事兒都是嗶嗶上兩句。

科道言官是一個非常非常龐大的群體,up查資料的時候都驚了。

我簡單給你們數數。

比較好理解的是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幾位堂官,比如左右都禦史、左右僉都禦史等。

但是往下就多了……

首先是遍布各省的二十一位巡按禦史,十九位清軍禦史,三位提督學校、四位巡鹽禦史,然後還有茶馬禦史、九邊的屯田禦史、運河的巡漕禦史等。

你以為就完了麼?還有各省的按察司官員,包括按察使、副使等,在州府還有還有四十一道按察分司,分巡道外,還有督糧道、督冊道、分守道、提督學道、清軍道、驛傳道、整飭兵備道、協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督河道、鹽法道、撫治道、監軍道、招練道……

總的來說吧,方方麵麵都給你堵死了。

如此盤根錯節的一個係統,誰能輕易撬動?

為什麼都說東林黨把持朝堂?其實東林黨隻在萬曆後期到天啟前期短暫的榮耀了一下,得以登堂入內閣,天啟一把魏忠賢放出來,東林大半就退出重要的職位了。

但是!東林黨在明末把持了最重要的科道係統!東林六君子裡頭,除了顧大章沒在科道任職,其他五位都是六科或都察院的。他們或許沒有實權去做什麼,但是想以言官的身份攪黃一件事可太容易了。】

朱元璋的認知很簡單:黨爭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管你是什麼東林黨還是閹黨,還是齊楚浙黨,都不應該存在!

這個東林黨把持言官,想黨爭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我舉一個例子。

六科給事中是典型的官小職重,他們的官位隻有正七品。所以他們的升遷方式裡有這麼一項:外轉到地方可以從正七品一躍而為從三品,直接升七級。

從三品,那就是妥妥的堂上官了,是大員了!

然而,萬曆後期卻是壓根沒人願意被外放。

因為對六科給事中來說,一旦離開京城這個輿論中心,那便再不複從前的權勢,跟此相比,官升七級也被拋諸腦後了,以至於所以衍生出了\官升七級,勢減萬分\的俗語。

明軍在薩爾滸戰敗後,由徐光啟牽頭,提議派官員常駐朝鮮負責練兵事宜,以起到夾擊努爾哈赤的作用。朝鮮人當然是不會願意大明這麼搞的,於是李氏朝鮮那邊派出李廷龜出使北京阻攔此事。

這個李廷

() 龜在北京先後拜見了明朝兵部尚書黃嘉善以及當時的內閣首輔方從哲,希望獲得他們的支持。然

而,在經過一係列的情報搜集之後,李廷龜發現這事的關鍵,在於兵科給事中薛鳳翔的態度,因為兵部的大權實則在薛鳳翔手上!

後來,李廷龜成功說服了薛鳳翔,導致了徐光啟\監護朝鮮\的計劃最終夭折。萬曆朝後期六科給事中們的權勢多大,可見一斑。

兵部侍郎蔡複一就說:“三十年來,天下之人才、政事,皆為言路壞儘。”】

確實!

崇禎想起了許多往事。

另一時空的朱棣也是深有同感。

他隻不過是稍稍透露出那麼一點點,想遷都北平的想法,這群言官就奔走串聯,最後竟然鬨得想要叩禦門朝天闕。

但他也不會放棄,哼!

【那麼想辦法打碎這些文官一塊塊的製約行不行呢?

我覺得,很難。

明初洪武、永樂兩朝都是用武勳來製衡,效果還可以。但是up最近看到一句話,覺得說的很對。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但必須重複每三年一次的科舉。”

開國和靖難,造就了一批勳貴,他們既有潑天功勞,又和皇帝深度綁定,自然能壓文官一籌。可科舉給了文官不斷新生、造血的能力,而沒有大規模開疆拓土的戰事,武勳隻會快速腐化,最後被文官圈養起來,跪著要飯。】

這句話,讓朱元璋沉默了。

實在是振聾發聵!

沒錯,這才是根源。戰爭總要結束,可文官卻源源不斷生生不息,武將勳貴又能堅持多久呢?

【這種圈養的結果就是,到了明末的時候,正常體係下明朝已經在製度上不再培養大兵團作戰的武將了。

武官做到頭,實職到明末就隻有總兵了。總兵領兵多則萬餘,少則千餘。如果隻算能打的家丁,則總兵領兵多則千餘,少則百餘。也就是說,明朝對武官的培養,最多培養到團長,再高就不培養了。

如果你身為一個武將,而實力超過了總兵,那結果很可能像毛文龍一樣被無緣無故的給砍了。

或者乾脆像左良玉一樣養寇自重,重到朝廷不敢輕易動你,那就算你贏了。

總兵之上的巡撫、經略、督師,那都是文官的活兒。像熊廷弼、孫傳庭、盧象升這種真正文武雙全的很少,大部分帶兵文官都是怎麼來的呢?

因為文人圈子裡稱讚某某\通曉兵事\。至於為啥通曉兵事,因為這他們平時聊天侃大山的時候就喜歡討論軍事,堪比老母豬帶胸罩,一套又一套,說的人一愣一愣的,所以組織決定,就向皇帝推薦你來當這個經略/督師了!

我記得有個編劇就吐槽過,說他喜歡煤老板。為啥?因為煤老板最多讓小蜜去當個女主女二,而不乾涉創作,因為煤礦這東西讓外行來指揮,是真的會出人命,所以煤老板他知道專業的事應該給轉業的人乾。

明末的文官

,基本沒這種意識,不知道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你瞎指揮是會出人命的。

或者就算知道了,也因為黨爭、因為利益而無視了。

明末局勢的敗壞,他們真的貢獻了很多。】

所以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狗東西敢把兵權都收到兵部去……

朱棣甩了甩手裡的馬鞭,又打了一個鞭花,

他才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而除了這些,文官還有一個大殺器來對抗皇帝——道德禮法。

封建時代,政權理論合法性的來源,在於什麼地方?來自於天命,從天人感應到五德輪回道天命轉移,都是在天命這個框架下。那天命為什麼在你身上?因為你有德,所以有天命,所以你當皇帝。

這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這個邏輯的根基,在於“德”。

雖然五代時期的安重榮喊出了:“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

但是曆史實踐證明,兵強馬壯可以打天下,但是沒辦法坐天下。五代時期的王朝,走馬燈一樣的更換,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皇帝沒有解決自己統治根基這個問題。既然兵強馬壯就可以做皇帝,那麼你可以做,我當然也可以做。結果就是武將叛亂層出不窮,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明朝皇帝的合法性來源,除了從血統繼承的朱八八本人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的功績,剩下的就是天命作為帝位的基礎,血脈作為傳承。

可以這麼說,封建時期的道德禮法,就等於是王朝的憲法,隻不過這個憲法不是明文規定,是未成文法而已。封建道德禮法是以忠孝節義為核心的,而通過儒家思想,又把忠和孝統一了,皇帝就是君父,即是君,也是父,官僚們也是作為百姓的“父母官”存在的。

這樣,孝就從簡單的血緣本能,擴展成為了統治的政治依據。這是他們統治的基礎,任何人也不可能挖掉自己的根基。

而文官們恰恰就是利用這一點,不管是上奏疏諫言,還是朝天闕長跪不起,甚至是撞柱子死諫、被廷仗打死,隻要能利用這一點達成自己的目的,撒潑打滾都無所謂的。

不過這一招也不總能成功……如果遇到嘉靖那種陰逼老道士,文官也隻能暫時蟄伏哈哈哈。】

崇禎聽到天幕這樣稱呼他的高祖,毫無尊重、甚至有辱斯文的形容詞,頓時瞪大了眼睛。

不過……他也說不出什麼就是了。畢竟天幕連太、成二祖都經常調侃呢。

【好了,下麵我們來說說稍微敏感那麼一點的話題——宋明的文官,到底為什麼非要跟皇帝對著乾?

up拋磚引玉,淺淺說一下。如果覺得我胡說八道,那你們去罵文官,不要來罵我,嘻嘻。】

朱元璋打起精神,他倒要仔細聽聽。

正好他剛下定決心廢除衍聖公的爵位,自然也要有相應彆的措施來控製天下的讀書人。

不然他們連番的來鬨,自己也受不了。

【我覺得,宋明的大部分文官,與其說是

官員,不如說是儒教的衛道士。

剛剛說過,封建時代的政權合法性來自於“天命”,具體表現就是“天人感應”和“天命轉移”。

所謂“天人感應”,就是天子是上蒼在人間的代表,是代天牧民。但天子必須有德,否則天命將不再眷顧天子,降下各種災禍示警。如果天子繼續執迷不悟,就會發生“天命轉移”,此時吊民伐罪,替天行道,奪取天下的人就可以成為新的天子。

朱元璋當初北伐時的檄文裡就明確說過,元朝入主中原是天命,後來的皇帝暴虐成性,天命不再,轉移到了他的身上,所以他來當這個英雄。

這麼說,自然是為了安撫那些懷念元朝寬縱的各族地主士紳,也是為了繼承元朝的疆域,但也說明,這在古代是一種常見的說辭。

這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意識形態和合法性。而這一套東西,是儒家提供的。換句話說,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合法性來源於儒家。

這套意識形態的東西,自董仲舒到宋明理學,雖然經曆了唐末藩鎮的小小挫折,但逐漸完善,並且隨著科舉製度的固定,而徹底發揚光大,成為文人思想上的一個利器,更是一個枷鎖。

所以,天子雖然掌握對文官的生殺大權,但四書五經,各種儒家經典以及意識形態組合起來,就像東方版的聖經一般不容置疑。

怎麼樣才算信仰上帝,教會說了算,天子要如何保持天命在身,那就是儒家出來的文人說了算。

萬曆可以力排眾議去援助朝鮮打跑倭寇,卻因為太子的事情和文官拉鋸十幾年,最後還輸了。

其核心原因就是,決定一場戰爭,是君王的王權範圍內的事。而決定廢立太子,卻是意識形態上的大事,屬於“神權”的範疇。用君權去侵犯這種意識形態,儒生文官自然要據理力爭。

就算是嘉靖這個天生的天際深沉老道士,想用大禮議來分化控製文官,也拉鋸了十幾年。

君權和文官集團的矛盾,究其原因,就是中國的儒教雖然沒有發展出嚴密的組織,卻更加隱秘地壟斷了封建時代本屬於貴族和世家的朝廷官職。因此宋明的君權與文官集團的矛盾,本質上就是世俗君權和意識形態所代表的“神權”的矛盾。

這一點,我認為從某些程度上來說,和西方國王與天主教會的鬥爭是有相似性的。

因此,他們會在千百年間,對孔孟的學說不斷吸收、改進、更新版本,為統治者服務,更是為自己所在的階級服務,從而讓許多學說思想走了樣。】

百官們一個個都顫抖起來,不知道是因為被說中了而覺得恐懼。還是覺得天幕幾次三番的汙蔑他們,實在忍不下去。

“意識形態”這個詞他們沒聽過,但是意思差不多能夠理解了。

就是說他們隻維護儒家,維護自己的地位,甚至為了這些東西去對抗皇權。

雖然這樣說……好像也沒錯。

但是這豈不是拐著彎兒罵他們無君無父?!

【這就是那位圖書管理員同誌喊出“打到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