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章 明末下15(2 / 2)

八萬援軍加上新征的兵,加上原來的薊遼的兵,總費用達到一年870多萬兩,跟遼餉差不多!

而用這種捐助銀的方式來養兵的後果,就是遼餉收的越來越少——都免稅免沒了。

崇禎三年,各省欠征的遼餉隻征收不到三分一,一共收上來的遼餉隻有一百多萬。

實在不夠用的情況下,崇禎三年年底,戶部上疏,題定在原來每畝九厘銀的基礎上,再加三厘,也就是達到每畝一分二厘。

咱就是說,遼餉這個東西,本來會繳的小民早已經都繳給你了,不會繳的肯定繼續不會給,你加征多少都沒用。

有的實在推不了,定額五千,隻認兩千,繳納的時候,給個幾百兩意思意思。有的乾脆就不理睬中央的征收,拖著不辦。

管你聖旨怎麼催,責罰好了,不就是罰俸嘛,那能有幾個錢?

罷官好了,反正到時候我也撈夠了。等於說不加征之前收的還好,加征之後,反倒收的不如原來多了。】

崇禎站了起來。

他懂了,他終於懂了!

他就說今年的夏糧怎麼遲遲不到呢!

想到這裡,他銳利的眼神鎖定在兵部尚書梁廷棟的身上,問道:“愛卿,你怎麼看?”

梁廷棟心裡十分後悔,早知道就該在天幕第一次評判他無能的時候就立馬辭官的。

崇禎見他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冷哼一聲:“既然愛卿不能勝任兵部尚書的職責,那就回家吧!”

【之後,明朝就在各種風雨飄搖中過日子,征收越來越少,直到最後滅亡。】

【甚至蘇新紅博士在《明代太倉庫研究》中有個研究結論,說是崇禎十六年,實際征收率隻有9.3%,也就是不到一成

就這樣國家還運轉個屁!】

【當時有個人叫趙士錦,多年後寫了本叫《甲申紀事》,裡麵提到:崇禎十七年三月,他新任工部主事,然後打開了工部節慎庫的大門。

堂堂的大明國庫,裡麵隻有2300兩白銀,除此之外是一些不值錢的衣服,腰帶之類,另外還有錦衣衛解來加納校尉銀六百兩,寶元局易錢銀三百兩,而這幾百兩白銀就是北京的守城軍士的軍餉。】

【但是大明真的沒錢麼?!

誰都知道,滿朝文武,隻有崇禎一個窮鬼!】

【先不說海上,鄭芝龍拉了一個船隊,不算海貿利潤,就靠強收保護費,一年就有上千萬兩的銀子。】

朱棣點點頭,對朱高熾道:“看見沒!咱們也要搞個船隊,收保護費……收過路稅!”

【就說京城,就說北京!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遇到的抵抗幾乎為零,雖然有一些大臣跟著殉國,但是大多數文官、士紳,甚至是勳戚、大太監,都在這位大順天子,闖王殿下,滿心以為他們這些遺老遺少能接著奏樂接著舞,繼續過好日子呢!

結果怎麼樣?

up真的很納悶,李自成這些年在外地的所作所為這些人真的一點都沒聽說過呢?還是完全抱著僥幸心理覺得闖王不會在京城大開殺戒?

李自成這幫人進來後,發現國庫和內帑空的……老鼠看見了都得連夜跑,沒辦法隻能搞老本行去吃大戶,不然怎麼犒勞自己這幫兄弟?

結果不烤不知道,一烤竟然烤出來七千萬兩銀子!整個崇禎十七年也不知道有沒有收上這麼多!

咋說呢……就,活該吧。】

【李自成不中用,一片石慘敗給滿清,匆匆舉行了登基儀式就跑了。僥幸活下來的大戶們又磕著頭跪迎滿清的小皇帝順治。】

【結果滿清來了一看,發現大明的官員、士紳和那些軍閥是真的不做人啊!百姓都沒油水可榨了。

那怎麼辦?江南地區繁華富庶,經濟活躍,人口密集,那就是你了,拿來吧!

於是就有了通海案、江南奏銷案和哭廟案,合稱為“江南三大案”。】

【實際上,這三個案子是可以歸到一起講述的。因為有了奏銷案,所以才引出了哭廟案,而哭廟案的結果之所以會遭到慘重的殺戮,則是因為有此前發生過的通海案的由頭。】

【奏銷案就是收繳拖欠的稅賦。

奏銷案雖被後世稱為江南奏銷案,實際上其範圍是全國性的。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江西、陝西等六省以及安徽若乾縣份,都辦過奏銷案。其他各地不過點到即止,並不嚴厲,奏銷案打擊的主要目標,隻有江南四府一縣,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蘇州與鬆江兩府。

滿清入關後,在江南地區實行了比明朝更為嚴厲的催科。而且拿這個作為經征之官的考成,不能足額征收的都要被參罰。

江南縉紳豪強鬆快日子過慣了,一開始仍然使用老一套——用鈔能力結交官府,買通書吏

(),然後隱瞞田產、拖欠錢糧。

順治十六年?(),朱國治被任命為江蘇巡撫。他遼東撫順人,隸屬漢軍正黃旗,跟江南一點瓜葛都沒有,所以下手也格外的重。

江蘇是士紳集中之地,也是欠稅最重之地,巡撫衙門所在地蘇州是重中之重。

朱國治直接來了一招釜底抽薪。

根據他的造冊上報,清廷將欠糧者,不問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數多寡,在籍紳衿按名黜革,秀才、舉人、進士,凡錢糧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現任官概行降兩級調用。其中不少人被逮捕,械送刑部議處。

通過這個方法,一共降級、革除功名一萬三千多人。】

文華殿的官員呆滯了。

一片寂靜後,大家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有辱斯文!

這簡直是比元朝還要殘暴、凶惡,他們絕對不能接受被這樣的朝廷統治!

【甚至某探花隻欠銀一厘亦被黜。吳偉業、徐乾學、徐元文、韓炎、汪琬等江南縉紳著名人物幾乎全部羅織在內。

這個政策差不多堅持了有十年,一直到康熙跟三藩對打,為了爭取江南地主的支持,清廷才放鬆禁令,允許在奏銷案中被黜降的官紳士子分彆納銀開複。

這就是奏銷案。】

【對於江南的士紳來說,換個天子換個朝代都是無所謂的事兒L,反正他們依舊是高高在上的“讀書人”。就算這個天子是異族野蠻人,要剃發易服,要跪著當奴才,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畢竟他們繼續去壓榨彆人嘛,在大元手底下不就是這麼過得?

但是!滿清居然讓他們全額繳納賦稅,這簡直就是要了老命。甚至還因為這個革除功名,那直接就是刨了他們的祖墳!】

【所以,江南士紳突然開始懷念起大明,覺得老朱家好像也沒那麼差哈,至少皇帝不會真的跟他們動刀子。

於是有了“通海案”。】

【清初的時候,為了防範漢人以沿海島嶼為依托進行反抗,杜絕“民夷勾結”,清廷實行了厲行的海禁——“寸板不許下水”。

具體來說,清廷所謂的海寇,便是此時仍然在沿海堅持“反清複明”的鄭成功、張煌言。

順治十六年,鄭成功由崇明進長江,與南明兵部侍郎張煌言相會師,率軍北伐,連克江南數郡,經丹徒、焦山、瓜州,圍逼南京城,一時間東南震動,且江南各地多有響應者。

金壇縣令任體坤對這種士紳勾結的暗流湧動感到害怕,於是謊稱金壇士民造反納降,溧陽巡撫信以為真,緊急調兵。七月二十四日,鄭成功兵敗鎮江、瓜州,乘船遠去台灣。

後清廷以“通海”論處,下令追查,株連甚廣,這就是“通海案”。】

鄭成功……聽著像是鄭芝龍的家人?

崇禎記在心裡,要好好查查。

【“通海案”是個大案,清廷查了好幾年。這當中,又爆發了“哭廟案”,奇人才子金聖歎就死在這個案子裡。

順治

() 十八年二月,順治帝駕崩。依照禮製,全國上下都要為順治帝致哀。

哀詔傳到蘇州,朱國治等在府衙設置靈堂。按照規定,地方各種軍政要員及郡中縉紳都要連續三天前往哭臨。此外,地方政府還在蘇州文廟設靈堂,供普通百姓祭悼。

然而,諸生倪用賓、丁觀生等百餘人到府堂跪進揭帖,向巡撫朱國治控告吳縣縣令任維初。說他典守自盜,私糶漕糧千石,酷刑逼稅,杖斃鄉民等罪行。這些生員群情激奮,要求驅逐任知縣。

這是國喪現場誒!而且那縣令也是有追繳考成的,這些人逼他處理任縣令,不就是在打他的臉麼?

所以朱國治當場下令逮捕了那五個為首的生員。

但是蘇州的士紳怎麼可能甘心這樣的結果呢?

於是,他們拿出了當年對付明廷的招數——哭廟。

具體的步驟就是寫一篇之乎者也瞎扯淡的文章,然後帶著小作文去孔廟裡一哭,形成輿論壓力,再由朝堂上官老爺們配合一下“民不聊生”。接下來,一般就是縣令滾蛋甚至被判刑,然後上上一級的官員過來安撫,帶頭的文人獲得名聲,江南聞名·······

所以士紳代表金聖歎聯絡了一百多個士人,拿著他們寫的《卷堂文》,到孔廟聚集,準備哭廟。

結果,朱國治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並且上報京城諸生倡亂抗稅,並驚動先帝之靈。清廷管你什麼逼迫輿論花花招數?正因為“通海案”,要大力整頓江南呢!所以直接定了“搖動人心倡亂,殊於國法”的罪名,把十八個主犯都判了死刑,砍了就完事。】

【這三大案後,江南士紳就真的老實了。

畢竟舍不得錢是一回事,就算有錢也得有命花啊!

況且他們慢慢摸索到了,滿清不是不讓他們撈錢,隻是該交給朝廷的一分都不能少。士紳認命了,就當是給朝廷的“分潤”唄。】

【這時候的明朝士紳地主階層,才開始懷念起明朝的好來,反清複明的運動此起彼伏,可是那個優待讀書人的大明,再也回不來了。

什麼賤骨頭,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