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八年六月,《尼布楚條約》簽訂, 但這並沒有給紫禁城帶來歡樂的氣氛, 相反,隨著皇帝的臉色一日比一日凝重, 宮裡的的氣氛也一日比一日凝滯。
高位妃嬪們都縮在自己宮裡,輕易不會外出。總歸佟皇後已經過世, 她們也少了一個需要每天去請安的人, 太後又喜歡和公主們一起玩, 不需要她們請安。
這麼一來,常在宮裡走動的主子, 竟然就隻有暫時管著宮務的公主們和來回上課的阿哥們。
九月,噶爾丹為了儘快吞並喀爾喀蒙古,向參加中俄邊界談判的俄國首席代表戈洛文發出邀請, 表示願將雅克薩“讓給”俄國, 請求俄國派軍與他“並肩作戰”,矛頭直指大清。康熙頭一次在大朝上發了火,朝廷諸臣噤若寒蟬。
前朝之事,最是能影響後宮。明華明顯感受到, 這宮裡的奴才在辦差時,說話行事也越發謹慎。德妃更是直接將那些華貴的布料都收了起來,身上隻穿著七八成新的家常舊衣。往常, 宜妃是最愛和她嗆聲的,如今見了她的衣裳,她不但沒有含沙射影嘲諷, 還將自己穿的衣裳也換了。
明華就在私底下和六阿哥說道:“旁人隻知道她比彆個都囂張一些,汗阿瑪也愛她爽利的性子,卻不知道她這‘爽利’也是極有分寸的爽利。”
這些女人呐,一個比一個更懂人心。
明華再一次忍不住感慨:她們被關在後宮實在是太可惜了。
七月初,明華和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一起在大公主那裡看賬冊的時候,李德全忽然拿著聖旨到了院子門外。
“……茲令惠妃、榮妃、宜妃、德妃四妃分管宮務,著大公主、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明華格格協理……欽此。”
大公主跪在地上,抬起雙手接過了李德全的聖旨之後,才帶著妹妹們都起了身。她道:“李公公辛苦了,快去裡麵吃盞茶涼快涼快吧。”
李德全謙恭笑道:“奴才謝過公主,隻是奴才還得回去複命,這茶就不吃了。”
大公主又留了兩句,然後示意身邊的小宮女遞上了兩個荷包,這一波友好會麵才算結束。
等李德全徹底離開乾西四所以後,大公主才舒了口氣,轉身笑道:“妹妹們肩上的擔子,可算是能放一放了。”
自從佟皇後病重以後,這管理後宮的事兒就落到了她們身上。手握實權,當然是一件好事。但這宮裡盯著她們的人難道就少了?四妃雖然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她們在暗處盯著自己這幾個人的眼睛就一直沒少過,更彆說阿哥所裡還有一個意難平的大福晉。
做對了是應該的,做錯了,這挑刺的人立馬就能跳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公主的壓力可想而知。
如今聖旨下來,宮務被四妃分管,她心裡可算是鬆了一口氣。說起來,她今年也已經十八歲了,聽說汗阿瑪已經在給她物色額駙人選,屬於她的命運即將到來,這宮權,倒反而不算什麼了。
二公主俏麗笑道:“咱們手裡這點子權力,彆人都是眼巴巴地望著,隻有大姐姐,仿佛這是會咬人的蟲子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要甩開。”
她們和大公主不一樣,自家額娘要不然就是四妃之一,要不然就是被四妃庇護的,這新下的聖旨,對她們沒有什麼影響。
“好一個促狹的丫頭,你這麼伶牙俐齒,莫不是被明華給影響了?”大公主笑著點了點她的頭。
不是,這又和我有什麼關係?
明華一臉無辜:“大姐姐,伶牙俐齒的明明是三姐姐啊,和我有什麼關係?”
三公主看著她這樣子,忍不住撲哧笑出聲,然後才道:“好好好,伶牙俐齒的人是我,大姐姐就是偏著我呢,你可千萬彆和我們計較。”說著,便拉著明華回屋去整理賬冊,準備一並交給四妃。
四妃分管宮務是個大事兒。聖旨裡給惠妃、榮妃、宜妃和德妃分了各自分管的事兒,但她們四個還是得碰個頭,和公主們之間再做個交接。
德妃是最省事兒的,明華管的是針線房和禦膳房,康熙就將這兩處分給了德妃,順便再將花木一事也交給了她。她隻從二公主那裡交接了花木的賬冊,便帶著明華離開回了永和宮。
宜妃看著她離開的背影冷哼了一聲,道:“她倒是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