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霍去病要麼就要忘恩負義,要麼就要有負君恩,總之,留給霍去病的雖說不至於是死局,卻也沒有強到哪裡去。
霍光瞧著霍去病左右為難的模樣,不免有些歎息,在戰場上,再瞬息萬變的局勢,霍去病也能瞬間抓住戰機,但是現在的霍去病,就是個優柔寡斷,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普通人。但是,霍光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畢竟,霍光沒有受過衛氏的恩義,所以可以撇開衛家,但是霍去病,從一開始就沒法跟衛家撇開關係。
劉徹對霍去病失望了,因為霍去病最終還是選擇了衛家,劉徹打聽到霍仲孺兄長家中有個女兒,便打算讓霍氏女入宮,哪怕霍去病跟這個堂姐沒有任何感情可言,但是,這個女子入宮,其實就類似於霍去病的一個投名狀,但是,霍去病知道這事之後,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傳信河東,將這個堂姐嫁給了當地的一個小地主。劉徹倒不是稀罕一個霍氏女,他見過的美人多了去了,他在意的是,霍去病連個借口都沒給,就當機立斷否決了霍氏女子進宮的道路,為此不惜向霍氏宗族施壓。要知道,自從出現了一個衛子夫,不知道多少人家想著送女入宮,好滿門顯貴,霍氏女若是有著霍去病的支持,在宮中多半就能跟衛子夫分庭抗禮,霍家也想要一步登天啊!
可惜的是,霍去病哪怕不是在霍家長大的,他也能做得了霍家的主,直接就將霍家的心思掐滅了。你們要是繞開我送女進宮,那麼,進宮之前,我有的是辦法將這事給攪黃了。而沒有霍去病的支持,霍氏女進宮又有什麼意義呢?她們除了姓霍之外,又是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呢?
霍去病什麼也沒說,但是等於是什麼也說了,既然如此,劉徹就已經下定了決心。
霍去病死了,這年頭,讓一個人死並不一定需要直接殺人,尤其霍去病這樣在戰場上留下了各種疾病的,想要讓他死,就更簡單了。一點不對症的藥,就足以摧毀一個人。
陳阿嬌上輩子真以為霍去病是病死的,這輩子再次聽說了霍去病的死訊之後,卻有些懷疑起來。不過,大家也都隻能是懷疑,誰也不能說霍去病是被人害死的。畢竟,他已經病了相當長一段時間,被戰場上留下來的傷痛和疾病折磨的也不是他一個人,許多人因此不得不退役。所以,霍去病的死,大家隻能說是可惜,然後暗中猜測,到底是怎麼回事。
劉徹表現出了極大的悲痛,他給霍去病定下了諡號“景恒”,又因為霍去病收複了祁連山,叫人按照祁連山的形狀為霍去病建造陵墓,葬禮的規格位比諸侯王,可謂是極儘哀榮。按理說,霍去病隻有一個庶子,庶子是不能襲爵的,但是劉徹直接領霍嬗繼承了冠軍侯的爵位,將霍嬗接入宮中,如同皇子一般教養。
劉徹是很相信天賦乃至血統的,既然霍去病能有那麼強的軍事天賦,那麼霍嬗就很可能也有,既然如此,就必須讓霍嬗成為他一個人的小冠軍侯,而不能讓衛家乃至霍光對霍嬗施加其他的影響。劉徹不希望再出一個霍去病了,就知道惦記著衛家,衛家難道真的對他有多少恩義不成?以前的時候,劉徹欣賞這種人,但是,當這種恩義與忠君對立起來的時候,劉徹就很不喜歡了,他希望大家都忠誠於他,一切以他為主。可惜的是,他之前覺得儒家的思想很符合自己的需要,結果如今發現,董仲舒他們搞出來的天人感應這一套,居然想要將皇帝和災異之類的聯係起來,也就是說,以前的時候,出現了什麼黃河決口、地震、日食、彗星、水災旱災之類的,隻需要罷相就能解決,因為天子至高無上,代天牧民,是不會有錯的,錯的隻能是執行者,但是如今呢,國泰民安變成了臣子治國得力,天災**就是天子獲罪於天,劉徹能喜歡這一套才怪!
霍去病的死同樣警告了衛青,儘管有人暗中懷疑是衛青害了霍去病,畢竟,在這之前,霍去病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已經超過了衛青,衛青對這個外甥下手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衛青自個知道,這事真不是他乾的,所以,霍去病的死到底是怎麼回事,衛青隻要是一想,都覺得心驚膽戰,深感帝王無情。但是,對外,他卻什麼都不敢說,隻能當霍去病就是病死的。
但是,在意識到了劉徹骨子裡的無情之後,衛青愈發謹慎低調起來,他不敢告訴衛子夫霍去病的死因,但是,衛子夫也是聰明人,以前衛青霍去病兩人在那裡,已經不是大漢軍方的半壁江山了,兩人站在一起,代表的起碼是七成的大漢軍方,其他三成多半也是牆頭草,關鍵時候站在誰那邊還兩說。但是如今霍去病這麼一死,衛青這些年又低調了許多,立馬不同的意見就冒出來了。畢竟,衛青年紀不小了,以前的繼任者是霍去病,霍去病是個霸道的性子,大家可以在衛青那裡據理力爭,到了霍去病這裡,很多時候就是他的一言堂。結果霍去病先走了,年輕一些的將領頓時就蠢蠢欲動起來。
衛子夫自然發現了其中的危險意味,頓時也收起了之前那等篤定的意味,變得謹慎小心起來。另外,衛子夫覺得衛青年紀也不小了,霍去病在戰場上留下了一身傷病,衛青雖說不像是霍去病一樣每每衝鋒在前,還喜歡玩什麼長途奔襲,但是,在戰場上也是受過不少傷,如今其實身體狀態已經遠不如壯年時候,當然,他吃的是腦子這碗飯,不是那種需要親身上陣跟人家單打獨鬥的,就像是韓信,論起戰鬥力,彆說是跟韓信比了,比起樊噲都差許多,甚至比不上善於駕車的夏侯嬰,但是,最終韓信領兵,連戰力天下無雙的項羽都不得不在烏江自刎。衛青或許沒到韓信這份上,但是,他真要是上陣,多半還是在中軍指揮。
不管怎麼說,在衛子夫看來,衛青雖說是自己的弟弟,但是他已經不年輕了,誰知道還能依賴衛青幾年了,如今卻需要讓劉據自個羽翼豐滿起來。但問題是,劉據才多大年紀,距離定親成婚還有好幾年,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不能指望劉據能有什麼得力的姻親,那麼,隻能是看女兒的了!
衛子夫再次打起了女兒婚事的主意,諸邑公主如今比較低調,公孫嚴是個臉皮厚的,比起同齡人,他文不成武不就,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娶了個公主,還是嫡公主,白撿了一個封君的爵位。但是,一個封君的爵位在長安算得了什麼呢,所以,還是得繼續討好公主才行。因此,瞧著諸邑公主搬去了公主府,公孫嚴也厚著臉皮跟了過去。諸邑公主終究是要麵子的人,所以,麵對公孫嚴這樣做低伏小,甚至可以說是死纏爛打,諸邑公主也是無可奈何。時間長了,也是默認了,雖說有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要發脾氣,但是他們已經度過了初期的磨合階段,如今已經變得跟尋常夫妻沒什麼不同。
諸邑公主如今甚至覺得,自己可以這樣老老實實生活下去,但是隻要她還是皇後嫡女,還是太子的姐姐,那麼,麵對太子的那些敵人,自己自然會被視作是太子一黨,甚至公孫家本身也是太子一黨,誰讓公孫敖一直以來就是衛青的腿部掛件呢?之前公孫敖跟著霍去病,又迷路失期,不得不以爵抵罪,還是衛青後來又跟霍去病說好了,讓霍去病又帶著公孫敖出去溜達了一圈,才算是恢複了爵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孫敖一家子膽敢背叛,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們。
除非劉據能夠順利登上帝位,那麼,諸邑公主覺得根本無法破局,結果就在這個時候,她聽說自家母後又準備給妹妹找駙馬了!
對於自家母後的眼光,諸邑公主是真的是不敢相信,衛子夫要麵子,而且又喜歡彆人稱讚她賢淑,她對外朝的情況下也不怎麼了解,或者說,即便是做了皇後,衛子夫的交際圈子依舊很窄。上輩子陽石公主嫁人之後,與丈夫不和,因此早就分居了,如此,朱安世誣告陽石公主與公孫敬聲私通,許多人都信了。畢竟老劉家的公主嘛,許多在私德上都有問題,不過就是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去追究罷了!陽石公主若是跟丈夫關係親近也就罷了,但是眾所周知,陽石公主與駙馬相敬如冰,幾乎是老死不相往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孫敬聲本身是陽石公主的表兄,這兩人往來也比較頻繁,稍微一想,大家都懷疑這兩人之間有貓膩。所以,陽石公主某種意義上來說,真的是被衛子夫坑死的。
當然,衛子夫也覺得給陽石公主挑的駙馬沒問題。不是所有的列侯都有資格住在長安的,就像是皇子大了之後,群臣就會催著諸侯王就國一樣,列侯也是一樣,列侯留在長安,他們的親屬,他們的奴仆,都會給長安帶來巨大的壓力,畢竟這麼多人要吃要喝,這直接就推高了長安的糧價,這些列侯終究有封地上的收入,另外還有些彆的產業,自然是能支撐這樣的花銷的,但是對於普通小民來說,就無疑增加了他們的生活負擔。
所以,能留在長安的列侯,總歸是有些影響力和本事的,要麼在朝堂上有職司,要麼就是有關係,所以能一直賴著不走。衛子夫給陽石公主選擇的就是這樣的一批列侯,衛子夫覺得很好,但是對於陽石公主來說,那就未必了。諸邑公主對於自個這個幾乎是跟著自己長大的妹妹還是了解一些的,陽石公主看著溫柔沉默,骨子裡卻是有主意的,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陽石公主有些死心眼。所以,她覺得駙馬不喜歡,她反對無效,嫁過去是嫁過去了,但是日子怎麼過,就得看她自己。她的想法就是,反正我不喜歡,我為什麼要跟他在一起,所以,她乾脆拍拍屁股,直接就住自個公主府上去了,至於駙馬,人家也不是什麼泥捏的,你不想搭理我,難道我就犯賤嗎?因此,也乾脆住在自個的侯府,除了必要的需要兩人一同出現的場合,兩人連照麵都不打。
諸邑公主擔心陽石公主又和上輩子一樣,便打算進宮勸一勸,結果就看到一想溫柔沉默的妹妹這會兒正在跟自家母後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