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這次,廷尉抓住了好幾個不乏豪強乃至遊俠,按理說,這些人的命運就是斬首示眾,殺一儆百,結果,劉據這邊覺得量刑過重,他是監國太子,他不同意,劉徹那邊暫時也沒表態,廷尉自然不能隨便殺人,隻能就這樣耗著。這耗著可不是個辦法,要知道,這個時代,經常會因為各種緣故,搞什麼大赦,當然,不是直接赦免,一般就是減罪一等,如此,死罪也就免了,再有個足夠的罰金,說不定回頭就能趾高氣昂地回去繼續作威作福。
在搞清楚怎麼回事之後,劉徹就火了,好在他還算是給劉據麵子,沒有直接當著彆人的麵訓斥劉據,或者說,他根本沒有教訓劉據的意思,而是直接推翻了劉據之前下的量刑過重,打回重申的意見,命廷尉該如何就如何,也不用再多等了,趁著還沒入冬,先將人殺了。這些人在地方上為非作歹,魚肉百姓,難不成還要留著他們過年不成?
劉徹若是教訓劉據一頓,跟他說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那麼,對於劉據來說,未必不是好事,畢竟,起碼劉徹還有教導劉據的意思,但是如今乾脆當劉據不存在,就直接自己做了決定,這就很糟糕。
劉據還以為劉徹放了自己一馬,卻不知道,在劉徹心裡,劉據這樣的,顯然已經不值得多說什麼了!你若是年紀還小,被身邊的人蒙蔽也就算了,但是他如今已經成年了,兒子都有了,結果還這般搞不清楚情況,他到底是劉家的太子,還是那些豪強的太子?
劉徹也沒一棍子打死,他其實是覺得自己給了劉據機會的,畢竟,他直接支持廷尉之前做出的判決,這已經代表了他的態度。劉據都這個年紀了,難道還需要自己耳提麵命嗎?劉徹早就習慣了,作為一個皇帝,要讓下麵的人猜自己的心思,而不是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說清楚,什麼都說清楚,那麼所謂的帝王心術豈不是一錢不值了?劉據作為太子,就不可能是一個單純的兒子,而是一個臣子,還是最接近自己的臣子,自然更不可能讓劉徹對他如何掏心掏肺。
劉據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還在太子宮跟一眾臣僚抱怨劉徹實在是太喜歡任用酷吏,往往量刑過重,這等嚴刑酷法,如何能讓人心服口服呢?下麵一幫人自然是連連稱是。這麼多年下來,劉據身邊的人也已經經過了篩選,留下來的幾乎都是跟劉據誌同道合的,原本劉徹給劉據安排的一些人要麼是被邊緣化,要麼就是直接離開了。君擇臣,臣亦擇君,這年頭,大家還是比較有節操的,不能因為君主的喜好,就果斷改換門庭,這樣被人知道了,也是要為人所不齒。所以,劉據身邊竟然沒有一個人提醒他如今麵臨的危險局麵,反而一門心思地幻想著等著劉據登基,自家能夠得到多少好處。
劉據如今麵臨的情況已經跟公子扶蘇差不多,甚至還不如扶蘇,起碼始皇帝一直到後來,都對扶蘇寄予厚望,最後遺詔也是讓扶蘇繼位。但是,劉徹對劉據可沒有始皇帝對扶蘇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劉徹這人本來就涼薄,自己又不是隻有劉據一個兒子,若是劉據不能領悟自己的深意,還一條道走到黑,那回頭換一個就是了。
劉據沒感覺,衛青卻已經意識到劉徹對劉據這個太子愈發疏遠了,這讓他很著急,但是,他這些年來隻是作為劉據背後的那個背景板,等閒從不發表意見,劉據其實心裡不是沒有怨言的,他總覺得衛青應該無條件地支持他的一切決定,所以,劉據對衛青這個舅舅其實也沒有太多的尊重。相比較起來,作為姨父和表兄的公孫賀父子就顯得親近多了,他們一直以來毫不猶豫地站在劉據身邊,所以,劉據並不介意幫著公孫敬聲處理一些小麻煩,甚至,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據跟公孫敬聲之間的關係變得更親密了起來。
相比較起來,衛伉和衛不疑,一直以來對太子宮都不親近,甚至衛伉還敬而遠之,這也讓劉據很是不滿,因此,這些年來,即便是衛子夫總是說,要不是有衛青,他未必能當太子,但是,劉據卻不這樣想,在他看來,自己是嫡長子,按照禮法,就應該是太子,所以,根本不覺得衛青對他這個太子有多大的作用。衛青明明是外戚,居然不能旗幟鮮明地站在自己這一邊,對於劉據來說,簡直跟背叛差不多,所以,對衛青客氣有餘,親近不足。
衛青何等人也,雖說有的時候顯得有些溫吞,但是他能走到今天,起碼識人之術是沒問題的。劉據這點城府,這點心機,在衛青眼裡,真的算不上什麼。雖說劉據對衛青各種不滿,但是衛青卻不希望劉據地位不穩,如今發現了問題,衛青不好直接跟劉據說,但還是去提醒了一下衛子夫。
衛子夫也很為難,劉據實際上跟她這個生母也不算親密,這也是難免的事情,劉據被立為太子之後,就搬到了太子宮,那時候,劉據不過是個半大的孩子,還沒有來得及跟衛子夫建立起更深刻地感情,而且宮中的人往往早熟,劉據在知道了衛子夫對女兒的絕情之後,並不覺得衛子夫對自己有多深厚的感情。這年頭人總是雙標的,劉據覺得自己因為是嫡長子,所以理所當然應該是太子,按理說,他得感激衛子夫給了他這樣一個優越的起步,但是,劉據卻又覺得,衛子夫不過是因為自己是太子,才會一直對自己好,所以,一直很難對衛子夫全然信任。另外,又因為身邊人的影響,覺得衛子夫出身卑微,眼光有限,真要是萬事聽從衛子夫的,隻會壞事。因此,對衛子夫,劉據明麵上的恭敬孝順肯定是不缺的,但是在政事上頭,劉據幾乎從來不會聽從衛子夫的想法。
這也讓衛子夫很是無奈,她可以操控自己的女兒,卻無法操控已經是太子的兒子,所以,在劉據的婚事上,衛子夫原本想著給劉據選一個出身大家的太子妃,但是,劉據卻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他的太子宮中如今已經有了好幾個女人,但是地位最高的也就是一個良娣,這位已經給劉據生下了他的長子劉進,衛子夫原本想著乾脆讓史良娣扶正就行了,但是劉據卻一直沒有鬆口的意思。
史良娣出身魯國史氏,史氏也是魯國的望族,像是史良娣的姐妹,就嫁給了魯王劉光,既然姐妹能做諸侯王後,那麼以史良娣的身份,做太子妃也不是不夠格,但是,即便是史良娣生下了劉進,但是無論是劉徹還是劉據,都沒有鬆口讓史良娣更進一步的意思,因此,即便太子宮中,如今其實是史良娣主持後院之事,但是,終究顯得不夠名正言順。
衛子夫之前想過選一個衛家的女子給劉據為妾,但是劉據卻拒絕了,這也讓衛子夫有些心寒,甚至私底下還有些迷惘,如今劉據就已經對自己這個母後有著諸多異議,那麼日後自己就算是做了太後,又能如何呢?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除了劉據之外,衛子夫也沒有彆的選擇,如今聽到弟弟這般言語,衛子夫也隻有搖頭苦笑:“青弟,太子已經大了,有自己的主張,我這個做母後的,也無法左右他的想法!”
衛青歎了口氣:“也罷,也罷,既然如此,那臣便告辭了!”
衛子夫猶豫了一下,說道:“青弟,你畢竟是太子的親舅舅,又是大司馬大將軍,不如你去勸一勸他?”
衛青搖頭說道:“皇後娘娘,臣已經老啦,哪裡還有什麼威信呢?太子殿下早就長大成人,臣在他之前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對他施加什麼影響,如今再對他說什麼,隻怕反而會引起太子殿下的反感!皇後娘娘,你畢竟是太子的生母,他總該還能聽進去幾句的,所以,還請娘娘多多費心,臣之後,卻也沒法繼續為太子做什麼了!”
衛青這話中的不詳之意是個人都能聽出來,看著衛青衰老的模樣,衛子夫頓時忍不住潸然淚下,她忍淚與衛青道了彆,心裡卻生出了不好的預感。
衛青離宮之後,不過是數日時間,就傳出了衛青病重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