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的皇帝極其長壽的時候, 繼承者多為幼子,畢竟前麵的兒子該鬥的都已經鬥倒了, 該失的聖心也都已經失了, 能蹦達到最後的都是幼子。
十四爺雖說是起了心思, 不過這會兒他也明白, 不適合太早的露頭, 跟上頭的哥哥們比起來, 他的優勢唯有年輕而已,等得起,所以沒必要像八哥一樣太早的自立門戶, 如今還是做個乖弟弟的好。
在十四爺看來,太子被廢是遲早的事情, 大清朝跟十四爺一樣想法的人有很多,甚至太子本人看著身體日漸強壯的皇阿瑪, 都覺得自己離被廢之日不遠了。
一國儲君若是被廢,其下場可想而知,要麼是被新帝秘密處死,要麼是被圈禁一生, 失去權力和自由, 所以儲君之位, 太子是一定要保住的,他跟五弟、七弟這些弟弟們不一樣,注定與大位無緣的人,大可以雲淡風輕的遊離在權力之外, 新帝上位之後,必然要施恩於這些人,但他若是不爭的話,可沒有什麼好下場。
更何況他身後還站著這麼多的人,一損俱損,他倒台了,他身後的這些人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事關儲君之位,根本就沒有後退的可能,無論如何,他也不能讓皇阿瑪廢了他。
八貝勒的長子,百日宴上就被賜了名——弘旺,從這待遇上就能看出來皇上的重視,要知道現在可不比當年,老爺子一連串的孫子,多到年底見了麵有幾個孫子都叫不出名字來,也基本上不會再單獨賜名,都是一攢好幾年的,弘旺如今也算是頭一份兒了。
不得不說,弘旺的出生和賜名都給朝堂上的局勢添了一把火,連弘晶都覺得最近的氣氛有點不太對勁,彆看在上書房讀書的都是小孩子,但這些小孩子們個個都是人精Ⅰ子,心智遠比同齡的小孩要成熟,更何況每隔十日這些皇子阿哥們都是要回府的,對於朝堂上的局勢變化,也都有所了解。
弘晶這兩年也是跟大家一樣都住在阿哥所裡,不再去翊坤宮住宿,既是年齡漸長,再去皇祖母宮裡留宿不太合適,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皇祖父儼然已經成為翊坤宮的常客,作為皇孫,哪怕他阿瑪從來沒有參與過奪嫡的事情,為人處事也向來低調,但頻繁跟皇祖父接觸,也總是會惹得一身麻煩。
弘晶了解自己的阿瑪和額娘,自然不樂意因為跟皇祖父經常見麵而被人找麻煩,反正不管是阿瑪,還是皇祖母,都不需要他討皇祖父的歡心,他也不樂意費這功夫,所以便借口搬了出來。
如此,在上書房才少了很多麻煩。
弘旺出生七個月之後,生母張氏便沒了,彼時秋草已經黃了,又到了每年圍獵的時間,所以張氏沒的悄無聲息,並沒有多少人關注。
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南巡好幾年才來一次,北巡卻是常有的事情,不過今年隨行的人員特彆多。
太子、直郡王、三貝勒、四貝勒、八貝勒、十三貝勒、十四貝勒、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連隻有八歲的十八阿哥都帶過來了,留在京城的就隻剩下五貝勒、七貝勒、九貝勒、敦郡王、十二貝勒,這些不說是默默無聞的主兒,但也都屬於沒野心那一掛的,往日裡皇上安排監國,也不是沒有安排過他們,隻不過都是輔助的主兒,挑大梁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兒。
如今就隻剩下他們這些人了,必須要從矮個子裡拔將軍,胤祺最是年長,早年跟七貝勒關係不錯,跟九貝勒又是嫡親的兄弟,這幾年老五、老九和老十,三個人都快自成一派了,關係絕對是夠親近的了,大概是基於這些原因,這次在監國中負責挑大梁的就是胤祺。
活了二十九年,這還真是破天荒頭一回。
饒是胤祺自認為沒野心、沒上進心,這會兒也激動的不行,先不說皇阿瑪的看重,關鍵是若能把這差事辦好,也能顯示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