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夏選手, 這是您第三次參加冠軍賽,再次來到這裡有什麼感受嗎?
短節目非公式合樂練習結束後,賽前采訪區被記者圍的水泄不通。
平時不太顯, 隻有麵對公眾時,身邊的人才會想起她可是記者媒體的視線中心, 頗受青睞和追捧。
司空夏拿著麥克風, 聽到問題會認真一點頭,才回答道:“冠軍賽對我來說一直有著‘開始’的意義,來到這邊場館後會覺得很熟悉很懷念。”
“是因為自那次獲冠進入國家隊, 完成了身份上和心態上巨大轉變的意思嗎?”
“差不多吧。”司空夏微笑道。
其實是想起她當初一睜眼,就在這座體育館的廁所間裡,清醒的情景。
時隔一年, 當時被趕鴨子上架去比賽的崩潰還曆曆在目, 就像是“齒輪開始轉動”一般, 感覺有點奇妙。
“您獲得世青賽冠軍後,對國內賽的成績會更有要求嗎?比如說隻能拿金牌之類的。”
“倒沒那麼嚴苛。”司空夏回道:“以金牌為目標竭儘全力表現最好就行。”
“好的, 那就期待您能拿下三連冠,然後圓滿的結束本賽季。”
“謝謝。”
除了賽事上的問題, 記者也問到了休賽季的安排,比如著名品牌冰上月夜的邀請。
冰上月夜曆年來的邀請嘉賓可以說是大牌雲集, 沒點成績都接不到邀約。
單在千京國內,該品牌每年的售票率就達到第一,受眾麵廣, 給選手的商務費也很闊綽,去一趟又有錢又好玩,是一次體驗感非常好的商務活動。
而這次賑災活動受邀的場次,還是國內外老牌明星雲集的場麵。
聽說連2006年獲得亞洲第一枚冬奧會金牌的女單選手——枝川彌代也會出席, 那可是世界女單的超級明星。
可想而知,這一趟過去能增長很多見識。
司空夏確實比較期待,不過賑災為主題的商演不便那麼活潑,隻說了能出去拓展見識的同時,還能幫到災區人民就感覺很有意義。
“師姐,師姐!”
李樂萱轉過頭來“什麼?”
“教練讓我們在前麵集合。”青府省剛進隊的小師妹仰頭道。
“行,你們收拾好東西了嗎?”李樂萱把書包背上,細心詢問。
此時後台人來人往,所有組彆的合樂均已結束,而青府省的參賽隊伍在過道集中,等教練帶出場館。
今年挑了不少苗子進省隊,這幾位小師妹都是第一次參加比賽,合樂結束還比較興奮,嘰嘰喳喳的說個沒完。
有位小師妹膽子比較大,拖著行李就問李樂萱:“師姐,司空夏姐姐真的是我們省隊出去的嗎?”
“是啊,怎麼?”
“那為什麼不來找你玩呀?高師兄說你們從小一起長大的。”
“說的什麼話,這裡是賽場,你當遊樂園啊?”李樂萱板起臉說了一句,小師妹縮了縮腦袋頓時不敢出聲。
李樂萱把師妹們帶到集合點,下意識回頭看向過道儘頭。
剛才在那裡偶然看到司空夏接受采訪,那沉穩又自信大方的模樣,有一瞬間竟覺得非常陌生,好像不認識對方了一樣。
從前她眼裡總有化不開的苦悶,隻管悶頭訓練,就算是小小的放鬆,都會引起她過後愧疚的加倍訓練。
現在的她已經褪去所有青澀,眼眸是堅定和從容,就像原石打磨出了流光溢彩的玉石,在賽場上熠熠發光。
這讓李樂萱想起高木的玩笑話,說平時網上聊聊還好,如果麵對麵的話,可能會不太好意思靠近吧。
她以前以為自己不會有,但現在,好吧,確實是有點難以說清的回避心情。
李樂萱想著心事,忽然發現大廳裡或坐或站的選手紛紛轉頭、竊竊私語,好像看到了什麼似的。
就在這時,她背後響起了熟悉的聲音:“哎師姐!”
李樂萱一轉頭,就看到司空夏小跑的朝她過來,還沒站定便笑道:“我剛還看到你在那邊,一轉眼不見人還以為你們走了呢,還好多看了一眼。”
李樂萱頓時隻覺得,剛才的心情真是純屬想太多……
司空夏沒察覺師姐在這幾分鐘內心情轉了幾轉,看到眼巴巴盯著她的小朋友們還問道:“咦,這是這就是你之前說剛進隊的小師妹嗎?”
小師妹們被小凶了一句後便不敢再聊天,看到司空夏說著說著還摸了一把她們腦袋,頓時忍不住露出了羞澀中帶點崇拜的可愛笑容。
“對啊,可調皮了,精力旺盛到頭疼。”李樂萱搖搖頭:“你采訪做好了?”
“做好啦,采訪時間都有限製,不過鄧教練怎麼不在。”
“教練要幫帶男單,下午才過來合樂。”
“好吧。”
見兩位師姐聊好了,小可愛們才開始積極的打招呼:“司空夏姐姐好。”
“好好好,你們哪個組彆出場呀?”司空夏伸出狼爪捏了一把軟軟的臉蛋,頓時感覺到了做師姐的樂趣。
“甲/乙。”她們乖乖回答道。
“真棒,組彆還挺靠後的。”司空夏暗自點頭。
青府省開設地方隊也是這兩年的事,實力在全國範圍內比較弱。
女單的台柱除了司空夏就隻有李樂萱,不過前者加入國家隊,後者則選擇了轉項目,估計是因為單雙人一起練的原因,之前全錦賽的成績就有些落後。
等這賽季結束,李樂萱也要進入國家隊,青府省的女單也沒有撐台的選手。
但現在一看,這幾位還沒到青年組年齡的小師妹,可以混到後三組出場,就證明底子很不錯,以後可以期待一下。
說不定可以看到國家隊有更多的青府省選手。
“對了師姐,你男伴確定了嗎?”司空夏不急著集合,而且晚上還要開會,估計沒空敘舊,便多關心了兩句,
“還沒有,希望進隊前能確定下來。”
“估計上麵也很忙,下賽季國家隊要整合到一塊,現在連分場館都還沒人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