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連著分享了幾個月,霍伯特都反應平平,再加上訓練艱苦、成績、負傷等等壓力,挑著挑著熱情散去就開始泄氣了……選曲真沒想象中簡單,也沒想象中有趣,最後每月交流也成了單純的藝術熏陶。
上個月,霍伯特說她“還是沒有找到方向”,司空夏不禁淚流三千尺,無語凝噎。
西方古典音樂說重複了沒新意,著名的華國古典音樂說太飄立不住,冷門的說劍走偏鋒不夠腳踏實地。
幾乎把初步符合心中意願的都找了,這還不夠“方向”嗎?
司空夏想到霍伯特隻溫聲道再想想,她就無比羨慕他們那麼順利。
“對了。”尼克對司空夏一笑:“我聽說你下賽季打算換風格,不知道定下了嗎?我猜,全世界都應該和我一樣好奇這件事。”
司空夏含糊道:“還沒有方向呢,隻是偏好含蓄一些,或說張揚卻不濃烈的曲子。”
尼克認同道:“確實,你的個人風格已大成,雖說是要轉換風格,但核心還是要保留……那麼曲子是想要快、中、慢,是節奏強烈或是以旋律為主,或者說注重表達內容?”
方向不一,編舞的側重自然也不同,演繹者把控起來,也不一樣。
“我更想要表達內容。”司空夏張口就答:“節奏想要中平和緩,旋律要……”
旋律要積極明媚,最好是不濃不淡,婉轉動人,沉重哀傷什麼的她就不愛那種,一定要夠放,夠大氣。
尼克聽完這努力講解的選曲要求,倒是驚訝的一揚眉:“挺好的,這不是已經有決定了嗎,怎麼會說還沒方向呢?”
司空夏一愣,忽然迷迷糊糊明白了霍伯特的用意。
難怪他說下個月的作業是到國家大劇院看演出,至少要看三場感興趣的表演——
在她以為是無用功的分享過程中,原來她已經給自己搭建好了方向,隻是少了表達內容這一塊,所以才覺得差點意思。
原來是這樣啊……
那廂,司空夏明悟的姍姍來遲,褪去了焦慮與尼克等人聊天也更熱火朝天。
這廂,冰場對麵,霍伯特上半身倚著擋板看著這一幕,半響輕哼了一聲:“尼克這家夥……”
陸雲蔚看了他一眼:“新賽季編舞學習還得抓緊些,她的學習時間大概會定在七月、八月……你們進度怎麼樣?”
“還行,至少有方向了。”
陸雲蔚一頷頭,想了想又道:“你說的沒錯,司空確實缺少一些表現欲,現在不逼她一把,以後瓶頸會更難過去。”
沒錯,陸大教練是非常支持霍伯特做出新改變,所以她一直沒怎麼過問進度。
可能會有人不解,傳統經典熱門曲也能滑,多的是選手這麼選擇,沒必要非要自找難題來煩吧。
但實際上,根據她的執教經驗來看,頂尖運動員不僅僅會在技術上陷入瓶頸,看似牽扯最小的節目內容分,也會陷入難以增進的瓶頸。
節目內容分是由什麼組成?
滑行、技術、銜接、編排,還有表演、音樂表達。
新秀是可以找大熱門選曲,比如司空夏上賽季《天鵝》,上上賽季《天鵝湖》都是傳統曲目,可以說是安全係數高,上位風險低。
但對於一線的選手來說,卻沒那麼安全了。
當你身居高位,裁判就會對你更嚴苛。
你必須拿出更精湛的技術,演繹上要新穎更具創意,換句話來說,你得當項目的引領人,才配得上如此高分。
一旦尋求安全,就是給裁判重新審視的窗口。
君不見,所有一線選手都在尋求新突破麼,畢竟分麵達到一個高度後進步就開始放緩,就更得抓住每一個能提分的點了。
總的來說,逼司空夏一把隻是為了把表現欲重新點燃,讓她找到對節目更投入的方法,不然,節目內容分就隻會止步不前。
“慢慢來吧,還有時間。”霍伯特歎道:“總比技術動作都不穩,就要求選曲編舞有意義有內涵的選手好了……隻是真的很奇怪,她這種表現欲低的樣子,我通常隻在新人選手身上看見,你知道的,謹慎的態度之一。”
陸雲蔚倒一笑:“也不止這一件,習慣了。”
如此聊了幾句,霍伯特忽道:“對了,上午領獎我們合影的照片你有存麼?”
“有,怎麼?”
“我發個推特。”霍伯特微笑道。
熱熱鬨鬨的彩排結束,時針指向晚上七點,還有半小時表演滑開幕,後台選手、工作人員都忙成一團,前台大廳冰迷也開始自發排隊準備入場。
但比起這個,吃瓜群眾更關心司空夏與尼克要合作的報道,這一個個說的有鼻有眼,圖文並茂,簡直讓人信了七成。
很快,前線又很快發來霍伯特最新推特截圖一張。
推特上麵是恭喜司空夏拿到銀牌,配圖則是場下團隊合影圖。
乍看之下沒什麼,隻在評論區發現了端倪。
熱評第一道:“霍伯特老師,司空真的要和尼克老師合作了嗎?可我很喜歡你們兩合作的作品……下賽季還是你們合作好不好?”
那麼多評論中,霍伯特隻回複了這一條,還是一個不知何意的握手圖片,隻教人遐想無限。
這下,沒節操的媒體記者還嫌不夠熱鬨,抬手就撰寫了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昔日好友反目成仇?編舞界新星天才與頂尖編舞師的強力宣戰!》
熱鬨中,看著自家孩子被名家爭搶,喜聞樂見的華國冰迷隻表示:摩多摩多!卷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隻要我沒睡,1號就沒過→.→,祝大家元旦快樂噢~竟然又一年了,新的一年我想要重新做人好好更新(。
——話說晚上吃了個選手戀愛的瓜,驚得我到處翻新聞,在我印象裡他兩還是小孩呢!不可思議不可思議,震驚的都把上次全日、全俄的冬奧名額選拔賽的悲傷都淡去了,有我看著長大的選手沉寂又努力奮起得到去冬奧的機會,還看到努力三屆的名將最終還是沒能進冬奧,還有那些隻差一線,一點機會的選手止步第四,桑心,再看多一屆冬奧會,估計我熟知的“老人”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