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經濟開發(1 / 2)

胤禛點點頭, 卻是等好一會兒才揉揉手,整理好袖口帶著春子過去了主殿。

皇貴妃這時候是坐在桌邊的,她手裡還拿著一本書。

胤禛開始啟蒙之後,佟佳氏就也跟著讀起書來, 雖然對那些四書五經不甚理解, 但她每天都會提問。

若有背不出或者背的不熟練的, 這一天晚上必定要全部背下來才能去睡。

隻前一年的時候,才三歲的胤禛不甚明白道理, 也不會運用記憶力,經常被罰, 但現在皇貴妃提問的每句話他都能流暢的答出來。

皇貴妃合上書本笑道:“背的不錯, 這一段比你大的三阿哥還不會呢,今晚上皇上過來, 你便背給他聽。”

胤禛稱是。

皇貴妃把書本交給身後的宮女放起來,自己將桌子上的兩個小盒子打開來, 道:“辰王仗著寵愛不學無術了些, 但他做的糕點是真的好吃。”

“吃吧。”

胤禛看著盒子裡放著的並不算精美的麵包,小心的欠起身拿起來。

皇貴妃的心情不錯,看著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一口一口優雅的吃著東西,她麵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見黃油碎屑沾到了胤禛嘴角邊, 她還拿帕子給擦了擦。

胤禛卻是身子微微一僵,因為他不知道在接下來等著的是更多的訓斥, 還是依舊心情這麼好的額娘。

“你要好好讀書, ”皇貴妃語重心長的交代:“彆看辰王是你阿瑪親手帶的,他卻於詩文一道半點不通,早兩年為教他作詩,你阿瑪不知費了多少心思, 名師大儒請了個遍,到現在還是半通不通。”

胤禛停下了咀嚼事物的動作,他覺得辰王大哥會的已經很多了,禦花園的路還有椅子,都是大哥弄的。

這些,比隻會嘴上說兩句詩更難辦到。

皇貴妃的話還在繼續:“身為大清最尊貴的阿哥爺,詩文修養才是最重要的,你學的好了,在你皇阿瑪麵前也能占一席之地。”

鐘粹宮,榮妃正在和前來請安的三阿哥說著和皇貴妃差不多的話。

三阿哥比四阿哥聽得入心,點頭道:“額娘放心,兒子一定會好好跟師傅學詩畫。”

榮妃麵上已經顯露出年紀的細紋,爭寵的心思早淡了,她倒是想和惠妃一樣拉攏人,但她是皇上後宮中的老人,現在卻要排在德妃、宜妃後麵,便很有些沒臉出門,深居簡出的多。

爭寵心思熄滅,想要兒子在眾阿哥間高人一頭的心願卻更為強烈。

延禧宮,惠妃看著兩盒糕點和一串子民間玩意兒,伸出帶著長長護甲的手輕輕的翻看一二,對臉色黑乎乎的兒子道:“保清,你這點需得和辰王好好學一學,你想上進額娘不反對,但是彆把心思露太明顯,和太子也彆那麼的針鋒相對。”

保清說道:“大哥願意藏拙,那是他不想和保成爭,他們是親兄弟,關係親著呢。兒子才不願意去做那農桑之事,彆藏拙藏到後來真成了拙。”

“你啊,”惠妃搖搖頭,問後麵的心腹:“這些東西,也有小八的一份?”

大宮女回道:“不隻有八阿哥的,三位公主那裡都有呢。”

公主們在宮裡一向不受重視,並非是生下來沒有相應的公主待遇,太監宮女嬤嬤丫鬟和阿哥們都是比肩的。

但是平常若非是重要節日,皇上很少能夠想起公主們叫來身邊詢問的。

而阿哥們的學業,皇上幾乎能每天都詢問一下進度。

太皇太後倒是偶爾領著公主們教一教針黹,但更多的也沒有了。

沒想到辰親王這麼有心,出門兩年多還能想著宮裡的妹妹們。

惠妃歎道:“咱們皇室的公主,都是要許配到蒙古去和親的,你看看辰王眼光多長遠,現在已開始為太子拉攏人了。”

保清道:“小人行徑,兒不屑為之。”

蒙古那麼艱苦,在宮裡嬌生慣養的公主到那兒能習慣?怕蒙古和咱們關係不親,打親就是了。

保清第二天傍晚在回答皇阿瑪考核的時候,就把心裡的這些想法換著一個方式說了出來,而後微仰下巴等著皇阿瑪的讚揚。

他以後可是要做大清第一巴圖魯,把所有不臣服於他們的人都打到臣服的。

正得意的保清沒想到自己迎來的不是誇讚,而是阿瑪沉著臉的一聲:“混賬。”

混賬?

兒子怎麼混賬了?

保清不服氣的眼神看過去。

康熙對於保清的格局眼光徹底失望,真是如保成常小聲罵的一般:莽夫。

“太奶奶是蒙古的,兒子知道。”保清解釋,“但也不是所有蒙古人都看太奶奶份上,願意老老實實安安分分。妹妹們嬌生慣養,送到蒙古那樣幾百裡不見人煙的大漠該怎麼生活?”

“朕給她們建了公主府,那麼多奴才隨從著,又和宮裡差哪兒了?”康熙冷笑反問,現在還不知道他大多數女兒都年輕早逝的他覺得保清這個想法很是刁鑽。

保清被問住了,停頓想了想才道:“兒子覺得,咱們現在是主,不用讓妹妹們去過不想過的生活。”

康熙沒什麼表情的笑道:“你倒是個好哥哥。”

轉頭看向站在左手邊已經考校過的太子,康熙問道:“保成,你告訴保清,為何到現在咱們還要向蒙古下嫁公主?”

保成上前一步出列,聲音朗潤:“因為兩族的聯姻保持,讓我們不會再有以往漢人立江山的苦惱:邊境不穩。從宋到明,他們花費在邊境上的巨額開支,我們大清也都不會有。”

保清不屑一笑:“照你這麼說,怎麼還會有頻頻異動的噶爾丹?咱們就沒有邊境困擾嗎?太子二弟平日都不關心外務?北邊的長毛子和噶爾丹串通一氣,在雅克薩可沒少殺咱們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