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羅刹國(1 / 2)

天光雲影交錯, 黃昏的風吹來攜帶著微微的涼意,驅蚊蟲的香味飄散在整個營地上空,換上一身清涼夏衣的康熙坐在現伐出來的樹墩上, 正嚴肅認真的聽著索額圖要呈上來的大作。

雖然不出彩, 但是還挺像那麼回事。

康熙問索額圖:“這真是你自己做的?”

索額圖點頭道:“萬歲爺不知道,奴才為了學好作詩, 每天熟讀唐詩宋詞好幾首,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李光地趁機道:“辰親王的佳作呢?不如拿出來咱們共同欣賞欣賞。”

康熙:李光地, 朕本來挺欣賞你的, 你現在倒是成了索額圖的狗腿子了。

蘇辰就等著他呢,把自己袖子裡的紙拿出來, 笑道:“本王寫的是一片文章,我來給眾位朗讀啊。”

保成起身道:“哥,我來替你讀。”

不喜的目光落在索額圖身上,索額圖保持著滿臉笑意。

蘇辰把自己的作文遞給保成:“你來讀,要氣勢充沛。”

保成:“好。”

然而當他看到第一行眼睛是突出的, 第二行時嘴巴也微微張開。

保成看向他哥,這個文章肯定能一鳴驚人。

圍坐在一圈的大臣們認真聽著太子爺氣勢浩蕩的朗讀,被一個又一個“摩托”、“高鐵”、“汽車”砸得大腦發暈。

二十年三藩之亂結束, 皇上親自宣讀滿文捷報, 令皇太子宣讀漢文捷報, 那時候太子爺也沒把他們砸懵。

還是辰親王的車子,不對, 是腦子太過非同常人了。

不過若這世間真有如此厲害的車子,看他們這一天辛辛苦苦的趕路才走不到一百裡的旅程, 的確是夠可憐的。

康熙微笑聽著, 沒有什麼表示, 回到營帳就問他兒子:“辰兒,真能有你說的那種快車?”

蘇辰點頭:“會有的,兒子覺得西方人在這方麵的論著,對摩托、汽車的出現會很有幫助。阿瑪,李光地大人和王鴻緒大人實心乾事,不如等回去了,就讓他們帶領船隊去西方國家進書去。”

康熙想到李光地的不識趣,同意了兒子的要求,不過還是跟他兒子說:“這不是派官,阿瑪需要先問問他們的意見。”

如果哭著喊著不想去出海,他這個仁慈英明的君主也不會逼迫自己的臣子的。

---

夜色沉沉,山西大同府城外小小的莊園裡卻燈火通明的人來人往,周大娘看著裝滿整整五輛大車的玉米,心裡的喜悅怎麼都抑製不住。

五輛車還沒有裝完今年收成的玉米,另剩了兩車,是王爺叫她分發給附近村人結善緣的。

而這些,隻是十畝地不到的玉米產量,比著四川人的種植方法,她們種的精細了一些,但還是沒有照顧稻麥的更精細。

僅僅是這樣,便已產出這麼多。

此外,還有囤了兩倉庫的玉米杆,她這些天都拿玉米杆子喂牛羊,它們竟也愛吃的不成樣。

周大娘都可以想象的到,如果按照主子的吩咐把這些種子分給附近的農人,自家能結下多少善緣!

裝好車之後,周大娘找到過來拉玉米的官兵們的頭兒,說道:“大人,我們提前做了些家常菜,你們都來吃點再走。”

劉原是大同知府程平親自指派過來拉玉米種子的,據說這是上麵的人交代下來的任務,也不知道是多上麵的上麵,程大人讓他把一隊平時都是抓山賊的精兵良將也給帶了出來。

因此對於這個小小的莊園,劉原是半分不敢小看,客氣笑道:“我們還需要回去複命,不能多留了。”

周大娘深明打點之理,聞言也不堅持留人家吃飯,卻是轉身到屋裡拿出來一小包銀子,大約有十幾兩,叫他們在路上買茶吃。

劉原隻覺得能叫知府大人都命令小心對待的人家,果然是講究,到底是沒有推掉這些銀子,懷揣著銀子披著夜色離開,心裡還是感慨的。

怪不得人都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越是大家子越是大方講規矩。

等到了知府衙門,竟然程大人身邊的趙師爺還等著他呢。

劉原跟著去見知府大人的路上,驚訝詢問道:“趙師爺,不就是一點種子嗎?怎麼程大人這樣子,比咱們從外麵運來一箱金子還鄭重呢。”

趙師爺瞥他一眼:“打聽那麼多乾什麼?”

到大人的屋裡,見大人這時辰還在看文書,劉原再次驚訝,知府大人也不知受了什麼刺激,一個多月前出門一次,再回來就成為這麼勤奮的大人,真是叫人不習慣。

“玉米種子都裝上了?”程平合起那兩張紙,幾天前才從京城送來的,辰親王對於他這邊工作的指示。

要采取官商合辦、小煤球廠花開民間的方式經營煤礦,同時儘量開采大型的露天煤礦,每年不定時京城會派專人來檢查煤礦的安全設施,乃至對最底層煤工的待遇問題。

諸多交代讓程平一開始都沒有怎麼看明白,心中更加惴惴。

劉原答:“裝好了。”

“那你明天就親自押送,送到盛京去。”說著程平招了招手,旁邊的趙師爺把一包銀子放在劉原身上,他說道:“這是你們的路費,一路上曉行夜宿,儘早送到,回來了還有賞給你們的。”

四川,保寧府,常海也目送著長長的一個車隊走出行軍衙門,前後都是他這段日子訓練出來的精兵,護著十幾車糧食走趟遠路應該不成問題。

此次購買蜀地玉米種的事,也是常海一手辦理的,按照中等的粳稻價格收上來的,雖然種子的品相不太好,但按照今年的玉米價格,來年還愁收不到品相更好的玉米種子?

隻是常海還是無法想象到,這種被川地百姓隨意種在房前午後的玉米何以能被辰兒這麼重視。

送走運糧車隊之後,常海沒有回去休息,而是騎馬去了十幾裡外的軍營,一路走來不見半個村莊,即便戰事已停大半年,這裡的荒涼程度還是讓人心底淒涼。

蘇辰一夜好夢,第二天便精神奕奕騎著馬繼續趕路,一直到盛京這一路,修起來的水泥路都是相對寬闊筆直的,是以在從京城出發後第六天他們便順利抵達盛京。

盛京是清朝龍興之地,這裡的衙門設置相當於另一套朝廷小班子,六部什麼的都有,主管此地的官員便是盛京將軍。

在盛京將軍之下,設有盛京、錦州等五位副都統,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輔佐官員,隻武將將領就有二百餘人。

盛京將軍下轄近萬八旗精兵,說是東北的土皇帝絕對不誇張。

現任盛京將軍的是伊巴罕,格濟勒氏,一個渾身攜帶著疆場殺伐氣息卻麵容親和的中年人,看見明黃色的帝王鑾駕那一刻,伊巴罕眼中閃過喜悅之色,雙手平放在身前恭恭敬敬的跪下來。

其他官員更比伊巴罕將軍恭敬十分。

官員們跪在潔淨的路兩邊迎駕,整整齊齊的似乎是按照一條線排出來,相比現代閱軍時整齊的軍隊也不相上下。

蘇辰騎馬和保成一個右邊一個左邊的跟在他們阿瑪後麵,走過軍容整齊的八旗士兵軍林,心裡的震撼程度還是很有一些的。

怪不得八旗貴族們一直為八旗軍隊自豪,表麵看起來還真的挺唬人。

但其實上過南方戰場的蘇辰卻知道,八旗軍隊的威力相比先祖努爾哈赤時期卻是大打折扣的。

“奴才們叩見皇上。”

整齊的聲音便在此時響起,康熙騎著馬剛好走在兩排官員跪迎的前方。

“吾皇,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