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辦法 晉江首發(2 / 2)

一時間所有人心裡都哇涼哇涼的。

而正德帝卻很滿意自己今日與舅舅唱的這出雙簧,等下朝之後,他將張鶴齡叫到乾清宮說話。

竟也像個小孩子似得激動的手舞足蹈:“我之前便早看這幫老古董不順眼了,仗著父皇好說話,竟是越發對父皇要求苛刻,就連父皇看重一個太監,竟也都成了罪過。”

張鶴齡聽到這話也歎了口氣,還不是當年英宗給的教訓實在是太重,而且弘治帝也不是憲宗皇帝那種性格強勢的人,大臣們也隻怕他又被太監給哄住了。

不過他們的這番憂慮倒是多慮了,弘治帝雖然耳根子軟好說話,可是對太監防備的還是很深的,幾乎是談太監色變,司禮監這樣皇權的延伸,他都十分不看重,打壓的很厲害,他心裡的天平是偏向文臣的,是個正經八百的儒生皇帝。

而他的這個大外甥就不一樣了,隻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是真的什麼人都不挑,都想用。

隻可惜曆史上他最後還是失敗了,而他的堂弟卻成功了,十三歲就敢和三朝元老楊一清對著乾,結果最後還成功了,等到他成年,權術水平更是爐火純青,拿捏內閣如同拿捏一隻蟲子,陰謀權術對於他仿佛天生天授一般。

但是就這樣一個聰明到極點的皇帝,對於這個天下卻並沒有多少責任感,自私自利是他一輩子都洗不掉的標簽,他拿捏內閣,掌控天下,為的隻是他一家的私利。

想著這些,張鶴齡忍不住歎息一聲,低聲道:“皇上倒也不必真的將文臣看成仇敵,不管文臣也好,太監也罷,都不過是皇上掌控天下的幫手,文臣中有自私自利之人,卻也有忠君愛國之人,皇上還是要加以辨析才可。”

正德帝聽了這話,卻忍不住沉吟。

他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太監雖然身為皇家奴仆,一身榮辱都係於皇帝之身,但是這些人可信不可用,他們不管是道德水準還是治國水準都很成問題,而文臣雖然有許許多多的小心思,甚至有了抱團尾大不掉的趨勢,可是你治國還不是要靠這些人嗎?

看起來,還是先得從內部瓦解他們的抱團趨勢,正德帝心中隱約有了一個想法。

張鶴齡當然不知道因為自己的言行舉止,對於大外甥的影響,隻繼續苦口婆心:“皇上不管想要做什麼,都不能急,治大國如烹小鮮,慢慢來,才能儘力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損失。”

中國封建社會集權的頂峰是明清,但是其實明清自己比起來,那清簡直可以吊打明。

明還有一幫子士大夫掣肘皇帝,清朝那就乾脆是皇帝的一言堂。

乾隆的十全武功,含金量最大的幾個,都是他乾綱獨斷死扛著滿朝文武的反對,自己定下來的,這在明朝簡直就是無法想象的,畢竟明朝不管是稅收還是皇帝自己對於朝堂的控製力都不如清。

清能花幾千萬兩銀子,拿炮一寸寸把大小金川轟下來,明朝能嗎?

一個萬曆三大征都差點把明朝政府打破產。

可見雖然大家都說明清,其實兩個朝代在很多地方還是不太一樣的。

所以對於大外甥想要掌控朝政,張鶴齡還是很樂於支持的,畢竟許多事情,若是沒有乾綱獨攬的前提,都是辦不成的。

**

皇帝對於東南的重視,開始一點點從朝堂上蔓延開來。

同時在民間也漸漸有了皇帝想要完全放開海禁,將海盜徹底剿滅的傳言。

這個消息可一下子捅了文臣們的老窩了,一時間勸諫的奏章如同雪花片一樣飛到了皇帝的手中。

而皇帝看著這些奏章也不著急也不生氣,反倒還回複安慰他們,這都是民間流言,不足為信。

可是對於這些流言,皇帝卻也沒有做出什麼懲處,仿佛是在放任這些流言發展似得。

如此文臣們越發不安了,皇帝難道是真的想要開海禁在東南用兵?

這可是祖宗之法啊,怎麼能就這樣放開呢?

而且如今禁止下海也有海盜擾攘,若是放開海禁,豈非東南也會不安穩?

很快的,上奏的範圍從言官們蔓延到了閣臣。

劉健先是上了一封試探性的奏章,想要打探一下皇帝真正的意思。

皇帝對於閣臣們的奏章,依舊客氣,還是好聲好氣的一番安撫,然後否定了這個傳言,表明自己目前並沒有這個想法,可是劉健此時的心情卻越發沉重起來,因為他知道,皇帝就根本不是這樣會好生安撫大臣的人!他現在這般客氣,必然是在謀劃更大的事情。

劉健心中一時生出許多不安,可是說到底,他和皇帝的關係並不算太過親密,皇帝肯定不會和他說實話的,想著前幾□□堂上發生的事兒,劉健決定得去找昌國公問問,無論如何,他是皇帝的舅舅,也是皇帝如今最信得過的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