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曜變建盞(1 / 2)

箱子裡全是亮閃閃的珠寶首飾,珠寶在手電筒的照射下,光芒更加耀眼奪目。

裡麵有近現代風格的首飾,也有明清時期的風格老舊的頭麵,但無一例外地是,都鑲嵌著各式各樣的珠寶。

紅寶藍寶祖母綠,珍珠翡翠瑪瑙石,水晶琥珀和鑽石。

而且這些寶石的成色都不錯,鑲嵌工藝也很精細,並不是那種金店隨便就能買到的大路貨色。

不過這些首飾,明顯沒有進行整理分類,亂糟糟地推在箱子裡。

項鏈手鐲攪成一團,長耳環又纏著項圈,耳釘戒指也是一串串的。

儘歡看了幾眼之後,就把箱子放到一邊,繼續看彆的箱子。

接下來的好幾個箱子,都跟第一個箱子大同小異。

大都是些珠寶首飾和零散的金條金表,東西的成色卻遠遠趕不上打開的第一個箱子。

成色不好又沒有研究價值的首飾,儘歡是看不上眼的,瞧了兩眼之後,就把箱子收進了空間。

沒想到後麵的箱子才是重頭戲,儘歡打開了一個大箱子,箱子裡裝的全是各種包裝用的錦盒。

把這些錦盒一一打開,發現除了少量的花瓶和香爐,大部分是以茶具為主的小型瓷器,而且還基本都是宋朝時期的茶具。

五大名窯自是不用說,五大窯的瓷器,每一樣都是可不可言。

但其中最多的卻是龍泉窯青瓷和越窯青瓷,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日國人對青瓷格外推崇。

日國多地博物館,甚至把青瓷定為鎮館之寶。

這跟日國的特殊曆史,和日國人獨特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關係。

日國茶道興盛於十六世紀的戰亂年代,日國武士希望在茶道中尋得一方寧靜,所以曾經留存在日國的龍泉青瓷,便成為這些武士眼中的靜謐之物。

不得不說,日國的審美情趣很矛盾很極端,如果說青瓷是靜謐之美的話,那箱子裡存放的各種窯變斑紋的建盞,美感卻是璀璨耀眼的。

幾十年後,存世的宋朝古董建盞,基本都是日國,足以見得日國人對建盞的追捧。

拍賣價格動輒幾百上千萬,卻仍舊是一盞難求的建盞,盒子裡居然就有八隻,也不知道是怎麼搜刮到一起的?

八隻建盞的斑紋不一,器型也有所區彆。

油滴束口盞數量就占一半,四隻建盞是一樣的束口器型,油滴的斑紋樣式和顏色卻不一樣,各有各的美感。

一隻鷓鴣敞口盞,器型類似鬥笠杯,斑紋圓圓的,像一顆顆珠字,立體感十足。

兔毫斂口盞有兩隻,一隻是金兔毫,一隻是銀兔毫,兔毫疏密有致、邊界清晰,層次分明。

最後一隻是曜變撇口盞,裡麵的斑紋是影影綽綽的光暈狀,盞內捉摸不透的光彩,有深不可測的神秘感。

建盞裡麵光暈斑痕,就像是浩瀚燦爛的星河宇宙,日國把曜變建盞形容成“碗中宇宙”,也是十分恰當的。

這隻曜變建盞,用“極品”來形容都是辱沒,曜變建盞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不世出的寶貝。

據《君台觀左右帳記》裡記載: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

《君台觀左右帳記》成書於十六世紀前期,足以見得曜變建盞在當時已經被封神。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苦,對權貴的浮華生活看不慣,而權貴的浮華中有一樣事物特彆顯眼,那就是茶道。

於是朱元璋一道命令下來,也就是三禁止:“禁止大盞、大壺喝茶,禁止使用茶餅,禁止喝抹茶”。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嚴苛皇帝,**鐵血的政策一頒布,上到官僚,下到百姓,都必須遵守這個規矩。

不能再喝抹茶,不能再用大碗大壺,建盞的市場需求迅速下降。

短短幾十年時間內,全民追捧的建盞,就好像在我國的曆史上消失無蹤了。

這就樣,建盞以其特殊的稀缺性,在收藏界掀起建盞大熱。

油滴建盞和兔毫建盞已經足夠珍貴,在拍賣會上動輒幾百萬的拍賣價格,讓很多家資豐厚的收藏家,都會望而卻步。

曜變建盞這種珍品中神品,更是不世出的寶貝,有幾個被世人所知的建盞,都被妥帖收藏在博物館內,根本沒在拍賣會上現過身,

私人收藏,誰要有幸獲得一件曜變建盞,也會死死捂在手裡,輕易不會示於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