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清平歲月(13)三合一(1 / 2)

() 清平歲月(13)

外麵很熱鬨, 文氏坐在屋裡的炕上, 炕桌上放著本經書。一天又一天,她就在屋裡,對著經書, 一遍一遍的念, 一遍又一遍的抄……今兒卻有點不一樣, 哪怕在屋裡,也能聽到外麵喧鬨的聲音。

老太太顧念著情分,還叫文嵐兒陪著文氏, 但母女倆一個屋子, 一個裡間, 一個外間,除非必要,從不說話。

今兒文氏隔著窗子朝外看了好幾眼, 問說,“今兒這是……家裡有事?”

家裡沒有人拘著文氏,但文氏很自覺, 從不踏出屋子。沒人拘著文嵐兒,但是她基本不在側院以外的地方走動。家裡來人, 更是足不出戶。需要什麼,叫婆子去準備就好。吃的喝的洗漱等等一切的瑣事都是這麼來的。

今兒有事, 早上送飯的婆子已經跟文嵐兒提醒過了,說四奶奶要宴請族人,這些人少不得要跟老太太請安問好, 叫把院子的門戶守好。因此,她早早的就將院門關起來了。那婆子也喊了她家的小孫女來,在院門口的門房裡守著,誰叫門也不開。還得告訴叫門的人是怎麼回事,彆鬨出什麼誤會來。

這會子她在外間手裡不停的做著活,見裡麵問了,她就說了,“……四奶奶請族人,這會子陸陸續續的來跟老太太請安的。”

文氏便又安穩的坐回去,“老太太叫她管家,果然是沒錯的。不像是太太和大奶奶,高門大戶的架子是倒不了的。”

文嵐兒就放下手裡的活,養生問道:“你是看不慣太太,還是看不慣大奶奶。”

感覺從那話裡,覺得文氏對這兩人誰都瞧不上。

文氏卻道:“太太對我好,我念著她的好。她待我比親閨女都親,我若是有能力有本事,自然也要對她比親娘還要好。但感情是感情,認識是認識。她的能力確實是不足以坐上侯夫人的位子。當年在府裡沒被請封的那位老太太,一直就進不了貴婦圈子,她挑兒媳婦,你能指望有多好的眼光。過不起眼,太太進了門,後來,給大爺挑兒媳婦,選誰不好,選了她的外甥女。徐家的門第對金家都沒什麼助益,那姚家本就是扒著徐氏過日子的人家,能指望什麼?瑞哥兒那副樣貌,不說公主,當時就很該接著老四跟順王府的關係,求娶一順王府的郡主為配……家族繁茂,子孫綿延,宗婦並不是那麼好做的。以前,平平穩穩的時候顯不出來,如今……一出事,所謂的高門大戶的千金小姐,反而不如北地邊陲蠻子出身的林氏……”

文嵐兒皺眉:“您說話,未免太刻薄了些。”

文氏便不言語了,接下來,母女便是一陣沉默。

好半晌,文氏才悠悠的談了一口氣,“……我的經曆,就是教訓。你得記著,千萬彆那麼容易的就信了男人說的花言巧語。他們貪戀美色,什麼話都敢承諾。可真到了利益相關的時候,肯為了女人做退讓的,卻找不出幾個人來。嵐兒,我還是那句話,給你找的婆家,是我能力範圍之內最好的選擇。我知道,你心裡自有謀算,你若是想叫珅哥兒回心轉意,有的是辦法。過完年,你都十五了。花信耽擱不得!今兒我這眼皮不停的跳……總覺得若是現在不把話跟你說明白,隻怕是咱們母女再沒有這麼說話的機會了。你恨我也罷,怨我也罷,我終歸是你母親,一心想著的念著的都是你……唯一不會害你的人也是我……”

這話叫文嵐兒的手不禁的發抖,她少有的,有些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

她想到那個少年……他長的不是最俊美的,但是看著卻是最和善的,他帶著靦腆溫和的笑意,是她在遭逢大難投奔文家之後最亮的一抹色彩。可就是因為太珍惜了,她才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該將一身的麻煩帶給他。他本就值得更好的……更好的姑娘才是。

文氏沒有等到外麵的一句應答,隻在吃飯的時候,嵐兒送了飯菜進來,今兒的飯菜稍微豐盛了一些:一碟涼拌的綠豆芽,一碟涼拌的菜心,一碟紅燒肉,一碟肉末豆腐。再就是一碗酸辣湯。還有一盆白花花的米飯,另外有幾樣糕點。

竟是出了京城之後,吃的最豐盛的一頓。

口味不是之前的口味,倒像是四房之前孝敬老太太和太太的口味相似,吃著很順口。

這麼豐盛的一頓飯,可文氏卻吃的更加的心慌。

這是一種沒由來的直覺,這種感覺特彆不好,這頓飯吃的也很是心不在焉。後半天,這個感覺更明顯,佛經也看不下去,也抄不下來,坐在那裡恨不能找個木魚出來敲。

眼瞧著,這天色漸漸就暗下來了,快到了關院門的時候了,文氏才鬆了一口氣。就聽到院門響動的時間。

這是送晚飯來了吧。

結果就聽見外麵守著的婆子的聲音:“四奶奶,您怎麼得空來了?”

文氏一愣,林福娘來了?

她利索的從炕上下去,那邊嵐兒已經在喊:“四奶奶。”

林雨桐將手裡的食盒放下,看向一身樸素的文嵐兒,說實話,這個姑娘……要不是身份的原因,她倒是真挺喜歡的。她喜歡身上長著骨頭的姑娘,這個文嵐兒就是。

不由的,她的聲音就柔和了下來,“今兒晚上吃的清淡,紅棗小米粥,幾樣小菜,翡翠包子。放在籠屜上熱著吧。”

因為燒炕燒熱水,屋裡都有大鍋大灶,隔水熱個東西,價格籠屜就好。

文嵐兒應著,就去忙去了。

林雨桐直接去了內室,跟文氏麵對麵,誰也沒給是見禮。

外麵有人守著,林雨桐在心裡想儘量把措辭想的柔和一些,可是……再怎麼柔和,事實卻是很殘酷。

什麼?

文氏不可置信。

就是你剛才聽到的,“……大皇子摔下馬,情況不怎麼樂觀……”林雨桐又重複了一次。

文氏連著朝後退了好幾步,然後一屁股坐在炕沿上,“這是……這是哪裡來的消息……”

林雨桐沒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道:“今晚準備準備,明兒一早出發。你跟著李誠回京城吧。”

文氏瞬間便明白了,這消息是李誠帶來的,順王府的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

一時間,她連喘氣都粗重了起來,好半天才緩過來,扭臉卻看向林雨桐,“如此……也好!隻要那孩子還活著,哪怕是殘了,沒有了皇位,還有一條命在。如此,嵐兒便解脫了。誰也不會在乎什麼大皇子了,如此,又有誰在乎他是j生子還是彆的,更不會在意,他還有個同胞的妹妹。從此,嵐兒就是文家的女兒。我生的那個……已經去了……”

文家還有個比文嵐兒大一歲的女兒,可這種事,隻說文家為了保密,故意將孩子的對調了,文家死絕了,已經無處可查了。

文氏幾乎是祈求著看著林雨桐:“兩孩子的親事可以作罷,但我把嵐兒和她的終身大事托付給你。我不要她高門大戶的過日子,哪怕是小戶人家,找個疼她嗬護她的人,我這輩子……對你都感激不儘。”

說著,就直直的跪在林雨桐麵前,“我去京裡,你放心,我會護好瓊姐兒的。不會叫她受絲毫的委屈。”

林雨桐單手扶起文氏,到底還是點頭應承下來了。她深深的看這個女人,許是她真能在皇宮那樣的地方有所作為也不一定。

她提到了瓊姐兒,情真意切。許是真的情深意切,許是林雨桐總愛把人往壞處想,可萬一這些話裡帶的威脅的意思呢?

凡是往最壞的地方打算打算,防備著總是沒錯的。

義女都收了一串了,不在乎多出一個文嵐兒。

林雨桐應承:“明兒就叫嵐兒搬過去跟璿姐兒住吧。”

文嵐兒差點將手裡的一碟子包子給摔到鍋沿上……自己要搬過去住嗎?

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四奶奶已經走了。隻留下母女二人,一個門檻內,一個門檻外,就這麼麵對麵的看著。

這一天,四爺得去接姑太太,天不亮就起身了。金孝這次會跟著,對金濟的說法是,老太太叫陪著的。

金濟覺得這是老太太心意有些回轉的意思,叫金孝千萬路上當心,一切都往妥當的安排,臨走又給了一千兩的銀票,叫用這個錢隻管開銷。

其實姑太太家離的不遠,半天的路程就到了。到了那邊有事要辦,當天返回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這走的時候,便是輕車簡從,也好幾輛馬車呢。

誰也不知道,這馬車裡坐著一個人,跟著車隊,就這麼離開了。車隊在鎮上停下來,從茶鋪的後門進去。金孝知道,這是跟順王府的二爺有話說。在這裡耽擱了一盞茶的工夫,四爺又出來了,金孝發現留下了一輛馬車,但那位二爺的隨從在馬車邊上,像是收拾收拾要用這輛馬車,金孝也沒在意。隻跟著這邊啟程了。

這一隊人馬剛走,李誠也就啟程了。拉了好幾車的貨,都是上等的皮毛和人參等物,像是出門采辦年貨的一樣。文氏臉塗的烏青,穿著灰衣黑褲,怕路上冷的扛不住,所以一層又一層的穿,整個人臃腫的很。她像是車隊裡最不起眼的婆子,一路就這麼跟著。

李誠也不主動跟她說話,車隊裡隻當沒這麼個人,就這麼慢慢的……慢慢的走遠了。

而等一切都處理好了,老太太宣布:文氏病死了。

誰都知道是假的,可這喪事還是不得不辦。

但畢竟上麵有兩層老人,小輩的喪事一切從簡就說的過去。彆說是她了,便是當初的金仲威,因著死的有問題,葬禮也辦的匆忙簡單。

妻不能比夫貴,想隆重也隆重不起來。

棺材是早就預備好的,還是金石這孩子親手打的。學木匠……精巧的沒學會,先就打了一副這個玩意練手。

金石看彆人那樣的目光,這孩子還挺委屈:“是爹叫我做的。”

林雨桐擺手,“挺好!能用就行!”

漆已經上好了,這就能用。反正裡麵也不擱人,就這麼空空如也的下去,也好叫在那邊的二爺安寧安寧。

本就是早就預備好的,所以,靈堂很快就收拾出來了。

找了個客院,在那邊‘停靈’。

這些小輩並不知道文氏過去的那點事,也不隻是小輩,便是其他人也不是太清楚。三房那邊,隻知道文氏病了,過人的。孫氏那是絕對不去看的,怕給他家琅哥兒給傳染上。大房那邊……拿父子倆是嫡長子嫡長孫,金匡肯定是說了的。但小徐氏知道不知道,這個不好說。誰也不知道徐氏有沒有給這個兒媳婦露底。

反正人現在去了,孩子們是真傷心。這些年,文氏沒孩子,對下麵的子侄都是不錯的。文家乃是清流,世代書香,好些個字帖絕版,彆人那裡沒有,她必是能弄來的。因此,孩子們隻要說用,文氏必是想法子給尋來。尤其是對幾個姑娘,琳姐兒和璿姐兒,那就更好了。姑娘學的那些琴棋書畫,都是跟她這個才女二伯娘學的。一丁點的姑娘說,說什麼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那是哄人的話,但該學的基礎都是文氏給教的。她待孩子們和善,有了好吃的好玩的,便是時興的料子,也多是叫孩子們給分了。

孩子們都記著這個好。

一說人沒了,璿姐兒先受不住了,哭的就止了止不住。

而三房表現出來的就是吃驚,這怎麼說的,怎麼說沒了就沒了。

孫氏還納悶,她本來是想幫著文氏穿戴的,結果到這邊的時候,都已經收拾停當了。她心裡奇怪,就問林雨桐:“怎麼不叫我過來?”

林雨桐還沒說話,邊上的文嵐兒就道:“姑姑不能起身,突然昨兒晚上卻像是好了似得,能起身,還吃了一碗粥兩個翡翠包子。我瞧著說是好了,姑姑卻說是大限到了。我唬了一跳,立馬要回了老太太知道……誰知姑姑不讓,說大冷的天,彆折騰了老的又折騰小的,都受不住。她起身要熱水洗漱,又換了新衣裳收拾齊整。告訴我說,萬一不中用了,彆叫人看她的遺容……病了這些日子,一天一碗清粥都吃不進去,早瘦的不成樣子了……”

這麼一說,孫氏倒是有些理解了。長了那麼一副容貌,不能去了卻叫了留了不好的印象。她也就嘀咕了一聲‘天妒紅顏’罷了。

回頭又馬上操心起她家的兩孩子要守靈,怕凍著了作下病來。

她這般急匆匆的一走,內裡就隻剩下文嵐兒和林雨桐。

老太太說年歲大了,受不住白發人送黑發人,就不過來了。那邊吳姨娘過來替徐氏上香,言說太太一聽消息,便暈過去了,好容易才好些,受不得這個刺激,一來就想起二爺的事,怕觸景傷情。金匡是做公公的,隻吩咐叫林雨桐好好的辦了喪事,就罷了。

大房父子那邊屋子也出不了,隻養著,還得姚氏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