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故國神遊(21)三合一(1 / 2)

故國神遊(21)

暢春園說起來也是老園林了。房舍年年翻修,看不出一絲陳舊的痕跡。草木精心養了這麼些年,也彆樣的蔥茂。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天氣,不能出遠門,能玩的便不多了。

鈕鈷祿太後是個喜歡出門的人。出門慣了,老在宮裡,便有些呆不住。

以前還有太妃們跟她一起作伴,像是這樣的天氣,把耿氏叫上,還有小太妃們,以及等著孝順她的皇帝的妻妾們,鶯鶯燕燕的湊一塊,叫下麵伺候幾場熱鬨的戲,一塊喝喝茶,吃吃點心。到了飯點開個小宴,熱鬨又有趣。一天一天的,時間很快就打發完了。

可現在呢?耿氏出宮了。最近倒是進宮請安過一次,看那氣色是好的很呢。她如今住在京城和親王府,兒孫在身邊伺候著,平時沒事的時候,兒媳婦小孫子的陪著在京城裡隨便轉一轉,吃吃喝喝的,不知道多逍遙快活。就連劉氏海氏那幾個如今也不一樣了,都奉旨去弘瞻的莊子上養老去了。雖說也還是不能出門,可莊子上一應供給都是好的,也沒有規矩約束,可以說自由自在的,想做點什麼做什麼。前幾天還叫人捎帶了她們自己采摘好晾曬好的野菊花來,不敢說自己這個太後拿那粗鄙的東西泡茶喝,隻說要是瞧著還好,裝個菊花枕頭也是極好的。

這東西不稀罕,吩咐一聲她要多少下麵的人就得給她弄來多少。可這好的地方是那份隨意與自在。

各自有了樂子了,離了宮裡一個個的過的更好了,嗬!她這心裡怎麼思量怎麼不是滋味。

如今,枯坐在大殿裡,乾點什麼呢?

看點書吧?本來也不是有多高深學問的人,十三歲就進了王府,就算是六七歲上開蒙,上學也不過學了五六年的時間。要叫林雨桐說,鈕鈷祿那文化素養擱在現代,連小學生都不如。小學生還講究個全麵發展呢?是語文不及格可以呢?還是數學不及格行!何況孩子們是隻學習的,像是鈕鈷祿這樣的,她不得學學針線嘛。除了針線,還有規矩。把學這些的時間刨除掉,剩下的學文化課的時間就更少了,這麼算下來,她也就是個小學三四年級的文化程度。這種的文化程度,念佛經都得有人領讀,念上十來年就念那麼幾篇,念對還是念錯也沒人檢查……這程度看啥書呀看書?能寫會念,不做睜眼瞎就罷了。她跟原身烏拉那拉還是不一樣的,雖說原身進宮也早,成親的時候年歲也不大。但是作了福晉,她身邊就得有從屬的女官的,很多事情不學著辦就不行。人家做了皇後,不也還得學著做皇後嗎?

看書這樣的消遣肯定不成啊!鈕鈷祿太後不看,但還是可以叫人進來念給她聽的。遇到有爭論的橋段,她也能吐槽吐槽。可吐槽完了,捧著她的都是些奴才,便有些意興闌珊。

桂嬤嬤就說起了彆的閒話,比如說園子如何的大,哪裡的景致如何的好。說這個目的呢,就是想著許是太後娘娘就想去雨中巡幸一番也不一定。反正怎麼著也比憋在屋裡強,這叫她們這些貼身伺候的奴才們覺得日子特彆難熬。她說到了西花園:“那邊的花開了,菊花開的最好。倒是那些桂樹,這一場雨怕是要糟踐呢。往年這桂花早早的被那些丫頭收集起來,私下裡熬糖吃呢……”

鈕鈷祿太後倒是被說的有了興致,“那便遊湖去!這樣的日子遊湖,倒是彆有意趣。”

暢春園大部分的麵積是被湖水覆蓋的。外麵風雨交加,太後說要泛湖?

一個人泛湖有什麼趣兒?

桂嬤嬤一邊著人去準備,一邊叫人透話給圓明園住著的妃嬪們,總得有人來捧場不是?

都安排妥當了,又幫著給太後梳妝打扮。她向來會說奉承的話,“……您今兒這氣色真好,不用胭脂也是極好的。”

可對著鏡子中布滿細紋的臉,再想想莊子上住著的那位,還有不曾老去的四爺,鈕鈷祿太後的心情瞬間掉落穀底。儘量克製的不去麵對鏡子,語氣卻難免煩躁:“履親王府的大格格,身子還未好?”

之前就宣召過了,但是剛好,這大格格又病了。入秋之後,著涼了,有些咳嗽,太醫診脈叫好好歇著。因此,履親王福晉進院子請了罪。如今未曾見到回話,那必是還沒有康複。

桂嬤嬤就道:“履親王府如今隻兩個孩子,年幼又體弱。好的慢也是在所難免的。您瞧瞧,趕上這樣的天氣,十個裡倒是有七八個有些症候呢。”

鈕鈷祿太後皺眉良久,等簪子簪好了頭發,這才道:“回頭叫人把宗室裡十歲往上十五往下的格格們整理的名冊來,本宮瞧瞧。”

還是想送人去莊子上學那個醫術的吧。

收拾齊整了,出門的時候,桂嬤嬤又把手爐給帶上,年紀大的人經不住冷的。

外麵有暖轎候著,不用出大殿,就直接上了暖轎,隻感覺風雨聲更大了,她皺眉叫桂嬤嬤,“著人去問問,看看皇帝今兒都忙什麼呢。”

結果打發的人還沒走呢,嫻皇貴妃、金貴妃、蘇貴妃連同令妃極幾位嬪妾冒著雨一起過來了。太後果然歡喜,“這樣的天氣怎麼過來了?”

金貴妃笑語嫣嫣,“心裡惦記您,這就過來了。”她祖籍朝鮮,貴妃之位就是在後宮中她能得的最高的位份,將來死了,能得個皇貴妃的尊位就算是得了善終了。自進宮以來,她生了三個阿哥,永瑜夭折了,但是四阿哥永珹和八阿哥永璿卻都養成了。雖說有兒子,但是自家的兒子肯定是於大位無緣的。隻血統的問題就絕對不可能讓成為儲君。因此,她也就消停了。人生一眼能看到頭了,便無所求了。無所求了,也就無所懼怕了。安安分分的做好自己的事,日子就能過的很逍遙。因而,也隻她在太後的麵前能做到如此的

嘴上說的親熱,但到了跟前,卻主動讓了一步。還是嫻皇貴妃烏拉那拉氏上前,扶住了太後的胳膊,“去艙裡才好,到底風大,吹了風該頭疼了。”十分孝順的模樣。

鈕鈷祿太後抬手在烏拉那拉氏的手上拍了拍:“知道你們孝順,很是不必如此。”

烏拉那拉氏隻笑,卻並不多言。今兒來的除了令妃,其他的都是生育過的。她跟生育過的沒法比,便是跟令妃也不好比!令妃年輕,正是鮮嫩的年紀,而她……今年已經三十有二了。

她當年是被先帝指給寶親王為側福晉,可第二年……說是第二年,其實也就是隔了個年頭,當時還是寶親王的當今萬歲爺就為高氏請封為側福晉。等萬歲爺登基了,高氏這個側福晉被冊封為貴妃,她隻是嫻妃,和富察氏格格與蘇氏一道,位列妃位。當日跟她平級的人她得給人家行禮,而當日給她行禮的,卻與她並肩而立。其實,又哪裡能並肩而立呢?

她沒有生育,高氏也沒有生育,為何高氏就為貴妃?而同樣是妃子,她又如何能與富察氏和蘇氏這樣有子嗣的妃子並肩呢?凡事不一樣得退後一步。

可後來,她還是成了貴妃。乾隆十年,貴妃高氏舊病複發,來勢洶洶,萬歲爺憐惜,正月二十三將貴妃高氏晉封為皇貴妃。於是,貴妃之位空置了下來。她和蘇氏同時晉封為貴妃,而當日一道封妃的富察氏因為故去了,得了皇貴妃的封號。

這一年,她已經二十七歲,嫁給弘曆整整十二年了。還是一樣無子無女。

成了貴妃也好啊,但她和蘇氏這樣的貴妃,又怎麼能跟高氏相比呢?就隻說冊封之禮吧:高氏昔日享有公主、王福晉以及三品以上朝廷命婦到她的寢宮跪拜叩頭朝賀的禮儀。而到了自己和蘇氏,萬歲爺說了,“初封即係貴妃,與由妃嬪晉封貴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貴,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晉大臣命婦叩頭,由妃嬪逐級晉升貴妃則不同,未便照初封即係貴妃典禮。”於是,這些禮儀都給取消了。

這麼著之後又三年,皇後富察氏、一起晉封的蘇貴妃、嘉妃金氏還有其他的妃嬪都相繼生育。她依舊沒有生養下孩子。而後,皇後富察氏薨了,六宮需要人統領,她便被冊封為皇貴妃。而嘉妃也成了嘉貴妃。因著皇後的喪禮,冊封她為皇貴妃的儀式尤為簡單。可便是如此,在冊封的儀式之後,萬歲爺寫了一首詩給先皇後,詩中有兩句是這樣的:六宮從此添新慶,翻惹無端意惘然。

寫完這個還不足行,又自行批注道:“遵皇太後懿旨冊封攝六宮事皇貴妃禮成,回憶往事,輒益惘然。”

詩是皇上寫給先皇後的,但一份詩作,連宮裡的太監都在傳,她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因此,她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話,很多人私下依舊稱呼她為嫻妃。

這一年,她三十歲,皇上三十七歲。

如此又是兩年多,先皇後的孝期也過了。所有人都知道,她會是皇後。因為她統攝六宮,因為她位份最高,因為她出身上三旗大姓。

可是,孝期過了,這封後的旨意遲遲卻不到。

今年,她已經三十二歲了,再生育?指望不上了。

既靠不上皇上的恩寵,又沒有孩子可以依靠。在這宮裡這麼些年,她靠的是誰?靠的是太後。太後的話得聽,對太後一定要孝順,這是她的生存法則。

她以為,這次的封後一定會順利的,卻怎麼也沒想到,太後早說了‘該是你的便是你的’這樣的話,可皇上卻絲毫沒有這個意思。娘家兄長為此還請過履親王府的管家,聽那個意思,好似皇上還有另擇閨秀的冊立新後的想法。

要真是如此,自己今後又該怎麼辦呢?

無寵無子,丟失六宮統攝之權,剩下一個空位份又有什麼意思呢?

她心裡焦灼,但陪著太後卻是儘心的。船上轉瞬就熱鬨起來了,絲竹舞樂飄蕩在湖麵上,夾在一片風雨聲,又是一種彆樣的滋味。

鈕鈷祿太後果然滿意,手裡端著溫熱的米酒,問烏拉那拉氏:“皇上這兩日沒過來,身子可還好?”

她哪裡知道好不好的?隻道:“昨晚上在令妃處,瞧令妃氣色,是極好的。”

令妃氣色好,證明皇上身體必然無恙。

鈕鈷祿太後瞧了令妃一眼,眼裡帶著一絲不悅,淡淡的‘嗯’了一聲。

正說著話,桂嬤嬤從後麵繞進來,到了太後的跟前。烏拉那拉氏起身去溫酒去了,特意避開了。可再是避開,也是距離太後最近的。她聽見桂嬤嬤跟太後低聲道:“萬歲爺又去莊子上了,如今剛回來。今兒有兩個小太監惹了萬歲爺不痛快,打了板子。奴才著人去打聽,說是萬歲爺打發二人伺候一民婦,二人不算儘心,這才觸怒了萬歲爺。”

鈕鈷祿太後皺眉:“這民婦……難不成是她?”

桂嬤嬤知道太後的意思,太後是想問,這民婦是不是母後皇太後。

桂嬤嬤搖搖頭,不可能的!那位都住了這有大半年了,伺候的都是早都挑揀好的。就隻陳福和張保二人,就不可能叫那位主子無人可用。

鈕鈷祿太後也想到這一點,麵色就更難看起來了,“齷齪!”

桂嬤嬤不敢說話,這是罵母後皇太後的。

“為了拉攏皇帝,竟然無所不用其極!”鈕鈷祿太後的麵色瞬間就難看了起來。

桂嬤嬤著急,頻頻給太後使眼色,這裡這麼多人呢,您收斂著些。

可這驀然變了的臉色,還是叫這些妃嬪們看了個正著。

烏拉那拉氏心裡疑惑,起身遮掩:“今兒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回吧。太後心慈,不忍心外麵伺候的奴才們淋雨……”

太後跟著‘嗯’了一聲,“本宮乏了,你們隨意。”起身去了內室安置。

烏拉那拉氏心裡奇怪,太後已經不止一次口誤把‘哀家’說成‘本宮’了。她怕老太後老糊塗了,以後連個靠的隻怕也沒有了。於是起身扶了,“我陪您進去吧。”

鈕鈷祿太後並沒有答應,“你還有的忙,跟著她們一起回吧。”

船靠了岸,太後下船不下船的,她們都得下船了。

雖說下了船,但她並沒有急著跟其他人一起走,而是留下來就在距離太後寢宮不遠處的一處亭子裡,細細的詢問太後的飲食起居。乾隆來的時候就瞧見烏拉那拉氏站在那裡,身上的鬥篷緊緊的裹在身上,風吹的碎發貼在臉上,倒是多了幾分風情。遠遠的看見他來了,她緩緩的走了過來,腳步很快,也不管後麵給她撐傘的宮人。眼看人到跟前了,她又守規矩的站住,給他見禮,“給萬歲爺請安,萬歲爺吉祥。”

乾隆心裡存了事,隻喊了一聲‘平身’就直接往前走了,“不要在這裡逗留了,額娘喜歡清靜。”

太後哪裡喜歡清靜?

烏拉那拉氏眼神一閃,回身叫住他:“皇上……”

乾隆腳步一頓,回頭去看她:“還有事?”

烏拉那拉低聲道:“太後娘娘今兒本來興致挺好,突的就說身子不適。之前娘娘詢問萬歲爺您的身子可否安泰,想來娘娘心裡是掛念的。”

乾隆‘唔’了一聲,多看了烏拉那拉氏幾眼,多答了她一句:“知道了。跪安吧!”

烏拉那拉福身下去,保持那麼姿勢,直到乾隆的背影消失在轉角。她身後的嬤嬤低聲道:“娘娘,走吧。雨大了!”

裙擺和鞋子都已經濕了。

烏拉那拉微微笑了笑,轉身一步一步的往出走。今兒她真的確定了一件事,那便是皇上對太後好似不似以前了。看來,還得想想彆的辦法。

莊子——婦人——齷齪!

這些詞拚湊起來,差不多可以還原一個真相了。那邊是皇上可能在外麵的莊子上養了一個婦人。婦人啊!難怪說齷齪!

她也覺得惡心。可皇上不嫌棄惡心,什麼臟的臭的都比宮裡的女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