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神遊(77)三合一(1 / 2)

故國神遊(77)

這次的南巡特彆的匆忙!走到杭州, 這就沒法再走了。太後薨逝了, 那這就得辦喪事。皇上以仁孝治天下,沒有叫太後停靈,他繼續南巡的道理。

於是, 南巡以虎頭蛇尾的姿態結束了。

回去的時候除了五阿哥其他幾個皇阿哥已經基本都好了, 隻五阿哥還暫時下不了床。乾隆本想把五阿哥留下, 愉妃死活不願意,笑話,跟著皇太後才是最安全的。留一圈太醫都沒跟著皇太後的船走更安全。

如今的船平穩的很, 不妨礙養病。

愉妃堅持, 不惜闖到林雨桐這邊跪著不起, 林雨桐才給乾隆傳了話,叫把五阿哥移到這邊船上便於照顧。

可來的不僅是五阿哥,還有乾隆。後麵跟著一串帶著人, 來的時候來床鋪都搬來的。

“兒子還是跟皇阿瑪和皇額娘住,才能安心。”乾隆是這麼說的。

最近的事弄的乾隆心裡不踏實,身邊都能挖出十二叔的死士來, 那還有沒有彆人的,這個誰說的清楚?這幾日, 都得有信任的人守在身邊他才能安穩些。

吳書來和傅恒輪換著來。吳書來這奴才還罷了,可傅恒的職位特殊, 很多事都得他出麵去處理。現在晚上守在這邊不能休息,白天一忙就是一天,鐵打的也扛不住。眼見的傅恒微微有些白胖的人日漸的消瘦了起來。還有弘晝可以換班是不錯, 但是弘晝心大,嘴上說是皇兄你安心睡,我守著你呢。可實際上,乾隆自己還沒睡著呢,弘晝的鼾聲就震天了。將他叫醒,他還美其名曰保護他這個皇兄,跟他一起睡龍床,還要講他擋在床裡麵。可好家夥,踢胳膊伸腿的,那感覺比直接來個刺客還驚悚。

徹底的沒法呆了!

昨兒白天過來本來是要跟皇阿瑪商量一下回程的事宜,誰知道皇阿瑪去洗漱的工夫,他靠在榻上直接給睡著了。這一覺睡的,從上午睡到掌燈十分。要不是肚子餓了,還得睡了。這些日子以來,這是他睡的最踏實的一覺了。

這邊的船比較空,有的是地方。他直接過來了,把永琪安排的稍微遠了一些,他占了離他阿瑪最近的地方。

四爺煩的不行不行的,“回去吧,沒事,我給你看著呢。有我在沒人敢把你怎麼樣。你十二叔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把矛頭對準你。”

乾隆爺可不這麼樂觀,“十二叔有顧慮,但還有沒顧慮的人呢。江南自來不缺反賊,如今外麵流言紛擾,這些人正好借此行事。他們的消息滯後,還沒反應過來呢。等到反應過來了,這回程隻怕不太平。”

所以,你就住過來了?

林雨桐心裡翻白眼。當真是不孝子!知道那些人可能對付的是你,你還專門挨著你阿瑪住,倒是真不怕連累你這老胳膊老腿的老阿瑪。真以為你阿瑪是鎮山太歲呀,走到那一切妖魔鬼怪自動退散。

四爺是真的白了一眼,留下一句,“想住就住吧。”

彆說那邊的得消息慢,就是得了消息再策劃,再突襲,這就更慢了。他們的船必然趕不上如今這些船的速度,就算是能趕上,如今這船上裝備的火炮,不等靠近就能給轟了。腦子也不知道怎麼想的,有點杯弓蛇影的意思了。

等出發了,背著乾隆的時候,林雨桐才跟四爺道:“這是嚇破膽了。”

是!就是嚇破膽了。

如今住在這邊,中途歇息的時候,令妃等人來求見了乾隆不止一次了,可乾隆就是不見。除了傅恒和弘晝,便是官員也不見。對外的說法是,太後驟然薨逝,皇上悲痛交加,沒精神沒心情應付。然後收獲一撥誇讚孝順之類的話。一路上就這麼反反複複,然後乾隆‘悲傷’了一路,果然一路平安無事。

迎駕的人已經迎到了碼頭,白花花一片。都戴孝著呢。

整個大清國,也隻有四爺和林雨桐不用為此服喪。去的時候還是正月,回來的時候已經三月底,眼看就快清明了。本來正是春光好的時節,結果現在朝廷都忙著喪禮。

林雨桐和四爺輕車簡行直接回了書院。這一路上,乾隆的心思一點沒放鬆,所以,壓根就沒發現,弘暉一直就不在。

弘晝和傅恒在這船上進進出出的,當然知道少了一個人,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人,但是誰也沒有去提醒乾隆一句。

而此刻,弘暉正在那邊,在船舶司裡跟蔡新在造船上裡轉悠。蔡新這幾年紮根在這裡,對造船的每個環節都如數家珍。弘暉一路跟著看著的,在船舶司一滯留就是大半個月。

他南下特彆低調,誰都沒有驚動,直接住到了蔡新的府上。

蔡新也很高興,這個姑爺他是打心眼裡喜歡的。府裡來信,他的母親,他的哥哥,他的兒子,他的侄兒,每一個都對這少年讚不絕口。家裡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不用家裡人操心,他就叫人給打理的妥妥當當。事情都不是大事,但正是因為瑣碎,才叫人覺得他真是對自家閨女用了心思了。

自家母親說,這孩子潔身自好,身邊乾淨的很。這些話怕是喜兒那丫頭說的,要不然,以自家閨女的性子萬萬不會說不出這些話的。說實話,一輩子很長,以後會如何不好說,但對方認真的去履行當初的諾言,這一點叫他有些動容。

晚上的時候,翁婿倆相對而坐。這裡沒有彆人,蔡新大著膽子問,“貝勒爺……您下一步打算如何?”

這話一出,慶喜豎著耳朵聽著,這話是他沒膽子問的。

弘暉像是沒發現慶喜的異樣一般,他隻含笑看著蔡新,“嶽父以為當如何?”

蔡新摸了摸八字胡,“以前想如何也不能如何,但是現在,想如何便能如何。”

“哦?”弘暉恭敬的斟了一杯茶遞過去,“願聞其詳!”

蔡新低聲道,“最近這些日子,貝勒爺晚上都帶著人在城裡轉,以您看,如今的沿海城市如何?”

弘暉點頭,“好!都是得了海運商貿利的人。”

“是啊!因此而起家,以此而養家的百姓十之有五,間接因此而得利的,又占三四成。這些新的城鎮以海運貿易為業,很多人的產業都設在此處。甚至於當地官府因地製宜,在各地劃分了洋人活動區。他們集中居住,便於管理。儘量的降低其對周圍百姓教化風向的影響。朝廷現在擔心的很多問題,其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但當今這位萬歲爺,不是個喜歡麻煩的人。之前聽聞他因為洋人的很多行為看不慣,試圖將洋人的家眷送出大清國,家眷入境每次不得超過兩個月,每個洋人在大清國內,一次不得超過三個月。可是有這樣的事?”

弘曆確實是這麼想的。隻因著南巡的事情暫時耽擱了,如今又出了太後薨逝的事,這事還得暫緩。

蔡新低聲道,“若真是這樣,長江以南,必然怨聲載道!”

弘暉點頭,有織造,有貿易,這成了一整條的利益鏈,一旦弘曆這麼做了,那便是動了太多人的蛋糕了。

蔡新看向弘暉,“這個契機,端爺可有想法?”

這話一出口,那邊慶喜抓著茶壺都不動了。

弘暉看向蔡新,“嶽父,當年您出京,應該是已經看出了端倪。若不然您不會獨獨選了船舶司。這些年,您守著船舶司,這是位寶儀守著,也是為我守著的。您有多次機會回京,入主六部,但卻一次次的放棄了,這些我心裡都有數的。”

蔡新眼睛一亮,“當真打算……”

“嶽父啊,但您得考慮清楚,這是一條不能回頭的路。成則都好,敗則沒有退路!”

蔡新搖頭,“不僅是我,還有蔡家。福建蔡家……如果貝勒爺願意用,蔡家上下,唯貝勒爺馬首是瞻。”

弘暉就笑,“嶽父呀,蔡家是大,但蔡家全族數千人便是多了。這些人不夠……”

“蔡家門生故舊遍布,姻親更是……”

弘暉還是搖頭,“不夠!遠遠不夠!”

蔡新就皺眉,才要說話,就見這位貝勒爺看向一邊的小廝。

這小廝有什麼不對嗎?

慶喜被看的有些慌,“主子爺,您看我看什麼?”

弘暉叫了慶喜到跟前,“接下來的事,得你去做。”

“我?”慶喜不解,“我能為您做什麼?”

“你和你身後的人,最擅長的便是蠱惑人心。”他看向年前這個青年,“而我要你不僅能蠱惑人心,還能引導人心,可懂?”

慶喜看向弘暉,“貝勒爺——您——知道?”

“慶安!”弘暉重新叫了他的名字,“慶喜是你弟弟,你是慶安。從此以後,你做回慶安。你弟弟一直被扣著,是吧?這些年,你跟著我,卻沒透漏過我的消息給對方。而對方也扣著你的弟弟一直沒有給其自由。慶安,我該謝你的。因為你,這些年,他們沒再給我身邊安插人。也因為你,我這邊被護的密不透風。你一邊儘心的為我像,一邊在夾縫中應付著對方的差事才能叫你弟弟日子稍微過的好些。可以說,在我和你弟弟之間,你站在我這邊的時候更多些。”

慶安臉上的小心謹慎的樣子在這麼一瞬間退了去,他站直了身子,筆挺的站姿,臉上帶了幾分動容,“原來小主子都知道。您是什麼時候知道的?”

“打從第一次見你就知道了。”弘暉笑了一下,“不要小看娘子軍,她們不是等閒之輩。當日碰上那個戲班子,她們就已經起了疑心。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呢。你護我一程,我也跟你說句實話,你弟弟那裡,你可以放心,他身邊有人護著,有專人教導,如今的學業,來年考書院還是綽綽有餘的。”

慶安單膝跪地,“主子……”

“既然叫一聲主子,你我便生死休戚!”弘暉招手叫他起來,“你附耳過來,我有些話要交代你。”

慶安起身,湊過去。弘暉低聲吩咐了一番,慶安眼眸連閃,時而皺眉,時而驚異,最後他直起身子,恭敬的給弘暉行禮,“主子,那我這就去了。等著您的信兒……”

等人走了,蔡新都不知道這打的是什麼啞謎。但他什麼都沒問,隻道,“需要我做什麼,隻管叫人傳信。這不是野心不野心的問題,而是大清國未來走向的問題。若是朝廷的國策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那這國策必然不是好的。此時不動,那便是白白的錯過了機會。”

翁婿倆深談了一夜,第二日便起身告辭。帶著弘晨和海蘭察繼續趕路。出來的機會不多了,他得更深入的看看才行。再加上皇家商行和皇家銀行的分行到處都是,這一路行來並不艱難。

弘暉這一路,沿海而行,從廣東到福建,再到浙江江蘇,而後山東,過直隸不入,直接去了奉天,從奉天再折返直隸,等回到京城的時候,已經入秋了。

也不過才半年的時間,弘暉有長高了好些。隻是這半年一直在路上,風吹日常的,人又瘦又黑,等站在林雨桐麵前的時候,叫林雨桐有些恍惚。弘暉過去抱他額娘,“以後兒子去哪都帶著額娘,再不離開額娘這麼久了。”

林雨桐不住的點頭,拉著孩子的手不聽的來回摩挲,“快叫你阿瑪看看去,他也想你了。額娘給你做好吃的去。”

才把弘暉打發進去,那邊蔡寶儀急匆匆的就跑來了。跑進來了,才覺得莽撞了。倒是不好意思起來。

林雨桐笑了,知道她急著見弘暉,便把茶壺給她,“送進去吧。”

進去的時候臉有些紅,出來的時候臉更紅了,湊到林雨桐身邊,“我跟您打下手。”

說是打下手,不過是想偷師學著做弘暉愛吃的菜和點心。林雨桐心裡鬆了一口氣,有個願意給弘暉用心的姑娘,她覺得慶幸。一個樂意教,一個樂意學,日子倒是愜意。

而四爺跟弘暉在裡麵說起了這半年的情況。這半年朝廷看著平穩,但其實暗潮不斷,弘暉半路上也能得些信兒,隻是信上寫的不詳儘罷了。像是借了太後的喪事,乾隆張口將商行本該給路政司的款項從中挪用了一部分。這部分費用最後落沒落到喪事上誰都不知道。但這事一開頭,下麵的意見就很大。

說實話,銀子的事是小事,弘曆不缺那銀子。他就是在試探,試探著路政司到底有沒有把他這個帝王看在眼裡。與其說是在試探路政司,不如說是在試探在新學這些人的心裡,他這個帝王的權威還有多重。

可以說是,這次遭遇的背叛,徹底將其心中的那股子狂傲的自信給打碎了。由原來的多疑,變成了不自信中的猜疑。

多疑和猜疑,這可是兩回事。

帝王沒有不多疑的,但對誰都猜疑,這就有些過了。猜疑的結果就是,他真的會把這些疑心化為行動,去驗證他心裡那些有理或是沒理的想法,這已經不是討厭都形容的。

人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便是多疑的人,那也得有個底線在的。但是這個猜疑就沒有底線了。猜疑更多的則是臆想!說實話,弘曆就是被嚇出來的毛病。

其實,這半年,這猜疑不僅僅是針對路政司的,甚至連弘晝和傅恒,也被針對過。

說是在太後的喪禮期間,傅恒的夫人瓜爾佳氏,按說該去哭喪的。但是因為之前的流言,後來傅恒兩口子多少聽聞了一些,瓜爾佳氏覺得瓜田李下的,就請了產育假。這本也是很平常的事。事實上,瓜爾佳氏確實是懷上了。在南巡之前沒察覺,回來就辦喪事,已經懷孕三個月了。令妃呢,聽聞了這事,表達賢惠嗎?就說要不要送些賞賜下去,畢竟富察家不同彆人家嘛。誰知道乾隆一聽就皺眉,一次君臣多喝了幾杯酒,還有弘晝和另外兩個大臣在場,乾隆說了什麼?乾隆說,過年的時候瓜爾佳氏並沒有進宮朝賀。

當時弘晝都傻了!這話是什麼意思?傅恒夫人肚子裡的孩子肯定是正月的時候懷上的。那個時候沒進宮,就是告訴傅恒,這孩子鐵定是你的,跟宮裡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是,話不是這麼說的。當時那就是流言,一笑而過就算了。這話也沒毛病,借著喝醉了說了幾句糊塗話打岔過去就行了。可您特意這麼說了,帶著幾分解釋的意思,那這代表身呢?代表那些流言您一直放在心裡沒叫過去。如果您真的覺得那些流言很重要,這就說明,您非常介意傅恒對此事的態度。

說到底,您心裡不安了!

弘晝覺得這個事吧,太難堪了。於是往桌上一趴,鼾聲就起了。醉了!醉死了!徹底的喝斷片了,跟我不相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