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第二百一十八章(1 / 2)

最近一次的科舉舞弊案是在元平元年,當時新帝剛剛登基,按照慣例,朝廷加開了一次恩科。

這是新帝登基之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要是能在這次科舉考試中考中進士,那就是新帝的第一批門生,對於自己的第一批門生,新帝投入的感情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將來肯定會重用他們。

因為士子對這次恩科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份實力和信心的,而為了成為第一批天子門生,他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賄賂考官。

而當時的江南,作為大乾最富裕的地區,那裡的考生最不缺的就是錢了。

恰好當時朝廷派去主持江南鄉試的考官又都是一群膽子上打滿了錢眼的。

以至於桂榜一揭,前二十名竟然都是江南豪商之子,其中甚至不乏才低品劣之徒,一時之間,江南仕林一片嘩然,上千士子抬著財神像前往貢院□□,事情直接就鬨大了。

消息傳到京城,新帝震怒,當即派遣欽差前往江南徹查此事。

最後,江南闈十六房考官全部被判斬立決,家眷悉數充軍。

已取得舉人功名的作弊考生,全部抄沒家產,刺配塞外,牽連到的上千從犯也全都從重判刑。

因為這,此後十幾年,科場舞弊幾近絕跡。

可想而知,一旦這件事情曝光,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

謝溫綸怎麼也沒有想到,最終成為他出仕之路上最大的障礙甚至會置他於死地的人,不是他最忌憚的劉郎中和鄭榮,而是他視為救命稻草的趙王。

不過想想也知道,趙王事先肯定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所以才敢這麼做。

也就是說這件事情還是有可能隱瞞過去的。

但謝溫綸不敢去賭那個萬一,所以他直接中斷了考試,跑了出來,試圖說服趙王,主動向元平帝投案自首。

隻有這樣,他們才有一線生機。

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趙王不僅拒絕了他的建議,反而、反而調戲起了他。

想到這裡,謝溫綸臉上青一陣紅一陣好不熱鬨。

要不是顧忌著趙王的身份,他能直接撓死他。

所以他隻能咬牙切齒道:“殿下,還請你自重。”

終於將前身的記憶整理完畢的方言欽:“……”

這裡是大乾朝,眼下是元平十六年,在位的正是大乾的第二位皇帝,元平帝。

前身秦言欽,雖然是眼下大乾唯一的一位親王,但他並不是元平帝的兒子,而是元平帝的長兄仁端太子和仁孝太子妃的遺腹子。

僅憑他們的封號就知道,如果不是仁端太子過世,皇位肯定是輪不到這位元平帝來坐的。

而這就要從六十年前,也就是南宋末年說起了。

當時蒙元已經先後滅掉了西遼、西夏、金國、大理……隨後大舉南進。

十年後,也就是至元十六年,蒙元消滅了南宋朝廷最後的一支兵馬,陸秀夫背著八歲的幼帝趙昺從崖山上一躍而下,南宋滅亡。

蒙元一統中原之後,卻不思休養生息,反而大舉入侵其他國家,而為了籌措軍費和奉養皇室的金錢,蒙元朝廷變本加厲地壓迫漢人,搜刮民脂民膏,加上吏治**,百姓因為不堪沉重的徭役與剝削,紛紛起義。

以至於僅僅隻是至元二十六年這一年的時間裡,就爆發了四百多場起義。

在現世的曆史上,這些起義都被蒙元朝廷鎮壓了。

但是在這個世界裡,曆史卻在這裡拐了一道彎。

而導致這場變故的主人公正是乾朝開國皇帝乾太/祖和他的長子仁端太子。

當年的乾太/祖隻是福建汀州的一個普通的老實本分的漁民,因為駐守當地的一個元人士兵看上了仁端太子的童養媳仁孝太子妃,甚至打算當街搶人,乾太/祖當然不從,推搡之中,竟然失手打死了那個元人士兵。

為了躲避元人的報複,乾太/祖被迫連夜帶著家人逃進了深山老林。

當時的汀州,因為密林極多,所以很多其他地方的失去土地的農民,都千方百計地移居到了這裡,開荒種地,試圖躲過官府的盤剝。

然而很不幸的是,乾太/祖剛剛帶著家人躲進密林裡沒多久,福建省府就接到了朝廷下發的打造五百艘東征戰船的任務,而且限令他們要在一年之內完成。

而當時的福建還承擔著為正在建造的皇陵提供木材和石料的任務,所以就算是把抽丁的數量提高到四抽三,也不一定能湊夠那麼多的勞役。

於是福建的官員就把主意打到了乾□□這些躲進深山老林之中的普通百姓身上。

所以沒過多久,省府便集結了上萬兵馬,試圖將這些普通百姓全都抓回來做勞役。

看著費儘千辛萬苦才重新建好的房子就這麼被官兵一把火燒了,乾太/祖忍無可忍,當天晚上就帶著被抓的百姓一起反了。

因為福建百姓本就民不聊生,所以他發動起義後,起義軍很快發展到幾萬人。

在他的影響下,其他諸省的仁人誌士紛紛起義,相互呼應。

等到朝廷反應過來的時候,東南諸省的起義軍已經成了氣候。

朝廷隨後就開始集中大批軍隊圍攻東南,而在其他起義軍或被殲滅或被打散的時候,乾太/祖采用了年僅十四歲的仁端太子的建議,采用流動作戰的方法,晝伏夜出,聲東擊西,使元軍疲於奔命,並不斷吸納其他起義軍的殘兵,擴大實力。

正所謂父子同心,其利斷金,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起義軍的規模越來越大,並最終在二十年後將蒙元趕出了中原大地,並建立了乾朝。

但是殘元朝廷並不甘心,即便退回了漠北,也依舊對中原大地虎視眈眈。

直到十年後,殘元皇帝駕崩,新帝登基。

這位新帝似乎沒有他的父輩那麼大的野心,隻想著老老實實做自己的偏遠皇帝。

所以他直接給乾太/祖送了一封信,表示願意和乾朝結為兄弟,以後和平共處,並邀請乾太/祖和仁端太子前往大乾和殘元的交界處戎城會盟。

當時的中原大地,因為連年征戰,早已民不聊生。

雖然經過了十年的休養生息,但是民生遠遠還沒有複蘇。

所以當時的朝廷也不希望和殘元再起兵戈。

因而朝廷最終還是選擇了答應殘元新帝的邀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