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珍閉了閉眼,再睜開,眼裡已是一片平靜:“慧慧,你今年8歲了,該懂的都懂,你應該清楚,在你爸媽健全,且有能力撫養你的情況下,作為爺奶,我和你爺爺沒有撫養你的義務。”
朱慧慧摳了摳手心,喃道:“可你和爺爺就我一個孫女啊……”
“所以,在你的觀念裡,我們老倆口的錢就該給你花是嗎?”
“難道不是?”
元珍心頭一涼:“沒有什麼是應該的。給你呢,那是情份,不給,誰也指責不到我們頭上。”
“奶,你真這麼絕情?”
元珍擺擺手:“想走就走吧。什麼時候想回來了,記住,家裡有你一間屋子,一套碗筷。”
朱慧慧失魂落魄地拎著行李下來,水芳已隨顏東錚去銀行。
拿上五千塊錢,水芳走了。
顏東錚沒想插手,隻是到底見不得朱教授和元珍傷心難過,再說,真要讓朱慧慧跟水芳走了,這個孩子一生怕是毀了。
“走吧,”顏東錚從銀行回來,上樓跟倆老說了聲,拎起朱慧慧手裡的箱子,喚上她和秧寶,及來送行的王研研一起,帶她們去了小石村。
青磚黛瓦,脊角高翹飛卷的屋頂,大大的木格窗,紅木地板,池塘假山小亭子,曲徑通幽處,是禪房花木深的意境。
大朵大朵盛開的各色繡球,是從農校沐卉田裡移植過來的,一起移栽的還有月季花、雞冠花、合歡和石蒜,及一些果樹幼苗。
院子分了三部分,另兩處,一為種植區,種了各式時令蔬菜;二是養殖區,養了些雞鴨鵝。
平常都有石永春的父母照顧、喂養。
屋裡的裝修,大氣明朗,帶著古風古韻。
主樓是棟兩層的建築,樓下為休閒娛樂、待客區,樓上住人,旁房三間,一間廚房,一間餐廳,一間雜物房。
除此之外,院內花木深處另有禪房兩間。
四麵扇支起,點支香,彈會古琴,飲杯花茶,吃兩塊點心,寫會大字,手談一局,看會兒書,吹吹塤,閒看日升日落,一顆躁動的心,慢慢就平靜了下來。
夏天雨多,爆雨來得快去得也快,雨停了,秧寶打著赤腳,總要在院裡的水窪處趟個來回。
盛開的繡球花剪上幾枝,插進粗陶罐裡往原木長桌上一放,立時給屋內平添了幾分景致。
飯菜交給了石大娘張羅,顏東錚給的錢票足,石大娘拿著去村裡走一圈,白米白麵,雞鴨鵝魚都有了,最簡單的柴火鍋燉煮,味兒十足。
秧寶和王研研吃飽,撒歡兒地往外跑,院外的大池塘裡盛開了大片大片的荷花,風吹來,荷葉翻飛,池塘邊的柳樹上係一個網兜似的秋千,往裡一躺,晃悠著睡上一覺,不要太舒服。
晚上,打上手電,跟村裡的姑娘小子一起照知了猴、鉤黃鱔、下魚簍,偷菜瓜、紅薯、掰嫩玉米,大人一聲喊,嚇得一個比一個跑得快。
秧寶的鞋子跑丟了,黑乎乎的不敢回去找。翌日,村人好心地撿了送來,顏東錚道過謝,留人吃飯,人一走,便罰秧寶和王研研麵壁思過。
朱慧慧沉默地跟過去,三人站成排,低一聲高一聲背三字經、《唐詩三百首》,唱英文歌。
顏東錚掃了眼,對朱慧慧的表現還算滿意,下午便開始給她們講史。石大娘過來做飯聽了幾句,問顏東錚自家孫子能不能過來一起聽聽,就這樣,人越來越多,到最後兩間禪房坐不下,外麵的廊下都擠滿了人。
村長和大隊長書記等人原以為顏東錚不好接觸,這麼一看,不是挺好說話的嗎,一個兩個地也來了,坐著聽聽,或跟他說說話,下下棋。
幾天的功夫,顏東錚帶著秧寶她們就融入了村子。
王家父母來看,一晚住下來,都不想走了。
沐卉三天過來住上一天,又去農校忙活了。
歡快地日子一滑而過,轉眼到了懿洋、子瑜高考的日子,顏東錚帶著三人回去。
元珍和朱教授看著回來的孫女,互視一眼,詫異不已,抹桌子拖地,剝蒜摘菜,陪爺爺散步、拿藥,知道體貼人了。
最主要的是性子,元珍以為經了此事,慧慧要麼消沉、怨恨,要麼偏激、憤懣,沒想到反倒有種看開的感覺,愛說愛笑,爽朗大氣,不妄自菲薄,亦不妄自尊大。
聊起來才知道,顏東錚教了二十四史,其內容涵蓋了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心胸開闊了,眼界自然也廣了。
“奶奶,對不起,我那天的話……”
元珍拍拍她的手,沒讓她把話說完,要說有錯,作為爺奶的她和老伴就沒錯嗎?
是他們沒下功夫教導。
20號高考,為期三天。
上午政治,下午物理。
隔天,上午考數學,下午化學。
最後一天,上午語文,下午外語。外語不是必考,看所選的專業。
三天考下來,彆人如何秧寶不知道,反正她大哥和蘇子瑜跟玩兒似的。
考完,行李一收拾,人家翌日一早就跟羅教授坐車去珠海,乘船去港城了。
不開心,很不開心。
為了陪考,她和爸媽將去雲省的日子一推再推,好嘛,人家反而比他們走得還快,還瀟灑。
“好了,收拾收拾,明天出發。”顏東錚拍拍閨女,丟了個皮箱給她。
秧寶要帶的東西太多了,給蘇伯伯、雲姨、湘湘姐,韓伯伯等人的禮物,還有自個兒的換洗衣服,洗漱用品,王爸爸、元老師布置的功課等等。
“爸爸,一個皮箱裝不完,我能再帶一個皮箱嗎?”
顏東錚頷首,結果,兩個皮箱也沒裝完。
沐卉從學校回來,幫她一件件刪減,留了一個大皮箱。
秧寶背著手轉了轉:“爺爺呢,咱們都走了,留他在家嗎?”
顏明知正好從外麵回來,聞言笑道:“我啊,準備去鳳山村住幾天,然後去古鎮逛逛。”
“跟我們一起去吧,”顏東錚道,“看看我們在農場十年的生活。”
顏明知想了下,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