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上學(2 / 2)

大刁民 仲星羽 4917 字 11個月前

王貴之連忙道:“不會不會,我們這裡的老師都是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有不少都是在國外學校擁有十餘年教學資曆的老教師了。而且我們會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能力和進度,以及學生原本的性格,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

李雲道點頭道:“因材施教,這樣很好啊!”

隨著王貴之,李雲道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了一處辦公室門前。

王貴之小聲道:“李局,我們學校的考試方式有些獨特,所以要麻煩您在我辦公室裡稍作休息,由我帶兩個孩子去參加測試。”

像這樣並非針對國內高考的學校,每個學校應該都有自己獨特的入學考試方式,李雲道雖好奇,但也沒有去犯幾回地多打聽,隻笑道:“沒問題,那就勞煩您帶他倆過去。”又低頭看了十力和小蠻一眼,嚴肅道,“今天就不要保留了,我正想找個方式看看你們的學業進度。”

十力和小蠻同時點頭後,便跟著王貴之離開。

王貴之的辦公室倒是與他本人的風格大相徑庭,書卷氣很濃,很歐美式的裝修風格,牆上掛著一幅英文的學位證書,李雲道仔細看了一眼,頓時微驚——萬萬沒想到,這位如同鄉村乾部一般矮胖的王貴之居然是哈佛大學教育係的碩士畢業。看到這張文憑,李雲道沒來由地對這所學校的信心愈發堅定。辦公室內還有兩幅巨大的書架,書架上均是各類教育書籍,中英德多種語言混雜,看得出那位懂人情世故的招生辦主任並非腹中空空的草包。李雲道隨手取了一本《陶行知文集》,便坐在沙發上就著王貴之臨走前泡的一杯明前龍井,以書進茶。

陶行知在教育界算得上是一方大家,中國舊式教育講究培養“人上人”,但陶行知卻很人性化地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人中人”,算是開創了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先河。《文集》中除了教育理論外,收錄了不少陶行知在教育實踐中寫下的詩歌,李雲道居然對其中的“兒歌”部分讀得異常津津有味。

轉眼三個小時,接近午餐時分,卻仍不見王貴之帶兩個孩子回來。李雲道輕輕敲了敲書冊,抬頭看了看牆上的時鐘,便再次埋下頭,沉浸入書香詩海。

又過了一個鐘頭,王貴之仍舊沒有現身,李雲道看了眼時鐘,已經快下午一點了,正欲給王貴之打電話,人便現身了。

王貴之又是小跑著過來,滿頭大汗,氣喘籲籲:“李……李局,我來通……通知一聲,得稍微……稍待再等等……”

看著王貴之的臉上,似乎有種藏不住的興奮,李雲道奇道:“王主任,是不是出什麼問題了?”

王貴之連忙搖頭:“沒有沒有,隻是……隻是……”王貴之欲言又止,似乎一時間找不出什麼合適的詞句來形容當下的狀況。“隻是太高興了,我從來沒見校長這麼高興過!”王貴之用力地搓著肥短的手指,抑製不住眼神出透露出來的一股子興奮勁兒。

“王主任,可否說得明白些?”李雲道放下書冊,站了起來。

王貴之這才意識到剛剛有些興奮過頭,連忙致歉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剛剛太開心了!李局,說真的,您真的給咱們學校送來了兩位小天才。”

“十力和小蠻聰穎過人,這一點我是很清楚的,但天才應該還不至於吧?”李雲道說道。

“至於至於,怎麼不至於?”王貴之連忙道,“您是沒看到剛剛參與麵試的那幾個老師,恨不得眼鏡都碎一地,這會兒都在搶人呢,把我們那位平時很難得見一麵的校長也給驚動了。這會兒校長他老人家在親自麵試兩個孩子。李局,天才我是見過不少,但是您帶來的這兩位,那是天才中的天才!”

李雲道笑了笑:“不敢當不敢當,這兩個小家夥玩心重得很,剛剛來學校的路上,還想討價還價不來上學。”

王貴之道:“上學?李局,用上學這兩個字來形容他們,我覺得簡直是在侮辱他們……”

李雲道笑道:“哪有那麼誇張!”

王貴之兩眼瞪得渾圓道:“古時候常說,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實這句話是有現實意義上的語病的。真正的千裡馬本是極為難得,哪有‘常有’一說?”

李雲道見王貴之說得認真,當下也不太虛假謙遜,說道:“十力打小就是我教他識字念書的,他過目不忘的能力,這一點我是很清楚的,但也僅僅限於讀書寫字,其餘的像數理化外語一類,他應該都不是太擅長。”

王貴之連連搖頭,表情有些怪異:“李局,你太久沒給他們上過課了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