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第一百八十章(1 / 2)

第180章

徐州

司馬賢翻閱著伊春發出的檄文副本, 感歎道,“嘖,伊春城主府那些人, 筆杆子可真厲害。這檄文對老百姓的煽動力太強了。且瞧著吧,接下來估計又有一批老百姓包袱款款地北上了。”

司馬賢的聲音裡透著好笑和無奈。

他已經意識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土地的耕種需要人力,開辦作坊也需要人力, 更彆提, 人口的延續……

他們徐州應該儘量地留住更多的人口才是正確的作法, 就像伊春一直以來的做法一樣。

然而,恢複農耕,需要人力沒錯,但是北上的大多都是一些窮苦的老百姓,衣衫襤褸的多,老弱婦孺更是占了九成。四十以下的青壯年, 有一說一, 大多都被抓壯丁當兵去了。不止朝廷抓,汝陰王安南王雙方也會抓。

這些老弱婦孺身無分文。他們有勞動的價值沒錯, 要發揮價值之前, 他們的吃喝拉撒,都得有人提供。更彆提他們之中可能還有病人,還有孩子,這種需要額外或者長期支出, 卻又一時形成不了勞動力人群。他們所占的比重還挺大的, 一時間沒辦法自已養活自已。如果收留這些人,生活的成本,全都得由當地的官府來負擔。

他們青徐兩州目前財力也吃緊, 實在難以安置太多流民災民。說到勞力,他們采用軍屯模式,倒也不太缺乏勞動力。地裡的活沒耽誤就成,其他的要求不了太多。而且今年春耕種,他們徐青兩州采用的是伊春去年推廣的新式種田法,相信即使沒有留住更多的老百姓,僅憑他們青徐兩州的人口,他們今年的收成也不會太差。

“可不是嗎?這檄文,老百姓聽了,心裡怕是要感動壞了,心都要偏向伊春了。”汝陰王酸酸地道,“這伊春,真是人才濟濟。”

汝陰王倒不在意前往伊春的普通老百姓,他在意的是前往伊春的人才。

話說起事以來,伊春搶占了先機,吸引了不少人才前往伊春。

相比伊春,他們徐州人才儲備還是短缺,很多時候隻能相信‘一人計短,兩人計長’這句話,從矮個子裡拔高個,多任命幾個。他們這麼做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畢竟人才難求啊,招賢令他們在伊春發布之後也立即發布了。但效果一般。

司馬賢又道,“而且,如果沒有預料錯的話,幽州很快就能統一了。”

汝陰王聽完,在自已在心裡暗暗將自已與刑長風對比了一番。刑長風所占的幽州,和自已目前所占的徐青兩州,地方麵積幾乎不相上下,但汝陰王不得不承認,論地方的治理,伊春更勝一籌。

“對了,對方答應和我們交易食鹽了嗎?”汝陰王問。

提到這個問題,司馬賢感到頭疼,“答應了,但對方不收金銀珠寶,他們想要和我們以物易物,而且交易額度隻有三分之二。”對方隻收鐵礦之物,金銀銅錢都不收。

由於伊春那邊和西戎的交易,現在好幾方勢力都知道了伊春自已就能產鹽的消息。

“為什麼不能全額交易?是因為他們產能不行嗎?告訴他們,這個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應該不是。”司馬賢試探過,試探出的結果是,應該不是產能的問題,他們的產能應該很充足。另外,他還試探出來一點,就是對方的食鹽成本可能很低廉。

汝陰王不理解,伊春食鹽的產能充足,他們交易又不是不給錢,為什麼伊春有生意不做?

想不通,司馬賢也無奈,“對方就隻願意交易那麼多。”他甚至提出接下來的部分,願意拿精鐵礦來交易。伊春負責食鹽這一塊的朱永年聽了很心動,但最後還是一臉遺憾的拒絕了。

但為什麼不願意給他們交易更多的食鹽,這就令人很納悶,司馬賢隱約抓到一點什麼,但仔細去想卻又沒有頭緒。如今青徐兩州食鹽缺口的部分,他們還得想辦法從大梁那裡交易,這就很麻煩!

如果司馬賢去過後世,就會知道一個詞,叫可持續發展。

控製著食鹽總量的輸出,是姚春暖給朱永年下的命令。他們伊春的食鹽,儘管控製在隻搶占大梁原有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再過分也不能超過二分之一內。

姚春暖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她當然知道,不管是西戎還是徐州安南那邊,都更願意買他們的食鹽。就是一些走私的鹽販子,都樂意要他們伊春的精品加碘食鹽。隻要他們敢賣,對方就敢買,有多少吃掉多少。

但姚春暖不是那種因為短暫的利益就昏頭的人。

本來他們擠入這食鹽市場,就是和大梁搶飯吃。可以說,他們一直在挑戰大梁的忍耐力。若他們將所有的客戶都搶走了,讓大梁在食鹽這一塊沒有了收益,那麼接下來就該是大梁掀桌子砸飯碗了。誰都沒飯吃。

如果大梁沒辦法用官鹽來獲取利益了,一個發狠,將官鹽的製法賣掉或者公布,那他們伊春的食鹽也要大受影響。

如果大梁這麼做了,受益的是徐州和安南雙方的勢力。如此一來,隻會延長內戰的時間。

故而,姚春暖一直有意地限製伊春精品加碘鹽在整個大梁境內以及境外的份額。

不止是交易給徐州的食鹽量進行了限製,就是與西榮的交易量也隻是對方要求的三分之二而已。另外三分之一的缺口,姚春暖有意讓他們去找大梁購買。大梁隻要在食鹽這一塊一直有過半以上的盈利,肯定狠不下心去砸飯碗的。

姚春暖如此精密算計,是因為他們伊春也需要食鹽這一塊的盈利。沒辦法,伊春一直在發展,勢力一直在擴大,基礎設施的逐步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食鹽能帶給伊春很大的利益。

一如汝陰王和司馬賢所料,伊春駁斥朝廷的檄文傳遍天下之後,老百姓們感動壞了,有眼窩子淺的,眼淚嘩拉拉地流,像是一直以來的委屈,終於被人察覺了。

這些人擦乾眼淚之後,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去伊春,必須去伊春,去了那裡,他們這些普通老百姓就能得到庇佑!聽說那裡有公學,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都能進去學習。所以就算為了下一代能有選擇的權力,他們都必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