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章【精準報仇】(1 / 2)

戲明 春溪笛曉 9509 字 3個月前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翌日一早,????文哥兒得謝遷有空,便溜達去謝家找老師交功課。

謝遷平時都是休假才有空教他們,所以大人們放假等於他們小孩加課,????這一點毛病都沒有。

文哥兒在丘家讀了幾天書,謝遷交代的課外也沒落下。他一點都不怕考試,????是以去謝家報到也非常積極,沒一會就和謝豆會合了。

結果謝豆見了文哥兒,????一臉的欲言又止。

文哥兒心裡咯噔一跳,瞅了謝豆豆一眼,又瞅了謝豆豆一眼,一下子把他臉上的心虛和慚愧儘收眼底。

文哥兒問:“你昨天做啥了?”

謝豆聽文哥兒這麼一問,????隻得老老實實把自己不小心撞到謝遷的事講了。他也沒有辦法,不管他出不出賣文哥兒,他爹都會道的。

用腳趾頭想都道,????謝豆這家夥又沒好好保密。

好在文哥兒也隻是不想謝豆摻和來而已,????就謝豆那張嘴哦,他可不放心把事情告訴他。

謝豆見文哥兒沒惱自己,心情立刻好了來,拉著文哥兒一去交功課。

謝遷把他倆分彆考核了一輪,把謝豆攆了出去,獨留下文哥兒坐在對麵。

記住網址m.26ksw.cc

文哥兒道:“沒什麼緊的,????說了就說了。”

隻不過“有秘密絕對不能讓謝豆豆道”這個基本搞事原則又一次被文哥兒刻到心裡去了。

隻不過他慢騰騰嘗了兩口後覺得賊拉好喝,立刻又變成了愉快噸噸噸。

謝遷就沒見過文哥兒這麼沉得住氣的小孩兒。他擱下了熱茶,瞅著文哥兒說道:“你昨兒被欺負了,????準備怎麼報複回去?”

謝遷端一杯茶,????慢騰騰喝了一口,????也不急著開口發問。

文哥兒乖乖巧巧坐在原位,有樣學樣端自己麵前的熱飲子學著謝遷那樣喝。

文哥兒:“…………”

聊天就聊天,怎麼突然人背書!

文哥兒矢口否認:“什麼報複?我不是那小心眼的人。孔聖人說得好,咱以德報怨!”

謝遷語氣淡淡說道:“這句真是孔聖人說的?你把這段話完完整整背一遍。”

孔子答:“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所以孔子說的其實是“你以德報怨了那拿什麼去酬報恩德”“咱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段話完完整整背出來也很簡單,其實就是兩句小小的對話——

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

他還是個孩子,他能做什麼呢!

連他爹和他老師對劉吉都是敢怒不敢言,他難道還能撼動個內閣閣老的位不成?那可真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你提出“以德報怨”孔聖人是第一個不讚成的。

文哥兒隨口一背就道自己胡謅錯了,立刻閉上嘴繼續裝乖寶寶。

換成彆的三歲小孩兒,謝遷不會和講這些事,畢竟講了他們也聽不懂。

可文哥兒不一樣。

謝遷見文哥兒嘴巴比謝豆嚴實多了,也就沒有再多問。

他隻說道:“你記住,你是你爹的兒子,也是我的學生。你這個年紀固然沒人會和你計較,可他們同樣不會覺得是你自己想出來的,他們隻會覺得你做的事是出自我和你爹的授意。”

文哥兒來是吃軟不吃硬的,聽著謝遷把事情掰碎了自己講,也覺得自己有點想當然了。

他偷偷瞅了謝遷一眼,悄然往後挪了挪,挪得離謝遷遠了一些才辯解說:“……我也沒做什麼。”

哪家三歲小孩像他這樣,讓背《論語》某一段馬上張嘴就來?

眼下文哥兒介於懵懂和聰慧之間,是最需引導的時期。他有時候道怎麼去做一件事,但是並不能全麵了解自己做的事可能帶來什麼後果。

同時他還教金生一點營銷小技巧,比自己學會了得一個銅板,拉一個朋友來學得兩個銅板,朋友越拿到的錢越多!

過年期間小孩子最愛到處亂竄,鮮事物傳得也特彆快,金生一口氣跑了幾個小孩兒最愛紮堆的方,輕輕鬆鬆就把歌傳遍了大街小巷。

謝遷望他。

文哥兒道:“就是叫金生偷偷出去教人唱首歌兒。”

謝遷眉頭跳了跳,瞅著文哥兒發問:“你叫金生傳了什麼歌兒?”

既然已經被謝遷發現,文哥兒也沒藏著掖著,繪聲繪色謝遷來了一段。

都不用過夜的。

想來隨著這些小孩接下來幾天走街串巷,那首歌兒會傳得更快。

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

舊棉花彈成了棉花喲~

來了一段《彈棉花》。

彈棉花呀彈棉花~

真的,已經在循環了。

文哥兒這腦袋瓜子到底是怎麼的?

這歌兒的特色就是,洗腦,特彆洗腦,聽上一遍你就會唱,甚至還會自動在你腦內循環。

謝遷:“…………”

文人的筆來是他們的手刀。

據傳明朝就有位叫王九思的文學家和當時的首輔有恩怨,他因為有次負責朝廷乾部考核時沒照顧首輔親屬,沒過兩年就被找了個由頭貶官,最後才四十幾歲就被迫辭職回家。

謝遷也聽說過劉吉那個綽號,這位閣老越被彈劾官位越高,可不就是“劉棉花”嗎?

聽聽這句“半斤棉彈成八兩八”,還真有那麼點意思。

更巧的是,當時的首輔也姓李。

這代入感頓時就更強了。

王九思壯年失業,非常悲憤,抄刀寫了戲曲。他寫的其一部戲叫《杜甫遊春》,講的是杜甫受到奸李林甫的排擠,不得不遠離朝堂!

這劇情聽來多耳熟對不?

有時候可能彆人沒那個意思,他們都能品出點彆樣味道來!

劉吉自己肯定也聽說過“劉棉花”這氣人的說法。

已王九思是自比杜甫,那麼戲文裡那個李林甫到底是誰,誰都不會明說,可誰都道!

論口誅筆伐的輿論戰,文人是最會玩兒的,他們也是最容易品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