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第 444 章(2 / 2)

戲明 春溪笛曉 7454 字 3個月前

文哥兒對於光祿寺這地方也算是久聞其名了,當即也沒和朱厚照客氣,拍板決定齊齊去禍害南京光祿寺。

南京光祿寺聽說太子要帶人過來包粽子自是嚴陣以待,提前一天開始搞好大掃除,同時準備好新鮮水靈的食材。比起讓他們天天籌備宴席,太子想搞自助包粽實在太體貼了,他們完全沒有不用心準備的道理!

反正他們每年都要包上一批分發給南京這邊的官員應應景,不過是在原本的采購清單上稍微加大點量而已。

問題不大!

這也得益於南京光祿寺卿胡諒今年才剛上任,早前又是監察禦史出身,做起事來還算雷厲風行。換了個真正來南京養老的光祿寺卿都不會應承得這麼痛快!

場地有了,經費有了(東宮太子讚助),文哥兒便放心地呼朋喚友過來共度端午。

竹葉和糯米都有光祿寺兜底,大夥隻需要帶點特彆的材料就成了。文哥兒對吃的特彆上心,連去高郵采購的鹹鴨蛋都拿了出來。買不到雙黃鹹鴨蛋,他可以包雙蛋黃粽子,同樣能享受雙重快樂!

吃貨就是這麼滿足!

其他人也按照自己家裡的口味帶了些佐料過來,回頭所有粽子一起下鍋去蒸,吃到什麼口味全憑運氣。

入了新社,不管你是官宦子弟還是富家公子,聚餐時都得捋起袖子乾活,誰都彆想偷奸耍滑。

連過來江南跟進《新報》印刷工作的徐經都跟著忙活。

此時徐經一邊跟著文哥兒用香料醃肉一邊憂心忡忡:“我們特意趕在今天早上加急發出新一期的報紙,會不會挨罵?”

江南這邊的《新報》發行稍微落後於京師,徐經這次是加班加點讓人加印才能趕在端午當天上架開賣。

報紙行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江南這邊也湧現了一些私人報刊,這些報刊上的時事議論文章相對比較少,更多的是連載話本。民間報社的興起並沒有取代《新報》的地位,手頭有餘錢的人都是必訂《新報》、選訂其他報刊。

畢竟江南一帶需要從《新報》上獲得可靠消息的人可不少。

與其自己去甄彆那些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還不如每旬讀一讀《新報》來得方便。

今天一早,新一期的《新報》就跟著報童與書船傳遍江南的千家萬戶,想來許多讀書人現在已經讀過了。

便是年輕人自己還沒看報,碰上如此佳節肯定也會被家中長輩拎去耳提麵命一番。

想想那個場景,徐經就覺得他們這次簡直是把江南所有紈絝子弟都得罪了個遍。

恰逢端午佳節,晚上必然有燈船可看。看完燈船都那麼晚了,夜宿秦淮河畔很合理吧?都已經夜宿秦淮河畔了,發生點風流豔事很正常吧?所以江南大半紈絝子弟都準備好了最騷包的錦衣華服,準備去秦淮河畔浪上一整晚。

還有那些個兜裡沒什麼錢的窮書生,這天晚上必然也會穿得人模狗樣,揣上自己寫的應景詩文前去尋覓適合贈送的佳人。他們沒有很多很多的錢,可是他們有很多很多的愛啊!

如此良辰如此夜,你淪落風塵,我懷才不遇,不是恰好可以當一對相互溫暖的露水夫妻嗎?

而隨著新一期《新報》的刊行,每一位有這種計劃的年輕人今天都注定要遭遇重創!

徐經覺得吧,他們可能會因為這期《新報》成為眾矢之的,說不準還會有人來他們報社砸臭雞蛋和爛菜葉!

文哥兒擁有豐富的禍害紈絝子弟的經驗,完全不在意這點仇恨值。他老神在在地說道:“不必擔心,他們也沒空來找我們茬,畢竟在那之前他們的腿應該已經被家中長輩打斷了。”

要知道京師那麼多紈絝子弟看到他都是繞著走的,他想找幾個來禍害一下人家都擺出“莫挨老子”“你這該死的彆人家的孩子離我遠點”的態度。

神童的寂寞誰人能懂!

徐經見文哥兒這個被太子署了名的人完全不在意,便也放下心來,繼續認認真真跟著文哥兒醃肉。

早早過來聚眾包粽子的人都是幸運兒,他們這些人都來得足夠早,沒有第一時間受到新一期《新報》的衝擊。

相比之下,許多江南的年輕人就沒那麼幸運了,哪怕他們自己不看報,也被看到那篇性健康教育講章的長輩們拎過去拜讀。

凶狠點的長輩甚至還讓他們抄寫並臨摹上頭的花柳病圖鑒。

叫你不好好讀書,叫你出去尋花問柳,都給我好好讀一讀王小狀元這篇文章!

錢福對文哥兒組織的包粽子活動毫無興趣,這幾天他都歇在秦淮河畔,每天有朋友和美人陪著喝酒,日子過得好不滋潤。

可惜這份快活隻持續到新一期的《新報》送到他手上。

錢福睡到日上三竿,洗漱過後開始懶洋洋地翻看報紙。一開始他覺得上頭都是他不甚感興趣的時政新聞,還在心裡嘀咕“這報紙可真是越辦越差了”,等看到太子和文哥兒共同署名的那篇文章後他一激靈,昨晚的酒全醒了。

什麼玩意?

這是什麼玩意?

為什麼還帶圖的?

一翻麵冷不丁看到這玩意,簡直是五雷轟頂!

要知道那些真正得了“臟病”的人尋醫問藥時都是遮遮掩掩的,根本不敢讓旁人知曉,尋常人自然不知曉具體是怎麼一回事。誰敢把這種玩意整成圖鑒廣而告之!

錢福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不見,隻覺秦淮河畔這個溫柔鄉都不那麼誘人了。

王十六啊王十六,你一天到晚寫的都是什麼玩意?你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怎麼會知道這麼多?你自個兒知道就得了,居然還把這些事全都教給太子!

他們這位太子也是個奇人,聽了這種玩意後竟把它投稿到《新報》上!

你們師徒倆真是害人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