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黨育教授還是在京城理工大學, 那他肯定是用原先的研究思路來。
原先的研究思路即——通過大量的實驗不斷縮小四種金屬材料的配比, 直到得到一種最合心意的材料。
可現在已經從京城理工大學跳槽到了國防科大,而且他跳槽的地方還是以數學而知名的國內唯一一所‘以理科命名, 實際研究內容卻是工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李黨育教授想試試看,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能不能給他製造一個奇跡,就如同蘇嬌楊給石油工業部製造的那個奇跡一樣。
現在彆說是石油工業部, 就算是他們這些同石油工業部所負責的研究領域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學科,都聽說過蘇嬌楊的名氣。
之前的研究人員一直都將數學當成解決理工科問題的工具, 沒想到這個工具居然這麼好用, 用在蘇嬌楊手中,居然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這也給那些理工科的研究人員提了個醒,並不是數學這個學科雞肋, 而是他們不會用。
-------------------------------------
李黨育教授將他遇到的問題同蘇嬌楊說了之後,還提了幾種他覺得可行的解決方法給蘇嬌楊參考。
蘇嬌楊找李黨育教授拿了實驗數據,然後便鑽進辦公室閉關去了。
材料的力學性質本身就不會是完全呈線性關係的直線, 多數都以拋物線的形式存在。
每種材料的力學性質不同,得到的拋物線方程也不同, 而兩種材料混合在一起的時候,因為不同原子之間會結合新的金屬鍵,這直接導致二者不會出現‘1+1=2’的標準結合形式,而是會出現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情況。
更彆提理想中的材料是需要至少四種金屬材料結合在一起得到的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