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了腹腔鏡(1 / 2)

七零婦產聖手 金麵佛 12309 字 5個月前

老石當真看了小一個月的西洋景。

楊樹灣的澡堂天天開放, 熱水源源不斷地供應,誰想去洗澡了, 直接拿著澡票就行。

他肚子上造了糞口, 坐在澡池子邊上, 泡著腿也覺得渾身舒爽。

來泡澡的老少爺兒們,誰都不覺得他的肚子有什麼好見不得人的, 反而一個勁兒稀奇, 還是咱們新社會好,咱們國家醫療技術厲害。

瞧瞧, 沒了一樣東西, 立刻就用另一樣東西填補上去,總不能因為人身上少了個器官,那日子就不過了吧。

就像小秋大夫在公社衛生院開完刀, 又送到楊樹灣來休養的老爺兒們。

乖乖, 癌症,撒尿的時候血直飆,聽說看著跟醬油一樣。沒得法子咯,得切掉尿泡子。

那以後就不掏鳥了?怎麼可能, 該尿還得尿,沒有尿泡子, 就拿腸子做尿泡子,到時候照樣一泡尿滋得老遠。

鄭大爹跟趙大爹還過來幫他搓澡,用毛巾蓋著他的肚子,叫他洗了個痛痛快快的澡。

大家夥兒圍著他數身上的疤痕, 一致認定他年輕時肯定沒受罪。

哎呀呀,那個年代日本鬼子橫行,凶的很,動不動就抓人,還拖人去下煤窯挖煤。哪裡能跟現在的煤窯工人比啊,那是下去了就上不來了。

等到洗完澡,吹著晚風往村裡頭走。路上就有人招呼著,剃頭發刮臉去不?

來楊樹灣上課複習的知青們有人特地托家裡人從城裡帶了剃頭的推子跟修麵的刀,拿出祖傳手藝為楊樹灣的老少爺們服務。每天晚上下工後天黑前,都免費給大家夥兒剃頭刮臉。

被問的人立刻擺手:“不去不去,叫娃娃好好看書複習,到時候考個狀元來。”

從農機廠下班回來的知青們則趕緊奔赴學校的小食堂。

沒錯,即使是農忙時期,楊樹灣的各個工業合作社都沒有停工。

反正楊樹灣的農業現在已經是半工業化生產,收割脫粒都是用的機器,運送糧食稻草也是走船走拖拉機,村裡頭的老人就能應付農忙。不過就是多用點兒柴油,多用點兒電,沒關係,他們楊樹灣用得起。

工廠的牆壁上貼著主席最高指示:不要擁入城市,就在農村大辦工業,使農民就地成為工人。

老石知道,這其實已經是十幾年前的指示了。當時目標的確是廣泛實現國家工業化、公社工業化,要讓農村生活不低於城市,每個公社都有自己的經濟中心。

不過因為浮誇風的盛行加上生產資料的緊張,得保證大型國有企業生產需要,所以從1962年11月份起,中央就決定公社跟大隊一般不辦企業了。

他不相信胡家的小三兒會不知道這一點。然而小三兒還是將標語刷在了牆壁上,因為主席的指示從來沒有錯誤,誰也不能講主席說錯了,他們遵行主席的指示做事那就是對的。

老石覺得這裡的人膽子可真大,居然敢打擦邊球,玩文字遊戲。

不過也是,膽子要是小的話,敢公然將右呱分子淪落過來,當成上賓供著,指導農業、工業、畜牧業生產嗎?

餘教授、陸師傅他們走在村裡頭,都是受人尊重的角色,誰也沒有因為他們是右呱就對他們指指點點。

老石簡直有些羨慕嫉妒這些人了,十幾年的時間,他從來沒有在如此寬鬆活潑的氣氛中生活過,他從未看過如此輕鬆愜意的笑臉。

就是這些人哼著小曲兒快快樂樂的下田勞動,進廠做工。下了工之後,又活活潑潑地吃飯,然後趕緊夾著書本,開始學習。

最忙碌的是備考的知青們,他們抓緊饅頭,打一碗湯,搪瓷缸蓋子倒過來,上頭還盛放著一勺香菇燒茄子,裡頭加了青紅椒。

饅頭、絲瓜蛋湯根香菇茄子都是用太陽灶燒好的,熱乎乎的剛出鍋。小學校長的老婆做自家飯的時候,順帶著就給這幫眼睛粘在書本上的娃娃把飯給燒了。

現在太陽灶隻能蒸饅頭燒湯蒸菜,火候差了一把,炒菜不香。

小胡會計決定忙完了腹腔鏡的事之後,就跟陸師傅他們好好商量商量,看怎麼樣讓太陽灶的功率爬上來。

要是現在知青想吃炒菜,可以去校長家裡頭夾,或者上周圍的農家都能伸筷子。楊樹灣人熱情,對著學生尤其親熱。

不過求學的知青們也很講規矩,他們集體商議了決定不能上人家裡頭去打擾。

現在頓頓不是大米就是白麵,簡直是把他們當成官老爺一樣養著。每天又是魚湯又是蛋湯的,還有一個燜菜,油都給的足足的,他們要再不滿足,那可真是沒良心了。

穿過小學就是稻田,雜交水稻已經挺直了腰杆,綠油油的一片稻苗,田裡汪著水,不時有小魚吐泡泡,旁邊的小鴨子發出嫩嫩的聲音,再到稻叢間遊來遊去。

這是楊樹灣人被縣裡頭表彰過的稻魚鴨共生係統,聽說前兒市裡頭廣播站跟省裡頭的報紙還特地派了記者下來進行采訪,準備在全省範圍內推廣。

現在國家的化肥生產量還少,不能充分滿足農業需求,莊稼這朵花,還得農家肥當家。

鴨子生的蛋吃不完可以醃了鹹鴨蛋做成皮蛋賣給副食品店,支援國家建設。

還有水麵種稻種麥子,也有上麵的專家過來看呢,要在條件合適的地方進行大麵積的推廣。這麼一來的話,老百姓就不愁糧食不夠吃了。

老石看著大家夥兒三三兩兩往家走,再看這一片片稻田,真是忍不住深深地吸一口空氣,感覺渾身都舒坦。

鄭大爹在旁邊笑:“老哥哥,你要是想轉轉的話,吃過飯我陪你好好轉。”

老石這才反應過來,趕緊抬腳往鄭家走:“吃飯吃飯,我嬸嬸的手藝果然沒話說。”

老太太已經燒了一大桌子飯菜,等著他們回來抓筷子。

怕他有心理負擔不自在,鄭家人對外頭稱老石是他們老家的親戚,年紀大了,身上有三災兩病免不了。聽說老兄弟家住的村子有厲害的大夫,就想過來好好調理。

楊樹灣的社員覺得很有道理,上了年紀的老頭兒每個人都過來拍拍他的肩膀,或是靠靠他的胳膊,認真地和他強調,他們楊樹灣引來的都是金鳳凰,餘教授父女倆的手藝那是沒話講,什麼華佗扁鵲就是這樣的。

他們楊樹灣的水土特彆養人。村裡頭一個個老壽星多的是。這位老哥哥人既然來了,就好好住下來,保不齊就能活過百歲呢。

老石也跟著笑,他跟著大丫二丫喝魚湯。

餘秋給他製定了嚴格的食譜,讓他少吃紅肉多吃白肉,殺雞宰鴨子不現實,不過楊樹灣就是水鄉,現在大隊裡頭的魚養的多。誰家想吃,隨時都能去大溝邊上稱。

鄭家人愛吃魚,隔三差五就燒魚湯,要不便改成泥鰍黃鱔或者小魚小蝦,偶爾還會弄一隻野雞,反正絕對不會讓桌子上少了葷腥。

他們心疼自己新認下來的親戚呢。因為怕產氣味道不好,老石基本上不吃大蒜洋蔥雞蛋這些東西,這不就少了重要的營養來源嗎?

怎麼辦?當然得從其他地方補上來。

二丫咕嚕咕嚕喝著魚湯,認真地跟老石強調:“喝湯好,喝湯有營養。”

小根在旁邊,也自己抓勺子往嘴裡頭塞雞蛋羹,跟著點頭:“姐姐說的對。”

這小家夥是個蔫蔫兒,前頭一直不會講話,連爸爸媽媽都不叫。結果一朝開了竅,三五個字就能直接往外頭蹦,瞧著就是個機靈小子,前頭那是一直藏著呢。

老石跟著笑:“我們小根說的對,小根也吃魚魚。”

吃過晚飯,鄭大爹領著老石跟自己的外孫女兒們去學校。

家裡頭的婦女同誌們要忙著打蛋片,就是用剛收上來的小麥秸稈泡完了,然後鍘成合適的尺寸,再編織成窗戶格子一樣的墊片。

這是給大隊食品加工廠用的,好墊在蛋與蛋之間,防止皮蛋鹹鴨蛋被壓壞了。到時候一盒盒成品運出去,放在副食品店跟糧管所的小飯店裡,瞧著也漂亮。

小麥秸稈是食品加工廠,統一處理好了的,要做這個副業的社員就自己去食品廠裡頭登記,數好了原料,商議好交貨的日期,自己帶回家裡頭做。

楊樹灣食品加工廠收回頭的墊片除了自己生產用之外,還會轉給市裡頭的大型食品廠,有的時候是換生產物資有的時候則直接賣錢。

虧得楊樹灣功夫越多,幾乎家家戶戶中午一頓飯都在各個合作社吃,晚上還可以選擇在合作社蒸好了米飯帶回家吃,充分利用太陽灶;不然就他們這樣見縫插針一根雞毛都要賣出價錢的勁兒,柴火是肯定藥不夠燒的。

老石本來想留下來幫婦女同誌們打蛋片,鄭家老太太卻一疊聲地開口趕他走:“多出去轉轉,累了就去學校坐坐,人味兒最養人,老待在家裡頭沒什麼意思。”

鄭衛紅也笑著推他往外頭走:“大大爹,你就出去吧。你還沒聽出來嗎?婦女同誌們現在不歡迎我們,嫌我們煩人呢。她們得留下功夫來,好好在背後講我們的壞話。”

二丫不假思索,直接表明立場:“舅舅做壞事。舅媽管舅舅。”

鄭衛紅哈哈大笑,一把抱起小外甥女兒,笑著調侃妻子:“瞧你培養出來的小跟班哦。”

秀華哭笑不得,轉頭跟兩個婆婆告狀:“奶奶,媽,今晚我們好好開開批判會,多數落數落他們的不是。”

在院子裡頭跑來跑去的小根跟著學嘴:“數落不是。”

秀華點了下自家的小子,故意虎著臉:“連你一塊兒,說,昨晚尿床的是不是你?”

小根立刻扭過頭,大聲喊爺爺:“去學校。”

老石笑得不行,這小娃娃哦,有個小娃娃真樂嗬。

不到學校門口,一家人就散了夥。

大丫二丫跟著李紅兵他們去捉知了猴。

小升初已經考完啦!成功升學的李紅兵現在師傅忙著造腹腔鏡,老師忙於準備高考,很是能鬆快一陣子,積極投入到生產(掙錢)事業中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