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是見過世麵的人(1 / 2)

七零婦產聖手 金麵佛 9738 字 5個月前

楊樹灣的醫療器械廠進入了24小時三班倒, 不停工地瘋狂工作狀態。

樓上的科研人員們忙個不歇火樓下的生產線也不停工。

先前電影製片廠在衛生院跟楊樹灣拍的赤腳大夫宣傳片,不知道是出於什麼考慮, 最終沒有大規模上映,但是卻作為內部教學片在各大醫學院校以及醫院進行了展播。

國內斷肢斷指再植術多不少,正好發展了10年,廣大醫務工作者正卯足了勁, 在顯微外科技術上大顯身手。

這套顯微手術設備的出現簡直如同及時雨,滋潤了他們乾涸的心田。

聽說原本上海方麵正準備組織大型醫療器械廠,攻堅克難解決這個難題,沒想到卻讓一個小小的設辦合作社搶了先,率先生產出了顯微外科設備。

他們很不服氣盯著醫學教育片看了許久,然後又跑到楊樹灣來實地考察,最終的結果就是上海的大醫院也訂了5套顯微手術設備走。

小周這家夥還見縫插針,大力推銷了自己養出來的藥用水蛭, 愣是在提供實驗動物之餘,還實現了跨省營銷。

這件事可是大大地激勵了楊樹灣醫療器械廠上下員工的誌氣。

瞧見沒有, 上海,大城市,好生洋氣的大城市,那裡頭的洋大夫也認可他們的設備呢。

從上海打了頭開始, 下麵的訂單跟雪片似的源源不斷。

如此一來, 醫療器械廠可不得24小時不熄火的加工加點。

跟外科顯微設備一比起來,新研發出來的腹腔鏡設備就有些養在深閨無人識了。

除了省工人醫院泌尿外科進了一套,要學著開始開展腹腔鏡手術之外, 其他單位都還沒動靜。

然而楊樹灣的大隊書記一點兒也不著急。

他急什麼呀,沒瞧見電影製片廠的鼻子有多靈嗎?他們又扛著攝像機過來了,要拍我們國家創新的醫療技術——腹腔鏡手術。

多少年了,誰聽說過不開肚子就直接把裡頭的壞東西給切掉的。

這麼稀奇的事情一定得讓全國老百姓好好瞧瞧,這就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力量,大家眾誌成城,齊心協力,什麼樣的奇跡都能創造出來。

電影攝製組在衛生院裡頭連著拍了兩個禮拜,餘秋一台腹腔鏡下膀胱癌都直接從10個小時進化為7個小時後,他們總算收集到了足夠的素材,又心滿意足的轉戰楊樹灣,開始拍攝術後病人的恢複情況。

於是最早手術的那8個老爺子明明人都出院了,又興衝衝地趕回來,比賽式的排成隊,光天化日下公然給大家夥兒表演滋尿。

瞧見沒有,正常的很,想怎麼滋就怎麼滋,餘秋偶然回了一趟楊樹灣,查看病人的術後恢複情況,瞧的真是辣眼睛。

她完全沒臉看,太丟人了,這居然就是她治療過的病人。

大隊書記在旁邊卻是意氣風發,瞧見沒有?隻要這個片子一播,全國肯定都過來定他們的腹腔鏡。

這才是拳頭產品啊。

什麼種蘑菇養雞養鴨養兔子養豬養鴿子養山羊,他們能做人家也能做,水麵種稻種麥子也是,大家夥兒都能夠學起來。

可是這顯微外科設備還有腹腔鏡旁的地方能學嗎?才學不到手呢,這裡頭體現的那都是技術,隻有大學問人才有的技術。

主席說的果然沒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會兒就體現出學習的重要性了。

餘秋默默地看著大隊書記,過了老半天終於開口:“其實廠裡頭還可以生產腹腔鏡模擬器。”

畢竟一套腹腔鏡設備相當昂貴,普通大夫根本沒有能力自己買回去用,隻能是醫院購買。

可是大家夥兒得練技術呀,怎麼辦?就拿腹腔鏡模擬器慢慢練手吧,到時候隻要結合了教學錄像,就能夠學會自己動手開腹腔鏡。

也不用太貴,控製好成本,差不多是普通大夫一兩個月的工資,富有探索新的醫療工作人員就能夠狠下心攢錢購買這模擬器。

大隊書記喜不勝喜,立刻拍著巴掌誇獎餘秋:“瞧瞧到底是我們的鳳凰,這真會過日子呀。”

蚊子再小也是肉,薄利多銷。

一個大醫院估計就能夠購買那麼一兩台腹腔鏡設備。可是醫院裡頭那麼多外科大夫呢,就算隻有一半人願意購買,那也是個龐大的數目,越是小生意呀,那裡頭的賺頭越大。

餘秋囧囧有神,趕緊抬腳往醫療器械廠走,她還要看看自己要的東西到底生產的怎麼樣了。

大隊書記跟在後頭喊:“你可得跟陸師傅他們說說呀。這是大事,這關係著我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呢。”

餘秋回過頭,又默默地看了眼大隊書記:“大爹,你為什麼不自己說?”

大隊書記就是嘿嘿乾笑,還煞有介事地強調:“我這不得陪著攝製組的同誌嘛,這也是大工作。”

餘秋下意識地就想翻白眼,她嚴重懷疑大隊書記是最近掉進了錢眼裡頭,不小心得罪了一心一意發展技術的工程師們。

還沒走進醫療器械廠,餘秋就聽見叮叮當當的聲音響,裡頭的工人師傅除了楊樹灣的社員以外,還有先前在高複班學習的知青。

現在已經過了農忙時節,屬於各個大隊農民們的閒散時光,生產隊基本上都是上午割青草,下午就忙自己自留地上的事。

有的生產隊索性連青草都不集體組織割,隻要到時候交上足夠的量就行。

對於這幫知青,公社跟大隊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曉得他們會不會一眨眼就端上了大學生的飯碗,以後就是國家乾部啊。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知青們三三兩兩地又返回了楊樹灣。一方麵是繼續做工還他們先前賒欠農用收割機欠下的賬,另一方麵就是希望多做點兒事情,好表達他們對楊樹灣社員同誌們的感謝。

假如不是楊樹灣從上到下都如此寬厚,在預考過後到高考之前整整兩個月的備考階段對他們多加照顧,還給他們安排老師補習,他們絕對不可能走上考場心裡頭都不慌。

那些考的知識點,老師基本上都講到了,就算不能全都做出來也不是兩眼一抹黑。

餘秋不知道這些知青究竟有多少人能夠考走,不過留下的她也歡迎。

現在楊樹灣的產業越來越多,基本上各個生產隊都有自己的工副業。事情多了可不得缺人手,楊樹灣滿打滿算才2000來號人嘞。

按照他們設想的藍圖,要好好發展他們的產業,起碼得有3000人。

其中有真實有文化,而且年富力強的知識青年們就是社辦廠跟隊辦廠工人的優良人選。

餘秋深深地看了眼這群年輕人,心中打定了主意,到時候得想辦法把他們留下來。

威逼是不可能的,那就利誘吧。

考不上大學難道就不想繼續學習了嗎?要論起學習條件,對於已經脫離學校的知識青年們而言,還有比楊樹灣更合適的地方嗎?

夜校一直都在,講課的都是正兒八經的大佬,而且對學生掏心窩子,實打實地把知識傳授出去。

這樣的好條件,打著燈籠出去轉轉,全國上下轉悠,她都不相信還有比他們楊樹灣更好的地方。

對了,還得讓建築隊蓋集體宿舍,到時候他們攢了錢就可以內部價格買下房屋的居住使用權,踏踏實實把家安下來,心也就定了。

餘秋懷著一顆滄桑的心,歡歡喜喜地奔到樓上去了。

現在為了不打擾生產,醫療器械廠的研發部門主動轉戰二樓,一刻不停的進行試驗。

三樓是他們休息跟存放資料的地方,四樓跟五樓正在裝修,準備充當臨時病房,沒辦法從衛生院轉過來的病人實在太多了,醫療站根本放不下,隻能想辦法再轉移陣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