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怎麼說呢,不算多,但很清淡。”許秧忍不住笑了起來,“比如清蒸魚片,魚骨野菜湯這類的。”
楊霞卿舔了下嘴唇,“為啥你隻說了個名字,我就想吃呢?”
徐知聞問道:“等你手好了,能做嗎?”
於承禹看了徐知聞一眼,眼底流露出一絲讚許,好表弟,問出了他想問的話。
徐知聞看了於承禹一眼,覺得他有點奇怪,沒多想,轉而認真聽許秧的回答。
許秧搖搖頭:“菜我能再做,但是再做不出那時的味道了。”
環境、心境的不同,以及食材的差彆,做出來的食物,蘊含的滋味終究是不同的。
沒有一個廚師敢說,同一個菜,他每一次都能做得一模一樣。
於承禹有些失望,看來是吃不到了。
徐知聞突然問:“許秧,你清明節回青田村嗎?”
“我爸媽沒說要回去,我應該也不回去吧。”許秧有些疑惑,“你有想要的東西嗎,我跟我堂伯母說,讓她寄過來。”
“不是,我的意思是,青田村的環境很好,你在那裡是不是可以做出跟節目裡一樣的菜?”
王文川放下手中的飲料,期待地說道:“要不我們清明就去青田村玩?”
“這個主意不錯。”葉向東眼睛一亮,“我聽聞哥說青田村山好水好,去一趟很值得的。”
“一直待在城市裡,確實可以去放鬆一下。”於承禹看似鎮定,其實心裡同樣期待,“去的話,報名算我一個。”
“我也去。”
“算我一個。”
在場的人都是老同學了,上大學後聚的次數和時間都少了,確實可以約著一起出遊。
至於混在他們裡頭的於承禹,算了,都那麼熟了,就算他一個吧。
許秧見大家都很想去青田村,她想了想,覺得大家一起出遊也不錯,以後這樣的機會會越來越少。
反正食肆暫時不開業,家裡的事也用不上她,沒什麼可忙的。
既然做了決定,於是大家就開始做起了出行攻略,許秧就負責聯係堂伯母他們,好安排他們一行人的住宿。
劉梅蓮是個熱情好客的人,許秧要來就很高興了,更彆說是她的朋友。
家裡房間不少,就是有一些房間不住人,床等雜物都得徹底清理一下。
許勝應當是最高興的,說到時他去機場接他們。
他在老家待了一年多,整個人更黑了,但把他的果林打理得很好。
許秧他們這次過去,正好趕上枇杷成熟,可以摘枇杷。
山裡可探索的東西多,完全不怕許秧的朋友們會無聊。
“秧秧,把你大哥大嫂也喊上唄,我想小侄子了。”許勝說道。
“文文最近有點咳嗽,去不得。不過我沒記錯的話,你和我哥三天兩頭就視頻,有啥可想的?”
“哎,怎麼咳嗽了?秧秧,那你快過來,熬點枇杷膏給我小侄子喝。”
“你不說我也有這個打算。”市麵上有枇杷,買來大人吃是沒問題,但是熬枇杷膏的話,許秧卻是不滿意的。
“行,我去整理房間,你同學一定能體驗到不摻水的農家生活。”許勝握了下拳頭。
村裡沒有弄民宿,就偶爾給一些驢友借宿,收點錢。
這一點收入真沒多少,村裡人的精力還是放在微店上。
許勝也一樣,不過他腦子靈活一點,在桂城做的小生意給了他足夠的經驗,就在市裡開了一家九孔小火鍋店。
一樣的做法和賣法,不過九孔的格子特地做大,可以容納更多的食材。
彆說,這種像是麻辣燙又不像麻辣燙,像關東煮也不像關東煮的做法,倒是受很多人喜歡,關鍵還是湯頭好。
許勝請了人看店,隔兩天過去熬一回湯。
等許秧來了後,他還得跟許秧算了一下這個分成,當年說好了的,即使他現在不在桂城,這個事兒也不能忘記。
清明的出行計劃定好後,許秧就在琢磨著要帶什麼東西回村。
她想到了許年冬,好像快高考了,楊霞卿的筆記可以複印一本,然後想辦法從母校找幾張模擬卷。
老人統一送的靈芝茶,至於其他人,許秧直接就送吃的,也簡單,直接法快遞過去,還省得自己馱了。
對於許秧要回青田村一事,許爸許媽並不反對,還額外給她一筆錢,這是清明掃墓、祭拜用的。
他們計劃了下,決定七月半再回去,那會比較熱,那會文文也更大了,去正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