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50。
順著沿途路燈的指引,女飛行家漢娜·萊契駕駛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格拉尼號,仿佛一頭振翅高飛的夜梟追逐著獵物的蹤跡。
既然是武裝直升機,而非先前實驗型號的裝甲直升機,最大的區彆就是除了一門射速高達1600發/分的電控MG81航空機槍之外,格拉尼號掛載有左右2×2共計4枚號稱“坦卡殺手”的88毫米RPzB-54型“反坦克火箭來複槍”,也就是後世反坦克火箭筒的雛形。作為二戰戰場威力最大的反坦克單兵武器,在實戰中,RPzB-54往往一發就能摧毀敵方坦克,有效射程內90°靜破甲深度達到200毫米,60°也有160毫米。而火箭筒重量隻有區區9公斤。再加上 3.25公斤的火箭彈重量和2.3公斤的彈頭重量,總重量也隻不過14.55公斤。單兵都能使用,何況是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
“凱蒂,我們到了。”女飛行家漢娜·萊契手動調整專為格拉尼號開發的“食雀鷹(Sperber)”紅外夜視儀,俯瞰寂靜的工廠站台:“‘它’就停在底下。”
早在1936年,德國陸軍兵器局第8處就正式要求德國通用電氣公司研製一種采用主動紅外技術的夜視儀,並計劃產品成熟後將其用在潛艇、飛機、坦克甚至步槍上。雖然項目開啟時間很早,但這項領先時代的新科技依然有幾個難關需要攻克,所以到二戰爆發時通用電氣公司都還沒有研製成功。1940年,隨著硫化鉛和幾種紅外透射材料的研製獲得突破,讓整個項目看到了希望,主動紅外夜視儀的技術瓶頸得以解決,接下來就是要完善設計,但因項目並不迫切所以進度緩慢。直到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本來就深陷蘇德戰場的德軍一時間遭遇了更大的麻煩,特彆是盟軍的空中優勢使得德軍地麵裝甲優勢蕩然無存。僅僅是7月25日到31日一個星期內,盟軍的對地攻擊機就讓德軍裝甲部隊損失了400輛左右的坦克。出於迫切的戰場生存需要,改為夜間行動的德軍裝甲部隊將夜視觀瞄設備列為優先補給和訂購物資。
由於已經有了成熟的技術儲備,所以僅僅2周後,一套專門為裝甲車輛研製的“食雀鷹”FG1250型紅外夜視裝備就製造完成。隨後給部分位於法林博斯特裝甲兵訓練學校的“豹”式坦克加裝該設備,德國第一支具備夜間作戰能力領先時代的黑夜騎士——Sd.Kfz.171“黑豹”G型裝甲部隊就此誕生。該夜視係統由紅外探照燈和紅外成像儀組成,可以在夜間探知幾百米外的敵方目標從而發起進攻。但由於成本過高,僅有50~60輛“黑豹”G型加裝了該係統。
也是因為早就完成了所有技術儲備,所以當寬軌試驗場首席專家岡瑟·文斯博士向陸軍兵器局第8處負責人加爾特納博士提出為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格拉尼號開發一套夜視裝備時,加爾特納博士幾乎毫不遲疑的同意並用最短的時間研製出武裝直升機版的“食雀鷹”紅外夜視儀。
“放我下去,漢娜。”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深吸一口氣,雙手緊緊握住胸前的安全繩。
“好的,凱蒂。3、2、1——”倒數完畢,女飛行家漢娜·萊契迅速扳下1號位的索降開關。
腳底索降口開啟,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心血倒灌,速度快到幾乎是自由落體。這是為安全考慮,防止索降時成為敵人的活靶子。
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雖然沒有索降經驗,好在求生的本能還是讓她趕在墜地前拉下了減速鎖扣,驚險無比的懸停在近地麵的半空。然後用最短的時間收拾心情,徐徐放鬆鎖扣,一截截的向下滑行,直到雙腳踩在元首專列的車頂。整個索降過程雖然稱不上絲滑流暢,但從結果來說也是完全沒問題。
“漢娜,我下來了。”興奮大過緊張的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自己都不清楚,似乎她“冒險的天性中”還擁有成為一名特工的隱藏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