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1 飛散日(2 / 2)

2001年4月30日,百萬富翁丹尼斯蒂托乘坐俄羅斯“聯盟號”火箭抵達國際空間站,成為世界第一位太空遊客。他作為1的機組人員在軌道度過了將近8天,執行訪問國際空間站的任務。據說他從小就對與宇宙有關的事物著迷,並給自己設定了成名、太空的目標。幾十年後,這位百萬富翁大約花費了2000萬美元來實現兒時的夢想。

是和阿努謝赫安薩裡女士一樣的2000萬美元的往返票價。

“你好,年輕人。”認真看了吳塵的相貌,丹尼斯蒂托終於安心。

“您好,老先生。”吳塵明白他對作為地球遺民的自己是否變異的擔心。

“你是中國人。”丹尼斯蒂托看出了吳塵的舊世界身份。

“對。”吳塵輕輕點頭。

“啊,這就說得通了。”丹尼斯蒂托並沒有說具體是什麼說得通:“我長話短說,大災變永久的改變了地球生態,為了永久封印地獄之門我們用儘了一切辦法。毀滅者之星是最後的嘗試。如果不能準確投向科拉深孔,我們隻能放棄母星,逃往火星。”

“所以,火星真的建成了殖民地。”吳塵用“真的”來求證。這顯然是穩妥的話術。

“啊,傳聞都是真的,年輕人。”說好了“長話短說”的丹尼斯蒂托還是被吳塵帶進了回憶:“火星漫遊是人類最後的太空熱。在建成月球溶洞基地後,隨即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火星1號基地的建造……”

“我們決定利用氣泡冰來炸開冰封的地獄之門。”吳塵耐著性子聽完,開始暗中主導這次重要的劇情對話:“在您看來,有沒有我們還不知道的危險?”

“任何事都有未知的危險。”丹尼斯蒂托先給吳塵喂下一顆定心丸:“按照我們的計算,自個飛散日至今,地獄之門一直處於冰封狀態。氣泡冰的產生也是從飛散日延續至今。結合飛散日的大數據模型判斷,危險等級可控。所以放心吧,年輕人。”

吳塵從這段對話中,敏銳的捕捉到了“飛散日”這個和“突變日”、“崩塌日”、“開放日”類似的專屬詞彙。

再結合本劇情碎片時空由“古代黴菌”引發的“滅世菌災”,多功能腕表已經找到了一個最接近的破碎時空大災變的專署詞彙:“孢子飛散”。

“孢子飛散”是真菌孢子隨氣流分散傳播的過程。孢子釋放後在植物冠層中隨氣流運動,可降落在植物體表、土壤表麵或隨升氣流到達不同高度的大氣層後又被吹送到遠處,實現病害的中程和遠程傳播。

除去真菌孢子,某些植物的孢子粉則采用“氣囊式飛散”的方式,掀起壯觀的噴發。氣囊是由植物細胞脹氣形成的,其在內部充滿空氣,使植物體變得極為輕盈。某些植物的孢子粉受到氣囊的帶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飛散方式“氣囊式孢子飛散”。孢子粉的氣囊式飛散既能保證其在空氣中長距離傳播,又能使其在著陸之後得到有效紮根,這使得這種植物具有了更加廣泛的生存適應性和繁殖機製。

也就是說,每當遠古黴菌孢子從地獄之門噴發的這一天,就被稱為“飛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