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356 K.O計劃落空(1 / 2)

“按照眼下的情勢發展,盟軍的機降部隊很可能遭受重創。甚至有全軍覆沒的巨大風險。即便最後能夠奪取西西裡島,想要在短時間內再發動大規模的登陸作戰已經幾乎不可能。”女遊擊隊員艾琳給出自己的判斷。

“你是說,諾曼底登陸戰一定會被推遲。”戰地女郎丹妮爾立刻就想到了。

“很可能是大為推遲。”女遊擊隊員艾琳麵色凝重;“就像是一記原本能ko的組合拳。本應出人意料重擊敵人的第一次出拳卻被對方硬扛了下來,而且還不甘示弱的反擊得手。這讓一整套的組合拳ko計劃落空。正如德軍閃電戰打敗歐洲。如果盟軍不能用同樣的雷霆之勢,左右夾攻。一旦讓納粹獲得喘息之間,結果很可能是《高堡奇人的世界觀。我們將生活在阿爾伯特·施佩爾的終極大作:第三帝國首都‘日耳曼尼亞’的納粹光輝之下。”

希特勒的禦用建築師阿爾伯特·斯佩爾,全名“貝托爾德·康拉德·赫爾曼·阿爾伯特·斯佩爾bertholdkonradheranspeer”,他提出了重建柏林的構思,計劃建造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gerania”。日耳曼尼亞有3英裡長的林蔭大道,一排巨大的建築物。充分展現了希特勒的獨裁專製思想,預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勝後,對未來德國的部分想象。這一狂想旨在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柏林,讓柏林成為“千年之城”。為此,希特勒任命當時頗具才華的設計師阿爾伯特·斯佩爾牽頭設計了這一城市規劃項目。在設想中,這一計劃將使得柏林可以媲美古代的巴比倫、古羅馬,並使得其他都市如倫敦、巴黎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為之黯然失色。整體的設計上這一規劃有著濃厚的現代主義特色,但在公共建築上則借鑒了很多古羅馬的建築風格,頗具新古典主義色彩。這一規劃的核心將圍繞兩條橫貫柏林中心的軸線展開,東西軸穿過勃蘭登堡門和蒂爾加滕,南北軸線則更加重要,穿過今天柏林的政府辦公區,其中包含設想中受萬神殿啟發的人民大廳,以及巨大的117米高的新“凱旋門”……

熱播美劇《高堡奇人themanthehighcastle劇中就設想還原了架空世界線中這一區域建成後的場景。

從圖紙到實物,隻能說實在是太過震撼:一條南北向的城市主軸長7千米,兩端分彆是兩座新的火車站。這條大道將會成為遊行集會和閱兵場地而對機動車關閉機動車轉行位於軸線地麵之下的機動車專用道,沿路將形成大量商業和民用的新建築,以及寬闊的人工湖和縱橫交錯的街道。除此之外沿途還會設置象征納粹政權的雕像和許多高科技裝置。在整個柏林城的規劃內,還包括複雜完整的道路、環路、隧道和高速公路組成的立體“新交通係統”。

而在這一係列的設計中最重要,最奪目的“明珠”無疑是受萬神殿啟發的“人民大廳volkshalle”以及其附近麵積達到350000平方米的“大廣場gro?erptz”。這一建築的體量將是前所未有的,是一座有著巨大穹頂的建築物,這座建築將高達200多米,直徑250米,是聖保羅大教堂穹頂的16倍大。

這座誇張的建築由希特勒本人設計,設計靈感是以羅馬萬神殿為原型。如果建成,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閉空間建築,可以容納18萬人的集會。事實上,由於穹頂高度和直徑之巨,據分析如果建築內真的同時容納十幾萬人,呼吸產生的水蒸氣將會升騰並凝結在穹頂上,最後甚至產生小雨。

當然,類二戰“跨劇情融合時空”與《高堡奇人的架空劇情線不會相同。可是因為《國家榮耀:大戰役拍攝引發的劇情衍生,讓類二戰“跨劇情融合時空”之下的第三帝國,似乎看到了一絲回光返照的微光。

假如,僅僅隻是假如。1945年蘇聯紅軍沒有攻克柏林。元首大人沒有在他的地堡內自殺身亡。那麼第三帝國有沒有可能,扭轉戰局?

就在這時,ggl大德意誌機車製造商聯合會寬軌試驗場,《國家榮耀:大戰役片場電信室用專線廣播通報導演車廂,有來自保密單位的電話,打給女發明家海蒂·拉瑪。

“海蒂和凱蒂已經前往寬軌試驗場站台,迎接乘坐專列抵達的工程師康拉德·楚澤。”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直接用內部通話器回複道:“如果沒問題,請接到我的專線。或者轉到秘書室。”

“好的,女士。”電信室的女接線員立刻詢問對方的意願。很快,導演車廂的電話鈴聲就響起。

“喂,我是萊妮。您是哪位?”女導演隨即接通電話:“啊,是您,曼德爾先生。”

保密電話來自奧地利著名軍火大亨弗裡茨·曼德爾,也就是女發明家海蒂·拉瑪的“第一任丈夫”。

“什麼,蓋世太保秘密綁架了莉澤·邁特納?”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立刻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人嗎?”

在場的所有人都下意識的屏住呼吸。

短暫的停頓,隨即聽筒內傳出一個清晰的名字:“還有凱澤·威廉皇家物理

所所長……沃納·海森堡教授。”

“好的,我知道了。”放下話筒的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的表情和導演車廂的氣氛一樣凝重。

沃納·海森堡,全名:沃納·卡爾·海森堡wernerkarlheisenberg,出生於德國維爾茨堡,物理學家,量子力學主要創始人,哥本哈根學派代表人物,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沃納·海森堡於1920年考入慕尼黑大學,後來前往哥廷根大學學習物理;1923年寫出了題為《關於流體流動的穩定和湍流的博士論文,獲得慕尼黑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1924年晉身為講師,獲得德國大學的任意級彆中講學資格;1924年至1927年得到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讚助,前往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與尼爾斯·玻爾一起工作;1927年1941年擔任萊比錫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33年12月11日獲得193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1941年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物理學教授和凱澤·威廉皇家物理所所長,成為德國研製原子彈核武器的領導人,與核裂變的發現者之一奧托·哈恩一起研製核反應堆。

而這位奧托·哈恩,就是霸占了“原子彈之母”莉澤·邁特納研究成果的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