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暖場行動(2 / 2)

“對了,海蒂,B-VIII核電車頭改造完成了嗎?”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看向女發明家海蒂·拉瑪。

“設計方案已經完成,唯一限製我們的顯然是材料。”作為“傑出女士號”建造計劃的總工程師,女發明家海蒂·拉瑪對建造進度如數家珍:“一種能耐高溫、腐蝕和高應力的高性能合金。”

“所以?”片場安全主管,女遊擊隊員艾琳笑問。

“所以,‘好鋼用在刀刃上’。第三帝國最好的合金都被用來製造虎式重型坦克了。市麵上根本無從購買。”女發明家海蒂·拉瑪的答案也在情理之中。

自重56噸的虎式坦克用的是最先進的鎳合金鋼裝甲,這也是德國在二戰質量最好的裝甲鋼。虎式裝甲的生產采用冷軋鍛造工藝而非鑄造。相對於鑄造鋼,冷軋鍛造鋼的強度特性更高,其致密程度大約提高6%左右。雖然虎式坦克的生產商在1944年向軍隊建議,為節省工時,加快坦克生產速度,就必須改為鑄造鋼工藝。陸軍經過慎重考慮,以必須保證裝甲質量為由,否決了這一建議。

而同時期,於1943年12月15日投產的前蘇聯T-34/85坦克用弧光穿甲彈在1000米距離可以擊穿120毫米裝甲,理論上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打穿正麵裝甲110毫米的虎Ⅰ坦克。可實驗證明T-34/85坦克不能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虎Ⅰ坦克,蘇聯人在實驗中發現,德國的裝甲在同等厚度時的防護力優於蘇聯。德國的坦克手冊裡記載,“虎王(虎II)坦克”在1000米距離上平均垂直穿甲厚度是175毫米,然而,蘇聯人用“虎王”攻擊自己的坦克,發現在1000米距離上垂直穿甲可達203毫米!蘇聯T-34/85可以打穿120毫米的“蘇聯裝甲”,而換成“德國虎式裝甲”,T-34/85坦克根本打不出120毫米的厚度,最多隻能擊穿100毫米。所以在1000米距離上,T-34/85打不穿虎Ⅰ。由此判定,T-34/85坦克要在700米距離上才能擊毀虎Ⅰ。

蘇聯裝甲名不副實原因是戰爭的突然爆發以及德軍的迅速推進,使蘇聯失去了烏克蘭包括錳礦在內的資源地區和工業中心,精壓鋼供應也一度中斷。使用鎳鉻錳合金鋼的蘇聯坦克,防護質量明顯下降。加上生產計劃緊迫,導致大量精簡工藝,裝甲鋼的鑄造技術缺陷,殘存的氣泡導致了裝甲變脆。同樣,鎳是德國戰略儲備中的稀缺資源,二戰後期德國坦克由於沒有足夠的稀有金屬所以坦克裝甲都采用滲碳工藝也就是現在常說的表麵硬化工藝。鋼板表麵硬化厚度可以達到20%到30%。同樣的20毫米鋼板如果是滲碳鋼防護性能可以提高到26毫米左右,使用表麵滲碳硬化裝甲有一個缺陷就是在裝甲硬度強化的同時其裝甲韌性延展性大大降低,通俗說就是變脆。尤其是44年後期,許多裝甲工藝下降的德國的坦克不是被盟國的反坦克火力擊穿而是裝甲大麵積崩裂。

二戰時大量使用滲碳鋼作為坦克防護用鋼的國家也隻有德國。製造一輛虎式坦克將耗費工時,這幾乎是建造豹式坦克所需工時的兩倍。一輛虎式坦克的平均成本是帝國馬克,對照一輛三號坦克(PzKpfw III)的造價是帝國馬克,一輛四號坦克(PzKpfw IV)的造價是 帝國馬克,而一輛豹式五號坦克(PzKpfw V)的造價是帝國馬克,虎式坦克是名副其實坦克家族中的貴族“奔馳”。虎式坦克的生產要消耗大量德國緊缺的鎳,而德國43年底的戰略儲備隻有6000噸鎳和噸鉻。隨著芬蘭的退出戰爭,德國失去了唯一的鎳產地科洛斯約基的鎳廠,形勢決定不肯降低工業技術含量的納粹德國隻能停止虎式坦克的生產。

“SA3姐妹團”團長,首席選角助理戰地女郎丹妮爾隨即問道:“海蒂,鎳合金鋼裝甲出自哪家鋼廠?”

“埃森貝克(Essenbeck)鋼鐵廠。”女發明家海蒂·拉瑪脫口而出。

“既然不是(現實世界的)克虜伯鋼鐵廠,那這家埃森貝克鋼鐵廠一定出自劇情時空。”臨來時做足了功課的“SA3姐妹團”團長,首席選角助理戰地女郎丹妮爾已經想到了:“凱蒂,去查查看。”

“好的,丹妮爾。”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立刻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