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平庸之惡(2 / 2)

而並不是說:“平庸是一種罪惡”。

平庸之惡的概念,是由猶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首提。1961年4月11日,以色列政府對被蓋世太保頭子“死刑執行者”阿道夫·艾希曼的審判在耶路撒冷進行,審判一直持續到5月31日,阿道夫·艾希曼最終被判處絞刑。當時,漢娜·阿倫特以《紐約客》特約撰稿人的身份,現場報道了這場審判,並於1963年出版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關於艾希曼審判的報告》,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惡”哲學概念:即因不思想、無判斷、盲目服從權威而犯下的罪惡。漢娜·阿倫特認為罪惡分為兩種,一種是極權主義統治者本身的“極端之惡”,第二種是被統治者或參與者的“平庸之惡”。其中第二種比第一種有過之而不無及。

一般認為,對於顯而易見的惡行卻不加限製,或是直接參與的行為,就是平庸之惡。比如納粹為各地建造的集中營招募守衛和工人時,當地居民競相應聘。就是典型的平庸之惡。由此可見,平庸之惡的實質是喪失了思考能力的另一種極端之惡。漢娜·阿倫特論述平庸之惡的著作還包括《責任與判斷(中文版為《反抗“平庸之惡”》)》。

隻是這位著名的德裔猶太思想家、政治理論家,早在1941年就在美國駐馬賽外交官海勒姆·賓厄姆四世(Hiram Bingham IV)的幫助下與丈夫和母親流亡美國,而這位美國外交官也和“中國辛德勒”何鳳山做了同樣的事:“非法”向2500名猶太難民發放了“生命簽證”。此時,僑居紐約的漢娜·阿倫特已經成為當地德國猶太僑民中的活躍分子,一位知名的政論雜誌的特約撰稿人。

“丹妮爾,你說,我們這段劇情是不是也有些‘平庸之惡’?”第二選角助理安娜·莫菲特很自然的想到了:“什麼也不做。就坐視這些納粹按照既定劇情,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SA3姐妹團”團長,首席選角助理戰地女郎丹妮爾的著眼點從未改變:“不激化以劇情衝突展現的分歧線,是我們這次劇情冒險的核心要素。正如你所說,這是所有‘類二戰劇情時空’的既定劇情線。雖然因為我們的介入,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偏轉,但也隻是‘偏轉’並不能徹底扭轉整個劇情的走向。而且,9次破碎的庇護所也早已說明,玩家無底線的介入劇情,將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尤其是作為庇護所黃金時代的‘最大反派’,‘現在的主人’應該會很小心。”

第二選角助理安娜·莫菲特笑著詢問:“那麼,‘現在的主人’和‘過去的主人’有什麼不同嗎?”

“嗯……”很認真的想了想,“SA3姐妹團”團長,首席選角助理戰地女郎丹妮爾忽然笑了:“沒有不同。”

“真期待有一天主人能忽然降臨,帶入我們的主線啊。”第二選角助理安娜·莫菲特說出了所有“SA3姐妹團”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