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帝國的毀滅(2 / 2)

“咦?等等,我還看到了另一位‘第一夫人’。”不經意間悄悄瞥了眼站台的第二選角助理安娜·莫菲特又有新發現:“第三帝國二號人物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妻子瑪格達·戈培爾(Magdalena Goebbels)。”

“所以,關於元首大人和宣傳部長共用一名情人的傳聞是真的了?”如果是先前,女飛行家漢娜·萊契對類似未經證實的傳言從來都是不屑一顧的。如今,她已從吳塵的“往昔之語”獲悉了關於庇護所劇情時空存在的證明。早已跳出了自己的“原初人設”。

“當然。瑪格達·戈培爾和莉娜·海德裡希一樣,都是納粹黨的重要成員,也是阿道夫·希特勒的親密盟友和政治上的堅定支持者。二戰末期柏林即將被蘇軍攻占時,瑪格達與丈夫戈培爾毒殺了他們的六個孩子後雙雙自殺身亡。”

與愛娃·勃勞恩等元首身邊的女人不同。瑪格達·戈培爾是一個受過上流社會教育、堪稱高雅、文靜的貴婦人。如果說,她第一次的婚姻是失敗的話,那麼,她第二次婚姻簡直就是罪孽。她自己隨戈培爾一步步走向垂死的深淵不說,還連累六個孩子一同淪為第三帝國的殉葬品。更可怕的是,她對自己所走過的這條必然毀滅之路早已看透,然而卻始終執迷不悟。

1930年8月的一個悶熱夏夜,任職納粹柏林區行政負責人的文學博士約瑟夫·戈培爾,在納粹黨選舉集會上,對數千名聽眾發表了一番情緒激烈鼓舞人心的演講。瑪格達聽得心潮洶湧,當場墜入愛河。她不僅馬上加入納粹黨,還決意必須和戈培爾發生點什麼。十月下旬,她前往位於柏林的納粹黨總部,主動求職,並憑其出眾的外語能力,成功謀得秘書一職。

以瑪格達的個人魅力,後麵發生的事不僅儘在掌握,還遠超期待。先是戈培爾對她一見鐘情,後來希特勒竟也被她迷人的日耳曼氣質所吸引。甚至瑪格達和戈培爾結婚後,希特勒仍與她不時調情。帝國總理府傳聞,希特勒極愛瑪格達,在後者位於帝國廣場的公寓裡過了無數次夜。算起來,瑪格達·戈培爾要比愛娃·勃勞恩更早成為第三帝國非官方的“第一夫人”。以至於後世有人懷疑她和約瑟夫·戈培爾生下的六個孩子中,或許有元首大人的血脈,也說不定。

戈培爾對妻子和元首的風流韻事一如既往的保持緘默。

“優秀的男人往往會被強勢的異性所吸引,但又通常會與弱勢的女性締結婚姻。”第二選角助理安娜·莫菲特將目光投向明顯比愛娃·勃勞恩和柏林女明星參訪團更加強勢的瑪格達·戈培爾和莉娜·海德裡希率領的納粹女黨員代表團:“知道嗎,瑪格達·戈培爾篤信佛教。”

約瑟夫·戈培爾在盟國眼中有如惡魔,卻被瑪格達喚作“天使”。她完全沉浸在管理家務的快樂之中,並常常熬夜到天明,隻為了等候繁忙的丈夫回家。然後在十幾年裡,她自豪地為戈培爾生了六個孩子。一旦認準了既定目標,她就表現出了鐵一般的自製力。瑪格達的日常生活精確到每一分鐘,她梳妝的時間短得驚人,就連每次刷牙的次數也基本相同。即使家人也從未見過她蓬頭垢麵衣衫不整的時候。她是個執守信仰的女人,特彆是對佛教很虔誠。從小姑娘時起一直到她死去,床邊總有關於佛經的書籍,也隻有在夜闌時分她才靜心讀它們。即使1930年她嫁給第二任法西斯丈夫約瑟夫·戈培爾之後,也從沒有改變對佛教的信仰。她的迷信帶有原始性,有個吉普賽的算命人預言她在40到45歲之間不得善終,她相信了。正因為她信命而又看出了法西斯納粹末世的逼近,她的內心才時常湧動著深深的悲哀。她曾當麵駁斥過希特勒對女人的“攻擊”,其勇氣令人吃驚。但更多時她習慣於保持沉默。

“的確,連德國最富有的匡特家族二代掌門人京特·匡特(Günther Quandt)隻是在火車上的一次偶遇,就對18歲情竇初開的瑪格達一見鐘情。可想而知這位‘前第一夫人’的魅力。”片場安全主管,女遊擊隊員艾琳替女飛行家漢娜·萊契問道:“對了,眼前這位瑪格達·戈培爾又出自哪裡?”

“同樣出自《帝國的毀滅》,現實世界的扮演者是另一位柏林影後科琳娜·哈弗奇(na Harf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