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家家戶戶都有種豆子,他們種的多是從她這裡買回去的新品種,產量非常不錯,比時下的豆類品種高產。這個時代的農民實在很不容易,抗風險的能力也很差,這次他們損失慘重,裴靜姝也希望能夠幫他們一些。
裴靜姝讓楊孟英放消息出去,說自己想要收豆腐皮兒。楊孟英現在對裴靜姝已經很服氣了,以前還會和裴靜姝懟兩句,經過這次瘟疫事件之後,楊孟英又聽多了大家對裴靜姝的誇獎,也覺得裴靜姝是神仙轉世,可以提前預知未來。裴靜姝做下的決定,絕對是對的。
以前楊孟英不喜歡裴靜姝把賺錢的方法告訴彆人,怕彆人把錢賺了,他們就賺不到錢。現在回過頭去看,才發現裴靜姝比自己想的遠多了,一個人能賺到的錢是有限的,但是要有一群人都幫著你賺,那你賺到的就遠比自己一個人賺來的多。
豆子是當地的主要作物之一,大家對豆子的吃法也算小有研究,大部分人都會做豆腐豆皮等。本來這種也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要怎麼弄得好吃,那就要考手藝了。
地裡的農作物也是分三五九等的,像紅薯,蘿卜就是屬於比較下等的,家裡沒有大米小麥的時候就拿這種東西來充饑,而大豆在當地絕對就是屬於作物中的貴族。除了收大豆的時候,大家會做一頓豆腐吃,那就隻有等著家來貴客的時候,人家才會磨豆腐招待客人。
豆腐是可以和肉類平起平坐的素食。
而那些成色不好的,在收割大豆的時候,就可以磨成豆腐自己人吃了。新鮮的豆子做出來的豆腐非常香,那是後世在豆腐店裡吃不到的味道。
裴靜姝沒有種黃大豆,倒是種了一些綠豆紅豆黑豆等。
楊孟英本來就非常健談,裴靜姝現在有出息之後,她就更像一朵交際花了,在隊裡和誰都可以聊得起來,當然這個誰並不包括顧大娘和夏金桂。
沒過多久,整個生產隊的人都知道裴靜姝這邊要收豆腐皮,問了價錢之後,他們都覺得可以接受,就回去摩拳擦掌做起豆腐皮來。
那些手藝不行的,就花幾分錢請人幫自己做,做好之後再帶到裴靜姝這裡換錢。
裴靜姝把收到的這些豆腐皮做成鹵豆腐,就用鹵雞的那個鹵水,做出來的味道既有豆腐的清香,又有鹵雞的香味,味道並不比肉差。
雖說城裡人有錢,但是也並不是天天都能吃得起鹵雞的,大部分人一個月也就吃那麼幾次,每次也就宰一小半。要是換成鹵豆腐,成本就低了許多,而且味道也不差,還能過過沒有吃到鹵雞的嘴癮。
果然,蕭長風第一次帶鹵豆腐去城裡賣,就深受眾人的喜歡,最重要的是裴靜姝家裡的鹵味太正宗了,讓人欲罷不能,簡直能吃上癮。
蕭長風賣完東西又去看他外婆,走到他家外婆門口,就見幾個老人正在做火柴盒。城裡人沒有那麼多活,他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也沒法去工廠上班,也就在家裡接點火柴盒等輕鬆活做做。
“長風回來了,我讓你給我帶的鹵雞呢?”林阿婆問道。
“林阿婆,這可不湊巧,最近鄉下發生了雞瘟,都找不到幾隻雞了,哪裡還有鹵雞。”蕭長風說道。
“唉喲!我可是足足等了半個月,今天我家老二要回來,我還正說讓他嘗嘗你那個鹵雞的味道。”林阿婆一臉惋惜,她平時其實也很節儉,隻有兒子回來的時候舍得下血本。
“林阿婆彆氣,這次沒有給你帶鹵雞,但是我有新東西給你。”
“又是什麼新吃食?”在座的老人們都感興趣了,每次蕭長風帶回來的新東西就沒有讓他們失望過。
“豆腐皮。”
他們一聽說是豆腐皮,還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這東西城裡都有賣,算什麼新吃食?”
“你們吃了之後就知道算不算了。”蕭長風從拖拉機的貨箱中提出一包豆腐皮兒走進屋。
大家聞到這股味道還是熟悉的鹵雞味。
“這是鹵豆腐皮兒?”
“嘗嘗看。”
幾個老人都去嘗了一筷子,又問蕭長風:“那這東西怎麼賣呀?”
“一毛五一斤,是不是比吃肉劃算多了?”蕭長風自信滿滿地說道。
“那你先給我來三斤,今天我們家二娃要回來。”林阿婆立馬就說。
“我也要兩斤。”
“我要一斤。”
“我今天總共隻剩這麼一些了,這次就不收你們的錢,免費吃,下次我再給你們帶。”蕭長風說道。
大家一聽這話,都怨他不多帶一些回來,林阿婆更是道:“我們家老二今天回來,晚上可吃什麼東西?我想著你今天要回來,都沒去菜市場買菜,就等著你的鹵雞呢。”
“林阿婆彆生氣,你老人家又沒提前給我打招呼,我怎麼知道?要不你用碗夾一些回去,我明天再給你運一些回來。”
大家這才放過蕭長風。
瘟疫過後,小豬的價格又漲了,其他生產隊都在抱怨,承山大隊這邊倒還好。畢竟最近大家賣豆皮也賣了不少錢,雖然也有彆的生產隊到裴靜姝這邊來賣豆皮,但大部分人都沒有那麼多豆子做成豆皮賣,能夠湊成一頭小豬的價格,那也算是收成比較好的了。
承山大隊因為種的基本都是裴靜姝的新品種,大家收獲的豆子多,能夠做出來的豆皮也多,錢自然就有了。能夠再買一頭豬來養著,大家心中也沒那麼多憾恨。
裴靜姝也買了兩隻小豬,打算在年底再殺了。
傍晚的時候,大家忙完農活,收拾完家裡的閒雜事物,便又聚到裴靜姝這邊的院子乘涼聊天。
裴靜姝這邊的院子寬,而且平平整整的,隨時都很乾淨,院子裡也有足夠多的板凳,大家坐在一起拉拉家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今天才去街上買了一對小豬,這小豬的價格漲得可高了。也不知道到年底的時候能長到多少斤,沒準今年就沒有年豬吃了。”唐二哥感慨地說道。他家比較慘,兩隻豬都死了,最後隻剩下兩三隻雞。
“你好歹還有兩三隻雞,我家可是一隻雞都沒剩,死得那個乾淨。”李大娘痛心疾首。
“我們金溝村,除了裴靜姝和何婆婆,誰不慘?”丁大嫂道。
“說起來同樣是養雞養豬,怎麼靜姝你家的雞就一點事都沒有?傳點秘訣給我們吧。”劉二娘說道。
“可能是我和你們隔絕了,養動物也要給它們舒適乾淨的環境,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禽病。”裴靜姝也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告訴他們,而且在瘟疫那段時間,裴靜姝也讓竇濤儘量不要跟彆家的牲畜家禽有接觸,這樣也可以減少傳播機會。
眾人想想,裴靜姝說得還真有幾分道理。不過他們養點家禽,哪有那麼講究的,就連他們自己人都沒那麼講究。
“你家的雞和豬長得那麼快,除了養得好,有沒有什麼其他的秘訣啊?我不求像你們家的豬那樣長得壯,隻希望年底能夠長到兩百斤,這樣就可以吃到年豬肉了。”劉明秀說道。
“想要短時間養肥,其實也不是不可能。”裴靜姝想了想說道。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