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看過河坎小學的人都驚歎於他們竟然能把學堂修得這麼漂亮壯麗,那些修學校的工人師傅也倍感驕傲,其實很多人以前根本沒有修過這種洋房,連混泥土該怎麼配比都不清楚,他們似乎也沒想到自己修出來的房子竟然這麼恢弘大氣。
原本承山大隊那些反對建校的人,現在見了河坎小學,心中也不禁感慨萬千。聽著旁人對他們的讚美,承山大隊便再也沒幾人覺得建校不對了,這樣一所學校,就算現在家裡沒有小孩上學,今後總會有子子孫孫,他們能在這麼霸氣漂亮的教室裡學習,那也算是為自己的子孫積了福德。
十一月七號,河坎鄉小學迎來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這裡的五六百學生全部都要搬到新教室裡去,從今往後,他們就再也不用坐在陰冷潮濕、四麵透風的破教室裡上學了。
而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河坎鄉這邊也通了電,學校裡再也不用擔心早上時間太早、或者下雨天光線不好不能上課的情況。
萬裡無雲的藍天下,一棟漂亮的三層洋房聳立在茶葉山之巔,比山上那一株漲了百年的大樟樹還要高,燕麗站在校園的國旗台下,看著高聳入雲的教學樓,忍不住微微一笑。
“姐姐。”正在上體育課的燕明跑了過來。
“嗯,小明,怎麼不去活動?”
“剛剛打了乒乓,玩累了,就過來看看你,你這節沒課?”燕明問道。
“沒有,下一節才是我的。你最近學習怎麼樣?明年就要考試了,可要好好努力。”
“嗯嗯,我最近一直努力呢!我也會像你一樣考個老師,今後回來和你一起教書。”燕明說道,“我覺得我們學校越來越不錯了,我聽我們的張老師說很多其他地方的老師和學生都很羨慕我們,說我們比城裡的學校還要好。”
燕麗抿著唇笑了笑,“靜姝姐和長風哥給我們創造那麼好的條件,我們更該好好努力,這樣才不枉費他們的一片苦心。”
“嗯,我知道了。”恰好這時有學生在遠處叫他,燕明便轉身回應了一下,又對燕麗道:“姐,我同學叫我了,該我上場了。”
“去吧!”燕麗笑道。
遠處傳來一陣歡聲笑語,燕麗看著那些幸福活潑的小孩,不禁唇角微微上揚。
今年年底,生產隊也公布了一件振奮人心的消息,長達十多二十年的集體生活終於結束,他們馬上也可以像其他地方那樣實行家庭承包責任製,每戶人家按人口分土地。
其實這兩年大家對集體勞動的熱情越來越少,很多人寧可在年末給彆人一點工分錢,也不願意花大量的時間消耗在掙工分這件事上。他們在家裡做一點小吃或者種點適合拿去賣錢的蔬菜,都比一天到晚掙工分劃算,隻是有時候大家都不下地做活,那生產隊的活也沒法展開,所以隊裡的乾部會強製大家參加。
談到分地,大家都熱情高漲,不過為了公平起見,也不能按個人意願來分,大家便都按照就近原則來抽簽決定。
至於有一些離各個小村都比較遠的,那也不能隻給一個村寨,得各個村派人去抽。
裴靜姝這裡就隻有她和顧珊珊兩人,顧明軒那一份地,裴靜姝原本不打算幫著領,不過最後劉支書直接幫他們領了。裴靜姝、顧明軒和顧珊珊的土地都離金溝村比較近,裴靜姝也不知道是不是劉支書有意幫著自己。
生產隊的人對這種分法似乎也沒什麼意見,當然顧大娘除外,顧大娘不停嘀咕自己分得的地最差,隻不過現在已經沒幾人會理會顧大娘的嘀咕。
顧大娘的年紀一年年大了,身體不如以前健朗,腦子也不行,但脾氣卻依然還是那麼討人厭。
顧明春聽說分地,也帶著豆豆回了竇家,畢竟她是竇家那邊的人,她和豆豆的土地也在竇家,她要是不回去,今後在娘家和夫家都沒有地,那可怎麼活?
土地下放到個人手上,大家也要買農具買牲口喂養,生產隊的農具一律按錢賣,如果你看中哪一樣,可以花價錢買下來。
裴靜姝看著哞哞跟著自己也有五年之久了,它的年紀也大了,不如年輕時那麼強壯,裴靜姝也不缺這幾個錢,就花了點錢將哞哞買下,等今後開了春,如果它還能下地勞動,就讓它去犁地,如果去不了,那當個寵物養著也無所謂。
裴靜姝的幾畝地中,有一塊是足足兩畝的大水田,就在金溝村的村尾,和她家隻隔了一條路,在她家的院子裡也可以看到。
裴靜姝打算把這塊地開墾出來做成養殖場,可以種一些荷花,養一點魚蝦等。她原本是想去城市附近買一塊地搞養殖,不過她試過,這金手指竟然隻能在金溝村這個地方用,就算在裴家的池塘裡也會顯示區域錯誤。
如今河坎鄉這個地方也漸漸繁華起來,她倒也覺得就算不去城裡,其實也一樣可以發家致富。這個地方現在已經取代先市和上堯,成了這附近幾十裡最富有的鄉鎮之一。
自從政策開放之後,賣陶瓷的、釀醋,還有磚瓦廠也開在了河坎鄉的各個地方,而這些又會給河坎鄉帶來人氣。
承山大隊通了公路之後,城裡來這裡收糧食的、蔬菜的、兔子、雞、鴨子、鵝和豬等的商販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開著拖拉機來的。承山大隊的稻米口感好,顆粒飽滿,在世麵上賣得起價錢。
至於家禽牲口,則是因為這邊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著,他們來一趟幾乎都不會空手而歸,要知道肉類在這個時代是最稀缺的東西,大家都巴不得有一口肉吃。承山大隊可以從裴靜姝那裡買豬飼料,這樣可以縮短豬生長的時間,而且長出來的豬肥壯,就算低於市價賣給那些商販,他們也不會虧本。
裴靜龍和竇曉霞這兩口子一直種菜,菜種子都是裴靜姝給他們的,竇曉霞乾彆的不行,但做地裡的活卻是一把好手,她年輕力壯,擔糞水也不在話下,種出來的蔥、芹菜等又嫩又香,這些菜算是能賣得上價錢的,她和裴靜龍兩口子一個月可以賺四五十塊錢。
可彆小看這四五十塊錢,這是在土地沒有下放之前,現在他們手上的土地更多了,每個月能賺的自然也就更多,這可把竇曉霞激動得,連走路都能抬頭挺胸了。
以前他們在裴靜姝那裡做活,每個月拿十塊錢的工資,就覺得是一大筆錢,現在手上的錢多了,竇曉霞也舍得了,給裴朝辰做衣服的時候,也會給顧珊珊做一套,布也是頂好的,並不是那種濫竽充數的差布料。
過年前,竇曉霞破天荒拿出五十塊錢,讓蕭長風給她買城裡的好料子,今年她要給楊孟英、裴建國和竇家的竇母、竇父各做一套好看的衣服過年。
楊孟英雖然以前罵了竇曉霞許多,但見著自家兒媳婦現在終於成才了,也欣慰不已,就道:“你們兩口子還是要多謝謝你妹,要不是靜姝給你們指路,你們現在還是像以前那樣漂流浪蕩的,存不起幾個錢。”
竇曉霞笑道:“媽說得對,還是靜姝腦子最好,我們隻會埋頭做,今年真的要謝謝靜姝。這是我找劉二娘幫忙織的毛衣,我知道你也不缺那些漂亮外套,就給你織一件裡麵穿的毛衣,幺妹不要嫌棄嫂嫂給得不體麵就行。”
裴靜姝接下竇曉霞送的毛衣,這毛衣是當下非常流行的大紅色,這年頭大家似乎都特彆喜歡這種鮮豔的色澤,雖然這種品味在裴靜姝看來很老土,不過到底是竇曉霞的一番心意,她也不好意思說不喜歡之類的話。
可能有了經濟之後,人的幸福感也會增加,心胸也會變得更開闊些,竇曉霞現在每天忙著種菜掙錢,也沒有什麼心思去想其他的事,她身上的是非少了,家庭關係也跟著和睦了。
新年前,竇曉霞拿著剩下的兩套衣服去竇家,年前送過去,新年老兩口就能穿上新衣服。她嫁到裴家這麼多年,裴家的日子也窮,楊孟英也是個吝嗇的婆婆,她其實倒也沒有拿過什麼好東西回去孝順娘家父母。
這次竇曉霞讓裴靜龍把衣服給竇母,省得竇母今後說三道四的,竇母以前不喜歡裴靜龍這個女婿,覺得裴家窮,裴靜龍這個女婿除了長得高大,一門手藝都沒有,裴家人丁又不興旺,不是什麼上得了台麵的親戚。
這次見著裴靜龍拿著兩套漂亮的衣服來給自己,竇母眼睛都笑成一條線了,猛誇兩口子想得周到。竇母活得年歲長,見過一些世麵,也識貨,一看這布料就知道是好東西。
不過裴靜龍和竇曉霞兩口子掙了麵子,顧明春就越發被嫌棄得慘了。竇母又拉著竇曉霞說了許多顧明春的極品事,大概就是好吃懶做,悶聲不吭,遇事就躲回娘家之類的。
顧明春就在廚房煮飯,聽見竇母這樣說自己,越發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便一個人走出房間,連鍋裡的飯菜也不管了。中午裴靜龍和竇曉霞連飯都沒有吃,就趕著回了裴家,他們現在地裡種著蔬菜,明天一大早蕭長風就要來運菜離開,他們回去還要照看地裡的蔬菜,有些今天晚上能摘的,下午就要摘好,省得第二天早上來不及。
沒想他們這一走,竇家竟然出了一樁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