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深城(2 / 2)

從1983開始 睡覺會變白 4692 字 6個月前

老街異常繁華,雖沒有高樓大廈,但兩側全是各種各樣的低矮店鋪。人流不息,買賣自由,頗有九十年代小縣城的風光。

他拐進一條胡同,裡麵又有十來家服裝店。

前邊是鋪麵,後邊是工作間,都是小作坊式,十幾二十台縫紉機,每天能做幾十上百件衣裳。

在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為了降低成本,把大量的成衣加工、玩具加工搬到了深城。

既有港商回來投資建廠,也有內地人的家庭作坊,這些原始步驟的積累,才為日後深城服裝業的興盛打下了基礎。

許非隨便進了一家,鋪麵特彆小,牆上、架子上都是服裝。

“你好,你想買什麼衣服?”一個小姑娘過來招待,普通話不太利索。

“哦,我先看看。”

他轉了一圈,發現款式都很簡單,多為襯衣和短袖。

“這件多少錢?”他摸著一件的確良白襯衫問。

“十四。”

好家夥,比北方便宜一半。

“這件呢?”他又摸著一件淺藍色的襯衫,稍微帶點裝飾。

“二十。”

“這個呢?”他又摸了摸一件粗糙的老頭衫。

“這個最便宜,五塊錢。”

小姑娘有點不耐煩了,“您到底要哪件?”

“我不買,我就隨便看看。”

他抹身出了門,小姑娘愣了愣,隨後啐了一口,“樣衰就唔好出來扮曬野啦!”

許非一連逛了十來家,大抵摸清了價格。

衣服大多十幾塊,純白的便宜,帶顏色的貴,條紋的更貴,其中長袖又比短袖貴兩三塊。老頭衫最賤,因為布料劣質,還薄,基本剪出個窟窿,套腦袋上就能穿。

既帶顏色,又印圖案的特彆少,頂多就是白衣服上麵,再印點什麼東西——這就是設備和技術問題了。

在六、七、八十年代,衣服的價格一直很貴。通常是單位發製服,或者自己做衣服,買衣服什麼的,一年到頭能有一件就不錯了。

那做衣服怎麼做呢?

前麵說了,一米滌卡白布要六塊錢加兩寸布票,而做一件成人上衣,要一米多的布。於是就八九塊錢買布,兩塊錢找裁縫量各種尺寸,然後自己做,或者雇人做。

縫製這個環節的人工費最便宜,幾毛錢都是高的。

所以你看看,自己做一件的成本就要十來塊,更彆提買了。尤其是尋常人家,一件衣裳輪流穿,最小的光屁股跑,都是常事。

而許非看了一圈,賣價十幾塊,成本價還得便宜,這買賣乾的過。

他匆匆回到旅店,租用了一下電話,從兜裡摸出張紙條,是《紅樓夢》服裝設計史岩芹朋友的朋友介紹的廠子。

老式的轉輪電話,就聽那哢嗒哢嗒的動靜,撥個號能給你累死,一不小心撥錯了,還得從頭開始哢嗒哢嗒。

“喂,是花田服裝廠麼?哦,我有個訂單想跟你們談談。”

(第八章也進去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