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請來香港公司操刀,據稱短短幾分鐘,花了一千餘萬。
學習先進技術,拍出我們自己的東西。
落後就要挨打。”
“《風聲》以強大的演員陣容,紮實的劇本,先鋒的拍攝手法……幾乎讓人忘記了它的性質,一部主旋律電影。”
國家宣傳的力量,是誰也比不了的。
許非享受到了《鴉片戰爭》的待遇,甚至還要強大,鋪天蓋地的媒體讚譽,睜眼閉眼全是《風聲》。
而大領導聽取意見,指示道:“不建議組織中小學生觀影。”
天下也在呼籲:“不建議未成年人觀看。”
本來就是兒童不宜的東西,結果起了反向宣傳的作用。越不讓看,越想看,因為提到“兒童不宜”四個字,成年人總會想到黃暴上。
首映過後三天,《風聲》開始第一輪上映。
剛一亮相,就霸占了京城、魔都、羊城等地的電影市場。或衝著明星來,或衝著黃暴來,或閒著沒事來的……
總之,很多人是看下去了,且非常喜歡。
“最令人驚喜?葛尤吧,我一看他就想笑,後來一看他就害怕,太變態了!”
“哭了,對,哭了!”
“怎麼說呢?雖然也是愛國主義什麼的,但跟以往的完全不同……說不好,反正我挺喜歡的。”
“我覺得多拍點這樣的電影特棒,觀眾不是不愛看主旋律,主要是吸引力不夠。”
搜狐迅速推出《風聲》專題,bbs更是熱火朝天,尺度大開。
“有生之年!我的夢想居然實現了,鞏麗和張蔓玉!”
“我和朋友們看完,討論了一宿裡麵的酷刑。尤其是繩子,現在看到繩子就興奮,啊呸,害怕。”
“赤果果的性暗示,不,應該是通過x虐待來獲得快感,以前的人真變態。”
“我怎麼覺得鞏麗和張蔓玉有點小曖昧呢?”
“不是小,是大大的曖昧,樓上的我們細聊。”
9月5號上映,跟著教師節,中秋,國慶。
在國慶前夕,上映兩周半的《風聲》反而又迎來了觀影高峰。因為包場開始了,各政府機關、國企、事業單位等等,都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學校也沒落下,學生不讓看,老師可以看啊。
政策綠燈最霸道,以前許非出片子,仍要一個省一個省去談發行。這次爽快的讓人害怕,分賬怎麼算、幾號上映、用什麼海報、明星見麵會……全盤接受,暢通無阻。
包括一直不對付的那個省。
老總已經換掉了。
外麵喧囂陣陣,許老師也沒閒著,隻是有點蛋疼——他忙著參加各種座談會。
電影協會的、文聯的、市部門的、中央部門的,級彆一個比一個高,推不了。車軲轆話反複說,議題就一項:
“主旋律到底該怎麼拍?”
“我覺得任何電影,都要分三個步驟:讓觀眾能掏錢進影院,讓觀眾能看下去,然後才會有喜歡、不喜歡的問題。”
“《風聲》說白了很簡單,明星造勢,觀眾見著大明星了,誒,第一步就成功。
他們願意掏錢去看,然後片子質量好,這就能看下去。”
“有人說《風聲》是個例,投入太大,製片廠承受不了。那我想問問,以前的主旋律大片花的錢多不多?
不亞於《風聲》吧,為什麼市場表現一般?”
“思路啊,不能再固步自封,必須要創新!”
“……”
有的讚同,有的反對,但反對的也說不啥,人家成功了。
舉國氣勢,吊打今年的所有作品,包括《鴉片戰爭》和《侏羅紀》
總之,業內對主旋律有了新的認識,原來還可以這麼拍……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