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末的電視劇,受眾發生了很大變化。
80後的小孩長大了,有了自我觀影意識,他們區彆於以前看《渴望》的那幫人,接受的全是流行文化——後來看《流星花園》的也是他們。
而且相關技術提高,衍生品冒出來了,貼紙海報,文具盒橡皮,連臉盆、茶杯、衣服都有。
像那種一塊錢一張的海報,許老師上輩子買過幾百張……當然他這會在砰砰拍桌子,你們特麼的有版權麼?!
肯定沒有啦!
他查都沒處查,環境如此。
……
“主任,最新收視率出來了!”
“快拿過來!”
京台某部門,幾個人捧著一張數據紙,手都在抖。
去年,央視成立了索福瑞公司,正式開啟國內收視率調查——這是官方指定的,唯一的收視率調查機構。
最初應該還公正,後來就開始賣了,不多講——總之現在的劇,收視率就是個粑粑。
京台先一天一集,試驗放了兩天,本地收視率是151、164。
現在每天兩集,3、4集17,5、6集258,7、8集365,9、10集383。
昨天是11、12集,402,突破40大關!
“小意思,小意思!”
主任各種淡定,道:“我們的劇本來就獨占鼇頭,《渴望》怎麼著也有90吧?”
“《北京人在紐約》怎麼著也有60吧?”
“《編輯部的故事》怎麼著也有50吧?”
“小意思,小意思。”
幾人迅速達成一致,隨即又揮揮拳頭,太他娘爽了!
其實都明白,如今不是那個一部劇就能占領市場的年代了。所以該劇的出現,又讓他們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與此同時,央視。
相關負責人也看著收視率統計表,疑惑道:“真有那麼好看麼?”
“主要青少年喜歡,他們喜歡,家長就得陪著,看著看著也來癮了。”
“對,我媳婦,我孩子,我媽天天看,我跟著看了兩集,確實挺有意思。”
“漲的太離譜,好幾年沒這種情況了。”
“是啊,畢竟不是《西遊記》那時候了……不過許非這人神了,這年頭還能霸占市場。”
“《大宅門》能比過麼?”
“比不了,這戲不帶腦子都能看,《大宅門》得帶腦子。”
“哈哈,夠損!”
……
衛視首播,全國觀眾都能看見。
平均收視率要低,本地收視率還在漲:13、14集,457;15、16集,468;17、18集,55!
越來越多的報紙、雜誌參與進來,每個主要演員都被扒了一遍。天下按兵不動,等第二輪、第三輪播出後,再讓演員去各地見麵。
搜狐bbs也在討論:
“有點失望,不像天下的作品,太商業化了!”
“讚同,沒有那種藝術底蘊和情懷了。”
“我覺得很好啊,更被大眾接受。你不能不承認,這是天下最火的一部戲。”
“言情元素太多了,而且很多邏輯不通,有點像瓊瑤劇。”
“對對,我就覺得像什麼,原來是瓊瑤劇!”
“像瓊瑤劇+1!”
“像個屁,根本不一樣好麼?
裡麵沒有愛情至上,不顧倫理道德、基本價值的吧?沒有打著愛情旗號,肆意傷害彆人的吧?沒有哭哭啼啼的女人,和大聲咆哮的男人吧?
男女主的愛情感人純粹,又有自我和大義,無非拍攝手法通俗了點,這怎麼能像瓊瑤劇呢?”
“同意樓上,不懂的彆跟著胡咧咧。天下再爛的劇,也碾壓瓊瑤好嘛?”
“+1!”
“+2!”
“隻有我一個人期待《天龍八部》麼?”
“武俠迷滾到隔壁去!”
(七百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