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盛典2(1 / 2)

從1983開始 睡覺會變白 5451 字 3個月前

</p>

“這人誰啊?”

“這哥們誰啊?”

當許非出來,很多不明就裡的觀眾在疑惑,倒是有些長輩辨認片刻:

“哦,這不那個,那個……”

“哎呀,就那個嘛!”

與之相反的是藝校學生和不知名的從業人員,趕緊斬雞頭、燒黃紙,三炷香叩拜娛樂圈之神!

現場則是安靜,鴉雀無聲。

許非走到台中央,燈光調的正好,看下麵不刺眼,不昏暗,坐著華語娛樂圈80%的巨星名導。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發展到今天,已快百年曆史。”

他拿著話筒,慢慢踱步:

“第一個行業高峰期,在上海。

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以及邵氏兄弟等,他們在創作、製片、發行放映中積攢了大量經驗,為我們帶來了第一縷電影之光。

之後戰亂,大批的電影人南逃香港,促成了第二個行業高峰。

也就是**十年代的港片黃金期,東方好萊塢。而現在,港片黃金期早已結束……”

噝!

趙領導抽了一口涼氣,這是能公開說的麼?引起不滿怎麼辦啊?抗議怎麼辦啊?

“內因麼,在座的諸位比我清楚。

外因是什麼呢?

也很簡單,丟掉了台灣、東亞、東南亞這些海外市場,被好萊塢取而代之。

那有沒有人想過,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輸的呢?

是97年的《泰坦尼克號》?93年的《侏羅紀公園》?91年的《終結者2》?

還是更早的《大白鯊》《異形》《星球大戰》《奪寶奇兵》?”

許非停頓了一會,繼續道:“都不是。這並非時間的跨度,而是一種體係、資本、思維、方法以及技術!”

“……”

全場都在聽,不管喜不喜歡這個人,都得認真聽。

電視機前的觀眾皺著眉,隻覺很牛逼的樣子。

“他們還在研究如何拍商業片的時候,我們正在向外輸出李小龍!

他們還在北美打轉的時候,我們也成功占領了泛亞市場,並輸出北美,擁有大量的功夫片擁躉!

但現在,好萊塢在全世界攻城略地,港片苟延殘喘,內地電影蹣跚起步,台灣片呢?抱歉,忽略不計。

我剛才講兩次行業高峰,為什麼叫行業?

因為它就是行業,不是產業!

比創造力,比拍攝,比演員,比幕後,我們都不差,但我們沒有產業。

電影工業化,流水線生產,全球發行……在今天這個新潮的時代,具體為一項技術:特效。

拿李桉的《綠巨人》舉例,他們可以用特效,在大銀幕上呈現一個完全虛擬又活靈活現的綠巨人。

觀眾看著它毀壞城市,劈山斬海,一跳就能砸到飛機。

這叫頂級的觀影感受。

好萊塢的商業大片,以淺薄的主題、華麗的包裝、個人英雄主義的形式,向全世界輸出它的美式價值觀。

好萊塢成功了,我們不知不覺的被甩開了。”

許非看著台下,目光不時與某位明星對上,那眼睛裡都在星星閃爍。

“而現在,第三次高峰正在崛起。

2001年,內地院線改革,首批30條院線,872家影院,1581塊銀幕。平均每家1.8塊,寒酸到令人發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