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庶子高門(56)三合一(1 / 2)

斂財人生[綜] 林木兒 14827 字 2個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斂財人生[綜]最新章節!

庶子高門(56)

苗家人的出現,是個意外。

林雨桐最擔心的是,有人藏在後麵,洞悉了四爺的一切,但偏偏,四爺和自己什麼也沒發現。要不然,不會這麼巧,四爺安排了證人,他也恰好就送來了苗家的人。要是如此,被背後的人就太可怕,而自己到現在都不知道這人是誰。

隨即,她就搖搖頭,這苗家人能出現,卻也未必就是四爺和自己被盯住了。還有一個人,那就是郭毅。郭毅也在這證人裡插了一腳,隻是他不知道,他能做成這一切,完全都是四爺藏在背後默許的結果。可要是盯住郭毅的不僅四爺和自己,還有另一撥人呢?那麼從郭毅身上,洞悉郭毅的打算,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可這能盯住郭毅,知道郭毅重要的人,會是誰呢?

是皇上嗎?

不!不會!要是手裡有苗家的人,皇上早就將金成安給辦了,還留著他過年不成?

可要是不是皇上,這人會是誰呢?

林雨桐看著楚源煞白的臉,想到了一個人——金成安!

她緩緩的坐下來,輕聲對甘氏道:“哪裡還有苗家人?苗家人不是都死了嗎?不會是冒充的吧?”

聲音不高不低,恰好能叫人聽的大概。也掩飾了她為什麼剛才會那麼失態。

甘氏搖搖頭:“稍安勿躁!聽著就罷了。”

永康帝朝林雨桐看了一眼,心也就放下了。看來這個人的出現,也並不是在雲隱算計的範圍內。這才對嘛!要不然,不是她本身的心計太可怕,就是甘氏在外麵的勢力大的已經叫人忌憚了。

而那苗壯,似乎沒聽見林雨桐的話一般,靜靜的跪著,低著頭,也不去辯解自己是不是真的苗家人,隻道:“草民的姑母是謹國公的妾室。苗家的馬場跟北遼緊鄰,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苗家做的生意,從來都是從北遼販馬,往咱們大周賣。許多軍中的馬匹,都是托苗家辦成的。苗家雖賺了銀子,雖跟北遼做生意,但卻從來沒有損害過大周的利益。這一點靖安侯應該可以作證。當年,戍邊軍在跟北遼的一戰中,馬匹傷亡慘重。是苗家將馬場裡的戰馬,無償的提供給了戍邊軍……”說著,就看向了靖安侯。

靖安侯深深的看了一眼苗壯:“臣不知道這人是不是苗家的後人,但他說的事情是事實。”要不然當年自己也打不贏那一仗。雖然被先帝冒領了戰功,但苗家於國有功,這個不容否認。他對苗氏留下的兒子,雲隱的駙馬總是比對彆人多了幾分寬容。也是這個原因。當然了,越接觸,越是覺得這兩口子是個妙人,自己反倒將最初因為苗氏而帶出來的偏愛與照顧給忘了。對於這個突然冒出來的苗家人,他心有疑慮,隻說自己知道的事實而已。

永康帝點點頭,轉頭看著苗壯,這人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嘴裡說出的話對現在的局麵有好處,“你繼續往下說。”

苗壯複又低下頭,才道:“可這件事之後,苗家的噩夢就開始了。無論走到哪,匪盜都如影隨形。家裡的男丁,沒幾年,都差不多折了進去。草民的父親跟進了謹國公府的姑母,是雙胞兄妹,□□父怕家裡斷了根,就將這消息瞞下來,將還在繈褓中的草民的父親,交給他的護衛親隨,帶著一路南下,去了瓊州。”

眾人都不由的一歎,這位苗家的老爺子果真又幾分魄力,家裡的產業勢力都在北邊,卻將唯一的男丁往最南邊帶。這一點估計誰也不會想到。

苗壯抬頭看了一眼上首的林雨桐:“都說姑母身子羸弱,這就是原因。”

一母雙胎,一個康健,一個羸弱,這是常見的。

林雨桐不置可否,不管說的再合理,這些也不能成為自己認定他是苗家人的理由。

“草民的父親在瓊州長大,在那裡娶妻生子,又有當初祖父叫帶出來的一部分家私,很快,在瓊州,父親也撐起了一片家業。可是,十五年前,苗家的舊人陸陸續續的都來了瓊州,四處打聽父親的消息。父親知道苗家的根在哪裡,於是收留了這些人。這才知道,苗家出事了。草民的姑母,說是因為難產而早早的離世了。想起一個個離世的苗家人,父親害怕了。他害怕他也會莫名其妙的遇到意外身亡,更害怕年幼的草民遭遇不測。於是,先是將草民安置在了福州,這才著手查苗家的事。可父親這一走,就杳無音訊。直到半年前,一個跟隨父親多年的隨從回來了,找到草民,交托給草民幾件東西。上麵記載了父親查證的經過。草民這才知道,苗家的一切,都是被楚源給毀了。姑母的死,更是跟楚家脫不了乾係。”

說著,就從懷裡脫出一遝紙張來,“這是楚源勾結匪盜,殘殺苗家人的罪證。”他從裡麵抽出幾張來,“這是草民的父親,想報仇而搜集到的楚源跟北遼的國師來往的信件。請陛下過目!”

永康帝將手裡的東西接過來,拿在手裡翻了翻,臉上的神色就更難看起來了。勾結匪盜的事情,這個他沒心思關注這證據是真是假,但跟北遼國師來往的信件,卻都是真的。裡麵雖然言語晦澀,但還是不難看出兩人之間的確實是在談某種交易。不管這交易是什麼。一個是國之丞相,一個是敵國的國師。要說兩人隻是私交甚篤,這個誰會相信呢。

不管這信上說了什麼,楚源都已經是罪責難逃了。

永康帝俯下身,冷笑著將信舉到跪著的楚源麵前,“你可看清楚了,這是不是你寫的信。”

楚源閉了閉眼睛,嘴緊緊的抿在一起。這信是自己寫的,親筆寫的。但是……這隻是自己寫的草稿,寫好之後,就交給金成安,叫人再模仿著筆跡寫一封。而模仿者,會刻意在書寫的時候,露出幾個破綻。一方麵,這能叫北遼知道自己的誠意。沒有誠意是不會寫親筆信的。而北遼,會漢話和漢字的人有,但是想分出這信上筆跡的真假,卻難。沒這方麵的專業人才嘛!另一方麵,這信件萬一被朝廷截獲了,自己也能脫身。因為信件本身就是假的。隻要找人認真分辨,自己就是受害者。

而那些交給金成安的真跡,自己叮囑過他,用過就毀。最開始的時候,他是當著自己的麵燒毀的。隨後,自己見他在這方麵確實沒出過問題,就也沒一個勁的盯著。誰能想到,就出了紕漏了呢。

會是金成安的手下出了問題嗎?楚源閉了閉眼睛,自己還沒那麼天真。

這明顯就是刻意留下來的。來往的信件那麼多,隻留下的這兩封,說的事情最要緊。那麼背叛自己的是誰?已經非常明顯了。

可自己真不敢將金成安供出來,一旦供出來,楚家才真是萬劫不複了。可要是什麼也不說,金成安斬草除根怎麼辦?

他的雙拳緊握,微微有些顫抖,但還是睜開了眼睛:“臣無話可說,老臣認罪。而老臣的罪責,還不隻是這些。”楚源的眼皮都沒往起抬,更沒有看皇上的臉色,隻道:“苗家人確實是臣所為。勾結匪盜,不僅殺了苗家的人。晉王和魯王也是臣所為……”

話還沒說完,就引起一片驚呼之聲。

晉王和魯王可是先帝的親兄弟。

而永康帝聽楚源說到這裡,手卻一下子就攥了起來。這晉王和魯王明明是先帝做的,如今楚源不會這麼莫名其妙的將罪責背在自己身上。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永康帝想起手裡的罪證。彆人能拿到楚源被北遼來往的書信,那麼楚源的手裡又會不會有先帝跟北遼聯絡的證據呢?

有!一定有!

但楚源是不會拿出來的。他這是跟自己談條件呢。他這是想保住楚家的人吧。

永康帝眼裡的怒火一閃而過,這老匹夫還是不認命啊!他手裡的證據一旦被自己知道,自己怎麼會放任這樣的東西流落在彆人手裡呢。他以為這是保命符,但有時候,那也會成為催命符的。先放一馬,等拿到證據再殺了也是一樣。這會子談這樣的條件有意思嗎?可隨即,他心裡一跳,這是楚源逼著自己想將案子往後拖。心裡電轉之間,就想明白了這老匹夫的打算,但他肚子裡確實裝著許多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自己還真不得不配合著往下拖上一拖。

楚源知道永康帝能明白自己的想法,自然也知道自己如今這是在做垂死的掙紮。但如今,自己唯一能給家裡爭取的,就是這一線生機。有了這個緩衝,楚家就能留下一條根來。他的視線往林雨桐身上一瞟,跟林雨桐不期然的對視了一眼。隻這一眼,就叫他心裡又升起了希望。楚家人能不能活著,或許有機會,可以跟這位雲隱公主談談。自己手裡也有她可能感興趣的東西。

永康帝眯了眯眼睛,伸手撫了撫額頭,隻覺得頭暈眼花。

“陛下!”來福伸手扶著永康帝,那邊太子也趕緊過來,扶著永康帝坐在龍椅上,“父皇不要為了這樣的人傷心了。”

下麵的大臣,也以為皇上這是被楚源氣的。不光是皇上沒想到,大家都沒想到這位還真是個大奸大惡之人。

“陛下!這樣的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宋成作為禦史,第一個站出來,“通敵叛國這一條,就足夠誅殺九族的!”

誅殺九族?

眾大臣默然。拜托你說話能不能過過腦子,這九族是包括出嫁的女兒和外孫的。謹國公府一家都涵蓋在裡麵了。自然也就包括雲隱公主和駙馬。彆看這不是楚家的正經外孫,但禮法上是,那就是!有好處的時候輪不上,但這種事,誰也躲不了。

你要砍人家九族的腦袋,你問問這大殿裡,有多少人跟楚家的關係都在九族之內。姻親故舊多了。這會子誰都怕受到牽連?

郭常和看了宋成一眼,這個不長眼的,轉眼就把不該得罪的都得罪了一遍,他輕歎一聲,走了出來,“陛下!楚源雖已認罪,但這其中細節,還有許多不儘不實的地方。該交給大理寺詳加審問的。之後再定奪。”

永康帝腦仁疼的嗡嗡的響,隻聽見一個說要殺,一個說延後再殺。兩人的意見相左,但他知道楚源的事不能急,更不能這麼去辦。

甘氏的手按在永康帝顫抖的手上,輕聲道:“怎麼了?這麼難受?”

永康帝點點頭,眼前一片模糊,身體都在打晃,偏偏頭疼的厲害。

甘氏輕聲道:“要不,我扶你回去?這裡交給太子處理。”說著,就朝太子看了一眼,善意的笑笑。

這種事怎麼能交給太子呢?

永康帝擺擺手:“你來!你來將這事暫時了了再說……”

甘氏為難的歎了一聲:“陛下,這不合規矩。”

“朕叫你來處理,還囉嗦什麼?”永康帝暴躁的吼了一聲,大殿了一下子就靜了下來。都愕然的看向臉上閃過一絲尷尬的宸貴妃。永康帝也知道自己的反應過度了,就往椅背上一靠,一副氣的不能自抑的樣子,“他雖可惡,但輔佐先帝,又輔佐朕,朕實在不忍……你來說吧。自來,你最了解朕的心意……”

眾人就有些了然,皇上不忍,叫宸貴妃出麵。但甘家跟楚源,這可是有仇的。自然下手就不會留情麵。她又是雲隱公主的親娘,連累公主的事,她又絕對不會乾。皇上可真是會找人。不過也對,宋成說的都是律法上定的。如今皇上為了保全自家女兒,這事他乾不合適。

金雲順看了宸貴妃一眼,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甘氏微微頷首,就走了過去,站在了禦階之上,禦案之前。

“諸位都是國之棟梁,這審案斷案,該有什麼樣的程序,大家都比本宮清楚。楚源當堂認罪,看似案情清楚,實則不然。第一,薛恒所告三十六條罪狀,隻通敵叛國一條,有了確切的證據。其餘都不曾問。那麼,本宮請問,這其餘三十五條的苦主,該如何?案情不清,苦主就得不到公正的待遇。這就是朝廷的失職,是諸位大人的失職,也將會是陛下的失職。第二,這通敵叛國之罪,看似證據確鑿。但我要問一問大家,楚源是否在包庇什麼人?是否有同謀?是否有同黨?是否還有沒有交代的罪行?這麼急著殺人,是為了什麼呢?怕審問出什麼來,諸位受到牽連嗎?”

宋成不由的往回縮了縮。他隻是上前表忠心而已,怎麼說著說著,自己反而跟楚源有了同黨之嫌。不可否認,這大殿裡,想叫楚源速死的不少,但這絕對不包括自己。

而大殿裡的眾人都不由得倒吸一口氣,這個女人這是逼著大家都不敢言語了。為楚源求情不對,給楚源定罪也不對。合著,這是沒打算叫大家開口是吧。

本來有幾個宗室的老王爺還覺得皇上這是胡鬨,怎麼能由著一個女人在大殿上指手畫腳呢?可一聽這話,都沒人敢站出來指責了。為什麼?因為楚源說他跟晉王和魯王的死有關。這話可能是真的,但也不應該全是真的。那兩位王爺死的時候,楚源還不是丞相呢?那時候以他的能耐和官位,不可能乾掉兩位王爺。他不光是沒那個能耐,關鍵是還沒那個動機啊。可他沒動機,這大殿裡的大臣也沒動機。唯一有動機的,就隻有他們這些老王爺了。還有一個人,大家心裡清楚那是誰,但誰也不敢說。死了的急不能再提,他們活著的就難保不會被提起。這瓜田李下的,避嫌都來不及,誰還敢往上湊。

林雨桐心道,這有些人,天生在某一方麵就比彆人有天賦。就比如甘氏,輕而易舉,就將滿朝的大臣給壓服了。這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人的習慣就是這樣形成的。一次大家覺得不合理。那麼第二次,就不會再讓人覺得奇怪和難以接受。這第一次在甘氏的麵前沒有人敢反駁,那麼第二次,他們至少會靜下來認真的聽甘氏說話了。因為第一次留給他們的印象太深刻,他們知道這個女人不好惹。

而甘氏,要的就是叫下麵的人慢慢的養成這樣的習慣。

楚源的事情,對於她來說,就是一個契機。而且,林雨桐總隱隱約約的覺得,甘氏剛才的話,不是無的放矢。那像是一個引子,不定什麼時候就點爆了。

‘楚源是否在包庇什麼人?是否有同謀?是否有同黨?’

這個問題,答案究竟是什麼?甘氏又想用這個問題做什麼呢?

林雨桐的手指在腿上輕輕的點著,她拭目以待。

甘氏的視線在大殿裡轉了一圈,像是在巡視著自己的領地,之後才道:“如此大案,按律,該交給三司會審,案情清楚之後,才能上折請陛下聖斷。如若每個案子都按照特例,都爭先等著開特例,日後人人效仿,還有何天威可言?朝廷有置獄量刑之律例,就應該按律執行。有罪,即應當按律論罪。罪當死者,絕無生機。罪不當死者,亦無怨訴。”

宋成猛地站出來,看了甘氏一眼,才道:“可聖上之前有言,定不能容他。如今娘娘……”

“是啊!”甘氏接過宋成的話頭,“聖上一言,如覆水難收。聽了宋禦史的話,本宮這會子倒覺得,楚源的事雖大,但還不是最大的。最大的問題出在,諸位竟然認為可以以言代律!”她說著,聲音更加高昂起來,“今日之事,若是不能按照律例的程序加以審判,而按聖上氣急之言而判之殺之,則天下皆以為言可代律。他日,則會有該殺之人,因聖上一言而不殺;亦會有不該殺之人,因聖上一人之言而殺之。若聖上之言,可代替律令,因人而廢律,則天下臣民皆莫衷一是。律法形同虛設,人皆無法可依,皆從聖上的好惡行事。長此以往,則奸佞者生,誣告者眾,托情者聚,而按律秉公者寡。長此以往,則天下必亂!”